李小刚
有关中国是否存在地产泡沫的讨论总是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中越说越大
自从新一轮中国的地产泡沫论诞生之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不停的争论之中
。
有关中国是否存在地产泡沫的讨论总是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中越说越大,而且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者的身份也越来越高。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和国内经济学者易宪容纷纷拉响过他们的报警。
即便如此,来自否定方的“否定”还是如期而至,而这种对地产泡沫甚至是危机的“否定者”大多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和地产发展商。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浸淫于地产市场之中的政府,通对出让土地在这轮地产高潮中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兼得,而发展商随着房价的水涨船高利润大增。
很巧的是,众多担忧者不约而同地将焦点集中到了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海的房价在宏观调控之后仍然在涨。
说到底,宏观调控依然是一种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总要使地方政府维护好宏观经济的利益,而这其中由于地产行业辐射的产业众多且在GDP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备受重视。可以说,地产行业在地方政府手中是不愿意轻易打压,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市场。
政府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但等待的结果便是纵容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到是经过了几轮“泡沫”的讨论之后,上海的发展商和投资者在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强硬措施打压地产市场的理由下,显得一身泰然。
行政手段瞻前顾后,那么市场杠杆也未有实施。这其中在加息的态度上,中央政府方面显示出的模棱两可态度,也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在各种加息因素都已完备之后,表现出了对地产行业的极度担忧。因此,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应该维持现在的房价也是在保护大多数有房居民的利益,否则出现下降,会给那些用抵押贷款买房还处于还款期的居民带来住房资产负债。在这个理由下,投资者已经吃准了政府不会轻易使用市场调节的手段来影响地产市场,房价上涨的预期依然存在,缺乏投资渠道的大量国内游资仍然在进入这个获利丰厚的市场。
政府目前犹豫的结果可能会使目前所讨论的地产泡沫论再次向高处升级,政府应该如何,借用一些学者的观点谏言调节还来得及,现在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0月22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