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企业信息化损失买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6:15 财经时报 | |||||||||
    管理软件市场越来越浮躁了。从年初开始,随着以速达、综艺达等公司为代表的低端ERP厂商凭借低价利器杀入零售市场,国际大厂SAP、国内企业金蝶等也开始纷纷加入中小企业市场,先后推出10万元档的ERP产品,国内管理软件市场久违了的价格战由此蔓延,业界心态由此转为浮躁,而追求短期利益乃至为此漠视用户需求的案例亦时有发生。
    据调查,全球的ERP实施失败率高达70%以上,国内企业的失败率尤甚,虽一直未有权威的统计,但20%的成功率几乎是业界的共识。由于业务流程不清、管理架构不明,企业在上马ERP系统时,常常遭遇诸多障碍,令当初的投资打了水漂,更甚者还为此诉诸公堂。     作为IT技术的专家,很多IT企业一上来就给客户提供最好的、最先进的IT方案和设备,并以自己专家的身份来想方设法找出各种理由推荐给客户,而不考虑这些东西是不是适合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或者状况。     纷繁复杂的方案和产品,使得作为外行的客户糊涂了,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对专家的信赖使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仅仅获得微不足道的效率提升。长虹、哈药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上马ERP的失败案例就是明证。     曾经叱咤风雨的德隆,其下属公司友联曾花600多万元上了一套SAP,但由一个老德隆人担任的财务经理根本不会用,财务报表还是得看传真件。这样的现实,要完成信息化是困难的,这表明企业自身对于信息化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好信息化的准备。而且,也失之浮躁。     上个世纪,由于技术瓶颈,企业对于信息计算的需求高于IT技术所能够提供的能力,因而促进了IT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就诞生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谁能提供计算速度最快的产品,谁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英特尔、微软、思科这样的产业巨人,也同样造就了Oracle、SAP等行业领袖。     但速度竞争的惯性,已使IT企业丧失了发展目标,为竞争而竞争。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IT是为了企业成长而服务,并非企业为了IT行业的发展而服务。     出于私利,英特尔不断灌输给用户更新更快即等于更好的理念,微软也不断拿越来越昂贵和复杂的系统强加给用户。不可否认,这些技术是好的,这些技术是赏心悦目的,但它们给客户带来价值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