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油价非理性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减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李长久

  2003年,平均每桶石油价格为28美元。200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节节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2004年1月份为每桶32.5美元;6月1日上涨到每桶42.33美元;9月24日上涨到每桶48.88美元;10月1日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收于每桶50.12美元。在全球石油产量持续波动和对石油需求增加的形势下,国际原油价格18日突破每桶55美
元价位。

  今年10月1日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发表一项公报指出:“油价居高不下,仍是一种威胁。”但公报还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强劲,2005年的前景仍很不错。在我们的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仍比较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29日将世界经济增长率从4月份预测的4.6%调高到5.0%,将是近20年来最高增长水平,但将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从4.4%下调为4.3%。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目标能够实现,这将表明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减弱。但是,石油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仍将对未来世界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供求平衡中的不稳定因素

  迄今,全球石油产量和需求量仍大体平衡。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每天石油供大于求约30万桶,二季度供大于求约150万桶,三季度供大于求120万桶,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为8068万桶,产量可达8360万桶,全球石油供需并无缺口。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总裁罗德里格斯指出,目前欧佩克成员国日产原油3000万桶,非欧佩克产油国日产原油5000万桶,而全球原油日消费量为8112.8万桶,每天有近300万桶剩余原油。

  值得研究的是全球石油供求大体平衡中的不稳定因素:

  一、石油蕴藏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正是政局社会最动荡的地区。

  据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200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统计,全球已探明而未开采的石油储量为9580亿桶,其中:中东、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石油蕴藏量为7040亿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蕴量的73.4%,加上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这些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80%。特别是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2002年中东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5.4%,按现有技术水平和年产量计算,还足够开采92年。仅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就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35%,这两个国家还有50%以上的新油田尚未开发。但是,在相当长时期内,中东地区的政局和社会难以稳定,这将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石油生产和供应。

  二、通过管道和油轮运输的风险很大。

  石油是由管道和油轮运输的,两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风险。沙特阿拉伯五个巨大油田日产石油上千万桶,这些油田由1.5万英里长的管道相连,而且多在地面。伊拉克南部所产石油的90%是通过管道运送到港口后再由油轮出口的。今年8月30日输油枢纽遭到破坏,伊拉克南部石油出口全部中断。9月16日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郊区伊莫瑞发生一起输油管爆炸事件,造成近200人死亡。这次爆炸是由一艘偷油的小船发动机发生事故引起的,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影响到石油出口和油价上涨。

  三、争夺石油之战已经开始。

  预计世界石油需求量将从2003年的每天8000万桶增加到2020年的每天1.2亿桶。美国和西欧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开采的高峰期已经基本过去。乐观者认为,全球石油产量将于2020年-2030年开始下降;悲观者认为,将在这个10年末开始下降。法国舒瓦瑟尔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洛罗认为,在世界石油的“中心地带”的周围地区,争夺石油供应的斗争已经开始。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到2020年,进口石油将占美国石油消费的75%,欧盟国家所需石油的80%以上、日本所需石油的99%以上都依赖进口,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也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特别是亚洲所需石油迅猛增加。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在2001年到2025年期间,亚洲每天石油需求量将从2100万桶增加到3800万桶,增加部分超过目前欧佩克中东国家的出口量。

  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石油蕴藏量2/3以上的中东地区将继续是主要石油进口国关注的中心,围绕这个世界石油“中心地带”的争夺战将更加激烈。美国不仅发动伊拉克战争、提出“大中东计划”,旨在垄断欧亚中间地区的石油资源,而且正在采取行动控制海上通道。美国海军从1992年开始把全球海上重要航道划分为相互联接、相互支援的八个区域(由北至南)海峡群,其中包括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其他石油进口国都将面临石油来源和运输安全的严峻挑战。

  油价“非理性”飙升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慢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石油价格飙升主要是由非供求关系因素造成的。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强调,油价上涨并非因为国际市场缺少石油供应,而完全是政治原因所致。

  首先是心理因素。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石油需求增加可能快于石油生产能力的扩大。因此,主要产油地区出现任何动荡,都可能影响石油供应和出现采购石油风波。这种心理因素对油价上涨起了重要作用。

  欧佩克12个成员国的石油蕴藏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的76%,1979年欧佩克石油日产量达3400万桶。但是,由于油价下跌和供过于求,跨国石油公司和主要产油国家都没有大量增加投资。据统计,2003年欧佩克成员国的新钻油井数比上年减少6.5%。目前欧佩克石油日产量为3000万桶,已经接近生产能力极限。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梅金今年8月20日发表文章认为,在全球石油消费量处于最多每天8000万桶时,石油供应尚有较大的弹性。但是,随着需求增加,供应曲线的弹性变得越来越小。现在每天8200万桶的石油供应能力,已经近于垂直状态(零供应弹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最近指出,20世纪90年代全球石油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额保持在每天300万桶到500万桶之间,而目前这一差额不足每天100万桶。从勘探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周期较长(一般3-5年),而且需要巨额投资。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油价下跌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使沙特阿拉伯背上美元财政赤字的压力。总部设在伦敦的一家调查机构估计,沙特经济低迷的状况已经持续六七年,20%至30%的沙特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海湾战争和战后重建已使科威特动用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15年内科威特还需动用400多亿美元更新石油工业设备;沙特需要投入的资金还要多,因为除了石油开采和加工设备,还需要更新水、电等基础设施。但是,有关专家指出,未来5年内,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计划用于更新开采石油设施的投资不足1000亿美元。因此,担心石油供不应求的心理因素,仍将影响今后的油价走势。

  其次是恐慌溢价。在全球石油供求平衡关系非常脆弱的情况下,主要产油地区的生产和供应设施遭到任何破坏,都将引发市场过度敏感的反应,从而引起油价上涨,这就是所谓“恐慌溢价”。

  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指出,尽管欧佩克作出增产承诺,国际市场并不缺少石油,但油价仍居高不下,这足以证明涨价是政治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现状的担心,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恐惧,以及诸如俄罗斯最大石油生产商尤科斯公司等自身的问题和一些石油公司工人罢工等等。专家们估计,在最近的每桶油价上涨中,“恐慌溢价”占5-10美元。

  还有投机炒作的因素。在国际市场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属于投机行为。因此,投机商特别是跨国石油公司是油价上涨的主要受益者。

  今年以来的几次油价暴涨,都与投机活动有关。欧佩克今年2月宣布,从4月1日起该组织成员国日产量降低100万桶。投机商认为,今年二季度油价不会出现季节性回落,因而大量购买石油。据统计,仅4月份最后一周的原油期货合同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美国《财富》杂志今年9月6日一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并不是说对石油的需求没有超过预期,也不是说恐怖主义威胁和中东暴力冲突没有使已经接近最大能力的石油系统更加吃紧。但是,一个基本上被忽视的问题是,这些消极的因素是如何引起对冲基金、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玩家给石油市场带来剧增的压力。它们在推动石油价格飙升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尤其在8月中旬,在15个交易日中,有14个交易日的石油期货价格刷新了最高纪录。就像2000年初的纳斯达克,今天的石油市场陷入了典型的投机热,平常可能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一次飓风,也成了油价上涨一两美元的由头。”

  美国《财富》杂志的文章援引石油工业研究会会长戈尔茨坦的话:“商品指数基金和对冲基金是进入市场的新生力量,对油价的上涨势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价格的起伏波动对投资者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好消息的影响缩小了,而坏消息则导致油价上涨。”据估计,在一年内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

  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影响减弱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但是,2004年下半年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明显减弱。

  据一些研究机构分析,如果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并维持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放慢1个百分点。但是,消费和进口石油最多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仅下降不到0.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下降1.5个百分点。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减弱但对各个地区和国家的负面影响不同的主要启示是:

  一、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对石油的需求。

  1973年和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都曾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但是,今年下半年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相当轻微。一些研究机构分析,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日本和欧盟经济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美国消费石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1/4,其中50%依赖进口,但美国经济仅下降0.3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据统计,发达国家创造一个单位GDP所需石油,1973年为100,现在已降到40.7。从1973年到2003年,美国创造1美元GDP所需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已减少了50%。与此同时,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大大减轻。1974年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11%和13%,而目前仅为2%左右。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都将高于3%甚至可能达到4%,而通货膨胀率仍将处在较低水平。

  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减轻油价上涨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实现能源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法国所需电力的78%以上由核电供应,据法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估计,在每桶油价持续保持在40美元的情况下,法国经济增长率只会减少0.12个百分点。丹麦风能已占全国能源消费的21%。欧盟提出,在2010年以前,欧盟国家将把电力的22%和所需能源的12%改为可再生能源。美国政府制定的“国家能源战略”提出,到2010年将使太阳能、水力和地热等替代能源的发电量增加三倍以上。美国能源部还制定了“氢能源”计划,提出到2010年使燃料电池汽车占整个汽车市场的25%。

  石油作为一次性资源将越来越少,廉价石油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开发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和油价上涨的冲击。

  三、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都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增加石油储备。据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字,目前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6.67亿桶和3.21亿桶,日本的石油储备可供全国消费半年以上。

  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增加石油储备的目的,一是在主要产区出现短缺甚至中断的情况下,动用储备,保障石油供应;二是在油价暴涨时动用储备,以平稳油价。今年“伊万”飓风波及地区正是美国石油生产、进口和提炼的心脏地带,这里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占美国国内产量的1/4,石油提炼能力和石油进口量占美国的1/2。据估计,“伊万”飓风至少使该地区石油减产1000万桶,石油进口也因港口关闭受到严重影响。今年9月23日,美国能源部考虑一些炼油厂提出的要求,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弥补“伊万”飓风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

  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只要有条件,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石油,以备应急之用。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节约能源。

  要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首先要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二要建立健全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三要加强宏观管理;四要提高节能技术和政策激励机制。

  日本率先发展循环经济,1974年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1978和1989年提出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1993年将这三个计划合并为“新阳光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措施。石油进口量占日本GDP的比率已从1980年的5%左右降到2003年的1%左右。日本政府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与2000年相比,使自然资源的投入产出率提高40%;使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14%,即提高40%;使最终废弃处理的物质量减少一半。日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特别是所需石油主要依赖进口。但是,由于采取有效节能措施,油价上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今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44%,增速位居西方七国集团之首。

  美国能源经济效益理事会负责人纳德尔认为“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未来节约工作所带来的效益仍会十分明显。”纳德尔估计,美国在发电和用电方面,使用更节能的照明设施、发动机、绝缘材料等,将可以节省相当于约260个1000兆瓦的大型发电厂的能源,再加上建造电厂的费用,将能够节约几千亿美元。

  自1993年以来,我国进口石油大幅度增加,今年进口石油将超过一亿吨大关。专家们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石油将超过4.5亿吨,其中60%以上依赖进口。借鉴发达国家上述经验,解决好石油来源和安全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