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日本制造”何以重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叶庞

  在“日本制造”经历过1980年代的风靡之后,伴随着19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诸多日本大公司在90年代中后期便逐步陷入困境,SONY、日立、松下等大公司也未能幸免于难,开始了巨额亏损。直至2004年,包括日立、松下等公司摆脱亏损泥潭,走向复苏,部分企业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赢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制造型企业真的全面走向复苏
?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日本企业的利润增长呢?

  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利润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历多年的经营改革始见成效;二是对技术创新的新的大规模投资有了回报;三是合理把握住了世界产业转移,对海外市场开拓和转移较为成功。

  近年来,日本企业经营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如下几点:一是事业部制间的战略和技术性重组。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联盟、非主流及亏损业务的剥离、兼并购买等手法得到了灵活的应用,使日本制造业重新振兴,其中以NEC、松下、东芝、日立、富士通等公司的重组最明显。在家电领域日立和东芝先后把非主流的家电事业部门从母公司剥离出去。在半导体领域,日立把IBM的硬盘部门购买了。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的调整。例如2003年,松下强行将松下电工收编为自己的公司,使松下成为日本最大的电机公司。在日本,企业集团的内部改革和治理结构的改革造就了日本主要大型制造企业集团新的核心竞争力,并重树了这些公司的整体形象。代表便是“社会基础设施的日立”,“娱乐的SONY”等。

  三是公司在雇佣和工资制度方面的改革,诸多日本大公司一改终身雇佣制,例如松下和日立等公司。它们一方面进行裁员,打破终身雇佣制,另一方面把调整的可用人员转移到公司新的业务上去,以提高了经营效率。四是日本大公司海外投资战略的调整。将大量的生产转移到日本国外,然后以低价格返销日本。NEC在中国整合的NEC通讯就是这种代表。

  五是日本大公司内部研发体制的改革。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流程、提升研发队伍、跟踪最先进技术是一些日本制造大公司赢利能力改善的重要原因。

  日本制造性大公司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与回报也成为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复苏的基础。实际上,日本大型制造型企业业绩重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码景气”,而这一轮的数码景气主要是通过把在国内已经淘汰的生产设备以投资的形式转移到中国,而日本国内则投资高端产品的生产设备。例如NEC在日本国内通过设备投资更新医疗和产业用的液晶面板,而将中、小电视机和电脑用的液晶面板在中国生产。这种做法在确保公司自身高端利润和整体“日本制造”形象的基础上,又降低了整个公司低端产品本国制造的生产成本。

  实际上,日本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恢复。那么,这些大公司如何在中国市场开展下一步的战略呢?笔者以为有这样几个建议可以参考:一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差异化战略。目前日本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制造优势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主要原因是受到台湾和韩国的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崛起的冲击。日本的大型制造企业可以尝试在附加价值不大的一般产品生产中采用将生产技术、工序技能软件化,使之编入到生产设备中,以取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将高端产品在日本国内生产,而将中低端产品在中国生产。另外一方面,将以往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防守型”变为“攻击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功能来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进入区隔度。最后,充分利用中国、日本、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互补性,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

  现在“日本制造”已经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韩国、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在IT、电子等行业,中国的企业也在紧追不舍,日本企业要想再现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几无可能。摆在日本大型制造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则是,该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和赢利能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