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轰烈烈的各种展会中,究竟有多少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拉动作用?作用能有多大?不专业的主办者对不专业的参展商不加遴选,对不专业的观众不挑不拣,展会服务设施不齐全,城市接待能力有限,如此展会不仅难成市场走势的“风向标”,更担不起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重担。
———编者
奇
武汉车展无节制 一个月展3回
本报记者 荣先明 实习记者 张孟君
武汉的车市,从没有像今年10月这样热闹———三大“车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轮番登场,9月30日—10月7日第二届华中车展、10月15日-19日武汉国际汽车工业及零部件展、10月29日-31日武汉国际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展,人们应接不暇,展会成了车市的主旋律。
热热闹闹的第二届华中国际车展在香车与美女的簇拥下结束了。从参展规模、参展车型和数量看,虽与京沪车展相比尚有差距,但它终归率先在武汉扯起了商业化车展的大旗。7天车展结束后,业内人士点评道,武汉车展要达到更高水平,仍有许多功课要做。
首先是服务意识还没到位。这一点也许外地游客感受更深。来自郑州的黄先生对记者抱怨,买票太难,展会现场没有设立为这类游客解决难题的服务区。而广州等地车展均与邮政快递185合作,为参观者提供快捷便利的电话和网络订票送票服务,同时在现场开设服务台,可方便外地游客购票。
其次,车展难摆脱“展销会”影子。尽管本次车展得到国内“三大”、“六小”汽车企业的大力支持,力求办成有区域影响力的车展,但仍无法摆脱“制造商搭台,经销商唱戏”的旧模式,甚至还有的展位背离了车展主题,出售各种小商品。不少参观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太过瘾”,参台上真正意义上的新车少之又少。本届车展虽号称国际性,但不少国际汽车巨头均告缺席。
武汉三大车展轮番登场,刺激消费“救市”也罢,推动行业水平提升、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也罢,表面上将车市闹得沸沸扬扬,但车展“撞车”现象,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有关专家指出,武汉车展,目前不论从其基础、规模和影响来说,都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而这些国际性大都市都有“自知之明”,它们每两年才举办一届“国际车展”。惟独武汉人“聪明”,胆大到要在40天之内举办3个车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不必说,这种过多、过滥的车展,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难以达到车展预期的效果。
三个大型车展都在武汉举办,让不少汽车厂商捉摸不定。武汉本地的汽车企业中誉汽车负责人表示,由于车展间隔太短,会造成汽车企业重复投入,中誉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据了解,北京、广州、东莞等地的车展也经历过由“一哄而上”走向市场整合的过程,目前北京车展已实现农展馆与国展中心合一,广州也已由“一城两展”走向统一。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地方城市出一个品牌展会本就很不容易,而在一个月内同一地点出现三个车展很不正常。车展重复举办不仅加重企业负担、浪费资源,还给人们带来武汉会展市场较混乱的不好印象。
记者获悉,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近日共同做出决定,武汉明年将只办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车展。
怪
农交会变农贸市场 参展商倒苦水
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的第二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短短5天吸引了几十万人的光顾。除经销商等专业人士外,许多北京市民也纷纷前往。透过红红火火的展会,不少人困惑:这里究竟是专业的农业成果展示交易场、还是农贸市场?
10月13日,记者来到北京农展馆,发现来这里采购的普通市民多过专业的经销商,到处熙熙攘攘,真像进了一个品种齐全的农贸市场。展会门口,几乎所有人都手提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有的甚至带上了拉行李用的小推车,里面有米、有菜,有吃有喝。一位中年妇女一边展示着刚买的德州扒鸡、东北大米等,一边告诉记者说:“我要是能拎得了还会买更多呢!”。
在水果展厅里,一个展台前正在发放免费品尝的梨块。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着切梨也难以招架众人伸手抢拿的速度,展台前挤作一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展才两天,带来的梨连送带卖都快没了。
在这热闹景象不远处的一个展位却门庭冷落。这是一家来交易会展示其进口浆果种子并寻找合作伙伴的公司,展台上只有空空一张桌子和几幅各种草莓、蓝莓的图片,参展商王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我带来的草莓样品在开展第一天就被你一手、我一手地抢光了,拦都拦不住。本来这些样品都是展示用的,有合作意向的人还没遇到几个,来吃东西、找便宜的人倒是不少。″
为领取一个免费赠送的桔子,人们排起长队;一种每公斤近40元价格的新品种大米,刚刚蒸熟了一锅米饭,还没顾上展示,就被吃个精光……混乱的场面、不对口味的观众伤了那些远道而来的专业参展商。山东一家果业公司的负责人满脸困惑,我们大老远带来这些农产品,是为了展示农业成就和洽谈贸易的,怎么变得好像是来赶集卖货了?
在与参展商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参展商不愿违背政府的意愿,出钱出力,远道赶来。对他们来说,交易会成了单纯的展示,花钱不讨好。一家参展的湖北水产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公司的水产品出口都供不应求,本来没必要来这里寻求买家。我们只参加一些更专业的交易会。但是这是省政府组织的,不得不来,由于都是自己出资,分散展示,效果也不怎么好。一家东北大米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了同样的不情愿:“每年都得自费参加好几次政府组织的展会,这些钱花出去都听不见响。”
据了解,这次农交会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50家企业参展,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97家,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13个国家的25家企业和贸易协会也参加了展览,这比第一届的规模大了很多。可是光靠政府的行政安排,是调动不起企业和市场的积极性的。怎样才能办成一个让参展商自愿踊跃报名的展会,怎样提高展会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实习生 朱虹)
《市场报》 (2004年10月19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