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关系实证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兰州市物价环比指数从1995年开始就出现下降,至1998年、1999年、2000年出现负增长,且物价连续6年一直在低位运行,这种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至2003年。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需求随之呈现持续不旺。在此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也从稳健明显转向积极,如发债、降息、增减税、扩大货币供给、促进收入增长等。然而,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和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虽在短期内显现出一定效果,物价水平虽一度有所回升,但由于缺乏内在基础,回升明显乏力。居民消费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趋于
    物价持续下降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现象的相继产生,说明两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联系。本文依据兰州市城市住户与物价调查资料,对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做实证分析。     一、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的回顾。     面对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及其后出现的物价持续下降这一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度在经济学界引发了我国是否已经进入经济周期的通货紧缩阶段的争论。在这里我们且不论是否把物价的持续下降解释为通货紧缩,但有一个看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这就是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必要对它们在近十年的变化过程加以简单回顾。     (一)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情况。     社会总消费需求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因此所要讨论的需求主要是兰州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1993年以来,兰州市城市居民收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扣除物价影响,兰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年比1993年增长了52%,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47%。在两者同时增长的情况下,消费的增幅明显低于收入增幅。不仅如此,从各年的增长幅度情况(扣除物价因素)看,消费的增幅不仅在多数年份低于收入增幅,期间还呈现出较大的起伏。     从居民消费的自身变化情况看,一是居民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金额增长的幅度逐年递减,二是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幅(未扣除物价因素)从1993年的26.3%下降到2003年的-0.16%,而1993年城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7,到2003年已经下降到-0.02。     (二)兰州物价变动的基本情况。     1993-2003年十年间,兰州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均呈现惯性上涨、急剧下降和弱势反弹的态势,且二者的变动趋势一致。     兰州市居民消费同比价格指数从1993年至1996年均呈两位数增长,1997年物价指数增幅明显回落,1998年至2003年的6年间,除2001年、2003年外其余4年均为负增长。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继1996年和1997年的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后,从1998年起已连续6年低于100。     二、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物价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需求变化与物价变动相关影响的因果关系检验     究竟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相互关系如何,只有通过实证检验才能作出判断。所谓因果关系,按照(格兰杰)Granger的定义是指,若一个变量X的滞后值在对另一个变量Y的解释方程式中是显著的,那么就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因果检验可以更准确的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避免虚假回归。     在这里我们依据统计资料,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1993-2003年间兰州市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物价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所谓因果关系,按照格兰杰(Granger)的定义是指,若一个变量X的滞后值在对另一个变量Y的解释方程式中是显著的,那么就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因果检验可以更准确的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避免虚假回归。     检验结果:     接受居民消费是导致物价指数变化的原因,但拒绝物价指数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原因。表明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是物价变动的重要因素。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居民消费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除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到居民消费预期、消费心理以及一些传统、观念、习俗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物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具有决定性,体现出物价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复杂性。二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动与物价变动相关分析     从近十年的变化情况看,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起伏与物价变动的趋势、周期基本一致。兰州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的年份,物价也必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反之,兰州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低速增长,物价水平也随之下跌。兰州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增幅这两条波动曲线的运行趋势大体一致。     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的趋势一致表明,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日益增强。     一方面,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对物价的影响不断增强,并已成为导致近年物价水平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表现为,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已经基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一个时期以来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收缩,使买方市场业已存在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最终在物价水平的变动中得到反映。二是物价变动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变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与物价水平下降的相关程度逐年趋强,目前已成为影响物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下降也会相应降低兰州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尽管物价下降使兰州城市居民货币购买力增强,但此时影响消费需求的兰州城市居民预期的作用往往更加显著。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家庭资产缩水,就业预期、工资收入预期都趋于下降,兰州城市居民出于预防未来风险的动机,支出行为相应做出调整: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即期消费需求因此减弱。这样一来,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更加激化,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势头更加难以遏制。     分析表明,兰州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此涨彼落对物价分类指数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更加明显,进而影响到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化。以2003年情况为例,除个别项目外,兰州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增幅较大的项目,体现在消费物价分类指数上均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小的趋势,物价变动趋势与兰州城市居民消费增长有明显的一致性。     此外,兰州城市居民消费不旺并非需求的全面收缩,而是主要表现在对多数实物消费品的需求方面。据计算,兰州城市居民消费品的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性支出扣除服务性消费支出后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1993年的0.85下降到2003年的0.80。而同期服务性消费支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从1993年到200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支出增长了8.1倍,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8.5%上升到27.8%。反映在物价水平变动方面,这一期间的服务项目物价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三、对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物价两者变化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一)必须重视当前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物价变化的新特点。     在对当前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物价运行的认识中,消费需求不足是物价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已被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但是,在物价长期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望的"庇古效应"(著名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30年代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会感到富有,并更多的支出)。     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兰州物价水平的双双低走,表面上似乎有违经济学的常识。因为在正常的物价调整期间内,物价下降必定会使一部分生产者被排除在供给之外,同时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价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一方面,供大于求使许多供给方的利润普遍被压低到利息率以下,资本已经难以找到更有利的领域可供转移,惟有继续追加投资和扩大规模,通过过度竞争的方式把其他生产者排斥出局以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需求方在家庭资产缩水同时,对未来的就业预期、工资收入预期都趋于下降,出于预防未来风险的考虑,对即期消费持更加谨慎的态度,由此出现了与物价趋势相反的供给和需求的局面。所以说,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兰州物价水平的双双低走,是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的表现,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供求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当前已经超出了单靠物价所能调整的范围。对于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兰州物价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必须加以清醒的认识,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得出诸如物价下降有利于启动消费的盲目乐观的结论,从而真正找到医治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旺和抑制兰州物价水平下降的良方。     (二)应该全方位地看待现阶段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旺。     事实上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旺是近一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在长期的高积累政策下,兰州城市居民收入多数年份低于经济增速,消费水平不断受到压抑。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开始显现,并最终引发了物价的持续下降。     与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旺并存的是兰州城乡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到2003年末兰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68亿元,比1993年的71亿元增长5.6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是在央行连续八次降息的背景之下。兰州居民储蓄增长被经常用于解释消费需求不旺的主要依据,将兰州城乡居民存款挤出银行也已成为多项启动消费举措的主要用力方向。然而,根据现代消费理论,消费不仅是由现期收入决定的,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持久收入)也在消费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抛开兰州居民对收入的预期,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在兰州居民看来,增加的储蓄其实很大一部分也被视为一种消费,只不过这种消费的对象是"安全"、"健康"还有"未来"。同时,对他们而言用于这方面消费的支出目前还远远不够。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储蓄的超常增长和部分政策的成效不甚明显就不难找到答案。     (三)重新认识物价政策与有效启动兰州居民消费的关系。     尽管目前已经普遍认识到兰州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兰州物价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却很少考虑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致使一些措施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这在以往对物价的调控和管理中反映的较为突出。在前期所采取的物价调控政策中,各种涨价措施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非是完全着眼于对物价矛盾的疏导。如上面提到的服务项目物价指数的持续攀升,它固然显示了兰州居民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涨价因素,在通讯、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物价和收费之中还能看到垄断的影子。再有,在某些供过于求的行业,如家电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度采取了"物价同盟"或"行业自律价"等措施来应对物价不断下降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调控方式应立足于疏导而并非强制,况且垄断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天敌。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兰州居民因物价垄断而增加的支出,对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部分物价调整虽在短期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从长远看,这种缺乏基础的变化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加剧供求矛盾。况且原来长期靠垄断性涨价获得超额利润的一些领域,近年来涨价的幅度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至于在兰州居民可供选择的领域,"物价同盟"或"行业自律价"等做法已显示出是一条无法走通的路子,市场经济下的兰州居民早已学会了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做出选择。抑制物价下降的关键在于市场,无论解决物价下降还是经济增长问题,在目前都不能忽视兰州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