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角逐中国 欧洲车厂市场份额下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05:5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来自商务部驻慕尼黑总领馆经商室的消息,至2004年上半年,欧洲品牌轿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已跌至目前的30%,共下降了约10%。相反,美国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由10.4%上升到13.9%。日本由不到22%上升至23.7%,韩国则由4.98%上升到7.5%。 据悉,按照各轿车生产厂商原销售计划,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利润应该比目前实际情况要高14个百分点,但市场实际增长减缓,而且盈利的空间还将逐渐变小。到目前为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出现汽车市场购买力短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油价高企、宏观调控和用户持币待购的心理。专家认为,由于厂商间出现剧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一些新型轿车上市不久后便调整价格,基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中国车市出现了大面积的持币待购现象。另外一个因素是油价高企使汽车潜在用户产生畏惧心理,担心油价持续走高,将大大增加购车成本和养护费用。此外,用户在使用贷款买车方面出现困难,这是因为银行在宏观调控情况下,不同程度提高了贷款的条件。 不过,虽然国内车市不景气,但是中国轿车市场销售仍然在增长。 资料显示在亚洲轿车呈增长趋势的国家中,中国上半年销售量与去年相比仍然增长了约32%。另外数据表明1至6月份,中国轿车市场共销售了110万辆轿车,这个数字等于2002年全年的销量。而市场预计2004年中国汽车总销售量将达230万辆,这一数字将达到整个德国轿车市场销售量的三分之二。2003年德国轿车市场的销量为320万辆。 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基调下,众多大型轿车制造商纷纷表示,将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大众公司根据自身计划,至2008年将其产量由现在的80万辆提高到160万辆。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计划,至2007年,将目前53万辆的年产量提高到130万辆。上海证券报记者 李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