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石油危机幽灵逡巡新兴国家上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01:4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朝荣

  石油和粮食是现代国际经济椭圆运动的两个焦点。因此,要考察石油危机是否会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需从国际政治和经济整体格局去考察剩余价值的国际间转移过程

  一旦出现石油危机,一方面传统加工产业创造的美元外汇将不知不觉中在国际垄断资
本抬高的油价中“消耗”殆尽,另一方面高能耗的传统产业依赖于大量的石油进口,使得摆脱石油危机难度加大

  当前的“石油危机”是由多种客观因素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复苏(今年4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4.6%,而今年9月底的最新预测已经达到5%)、伊拉克政局继续动荡(目前每桶原油价格中至少包含了10至15美元的“风险溢价”)、尼日利亚(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工人大罢工、“伊万”飓风使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量减少约30%、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公司尤科斯公司破产的风波、世界石油剩余生产能力所剩无几、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影响油价的能力大大下降,上述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从客观上促使国际油价高升。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9月底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10月15日又一度突破每桶55美元。至此,“石油危机”的幽灵正将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新兴国家搅得日夜不安。因为,逼近每桶55美元的石油期货可能将新兴国家多年的美元外汇储备化为乌有,整个国家或民族几十年的积累为国际资本掠夺一空。由于缺乏战略思考和情景分析,在危机面前,新兴国家的应急动作可能加剧自己的危机程度。比如面对原油期货连创新高,如果此时增加石油储备作为应急措施,不仅将对愈演愈烈的石油期货行情火上浇油,更可能成为石油涨价中更大的受害者。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上,当前的石油期货这只不过是一种产于美国西德克萨斯、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上市、美国政府不允许其出口的中质油(简称WTI)。在期货市场上,它只不过是全球诸多石油期货品种(如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亚洲迪拜原油期货)中的一种,在现货市场上也没有参与国际流通。它之所以能牵动全球各国经济神经,是因为石油的定价权实际上为美国控制,目前全球贸易商都以此期货价格作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与美国实际上掌握国际石油定价权相应的是,最近石油价格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并在此后继续节节高升,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在背后起着主要作用。

  石油危机是否很快转移到新兴国家?以中国为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高油价对通货膨胀的压力。现代经济是围绕石油和粮食作椭圆形运动的,中国也不例外。比如去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是粮食价格上升促成的,由于国内石油价格由国家来制定,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但从近期石油化工产品的涨价中我们已经发现,这种迟滞后期将缩短。在粮食价格因素没有消退的时候,石油价格的国际传递、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在今年冬季和明年上半年完全反映出来。这种国际价格传递,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需要三分之一原油进口的背景下,将可能抵消2004年4月以来的宏观调控成果。2005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将是需求和成本共同推动。升息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将随之而来,人民币升值又可能引来大量国际资本的“闯关”,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第二,高油价造成外汇储备的大量“消失”。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了美国国债,石油涨价抵消了我国的外汇部分“价值”,美元贬值更大量抵消中国人民的“剩余价值”,如果这个时候大量搞石油战略储备,国际石油涨得将更高,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将无声“消失”在国际垄断资本的石油期货价格的“炒作”中。比如,面对连创新高的国际油价市场,“十一”长假后,国家有关部委宣布将建立4个石油储备基地,并公布了相关的地点和计划。期货市场炒作的就是信息,中国如果在此时高价大量采购石油现货,对目前疯狂的国际石油期货行情无异于火上浇油。进入10月份,国际油价的疯涨,部分可能来自中国将增加石油储备基地的“贡献”。因此,在当今世界,国家外汇储备和石油储备要相互配合,才能减轻石油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与国际对冲基金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影响力,不足以完全抵消石油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第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面对旺盛的国内投资需求,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央政府主动推出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增长有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但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外部相关性越来越大,宏观调控将不得不考虑国际经济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作为国际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影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商品供求关系时,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影响国际主要商品价格趋势的重要因素,但中国经济没有发展到掌握国际市场重要战略性商品的定价权地步。石油定价权基本为美国控制,我们的外汇储备又多购买了美元,石油价格和美元价格趋势共同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在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当我们为这一点“自我感觉”良好时,不知道国际资本又将“能耗中心”转移到了中国。一旦出现石油危机,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工费创造的美元外汇将不知不觉中在国际垄断资本抬高的油价中“消耗”殆尽,另一方面高能耗的传统产业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进口,使得摆脱石油危机难度加大。

  因此,只有通过情景分析,进行国家战略设计,长线预测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石油危机中,中国等新兴国家才不会被拖进危机深渊,反而利用危机为国家获利。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0月19日 第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