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报告] 基金经理坚守核心资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08:15 证券市场周刊 | |||||||||
     政策变化导致市场重心提高,超跌股涨幅在前,而基金经理依然坚持股价结构分化是大势所趋的观点,把仓位集中在核心资产上面    市场效率提高为专业机构营造坚实舞台     机构:湘财合丰稳定基金
    就证券市场和行业前景而言,中国证券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产生更大的变局,但是,国际化的潮流不可逆转,市场会变得更有效率,企业价值及其股价结构也将持续分化,这为机构投资者发挥专业研究优势提供了更稳固的舞台,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战胜市场的信心。     其一,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特别是含有强大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蕴,从而拥有一定的非替代性和独占性,并存在广阔的消费市场的行业,如某些传统消费品制造行业,因其拥有强大的品牌、渠道和竞争能力,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导权甚至定价权,或在区域市场中保持相对垄断能力。     其二,具有非贸易属性和准资源特性的行业,如机场、港口、电力、能源等,我们相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制造业中心的形成远未结束,能源、物流相关行业的景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这些行业的产能扩张又由于各种因素受到制约,从而公司盈利将持续稳定增加。这两类行业纳入我们投资组合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国际视野内,该等证券的估值不显得昂贵。     企业基本面是主要研究目标     机构:南方稳健成长基金     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虽然上游企业利润可能受到影响,但对于下游消费品企业、公用事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影响较为有限。处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基金仍然能够通过深入的研究找到优良的公司进行投资,而不是裹足不前。虽然中国证券市场还面临制度变化的不确定性,但投资的收益与风险配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基金将继续坚持以企业基本面为主的价值投资理念,通过研究创造价值,以专业化投资为持有人谋取收益。在投资的策略上采取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方式。在行业配置上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有所取舍,但总体上不会过分集中于个别行业,以达到分散行业风险的目的。但在每个行业内部的个股配置上,相对集中的进行投资,因为我们认为,只有经过认真研究挑选出来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对象。在一个总体高估的市场环境下,这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重估核心资产未来成长能力     机构:融通新蓝筹(偏股型)基金     随着系统风险释放股市盈利机会显著增加,系统性风险更多让位于非系统性风险。价值重估和结构分化重新主导投资预期。国际化接轨进程加快上市公司股价结构分化,核心资产基于行业状况受宏观调控影响而重估未来成长能力。股市制度改革是影响下半年的重要因素,加强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重筑市场信心,提高市场长期吸引力。资产选择方面,我们看好拥有优势资源、内生增长品牌龙头具估值潜力的品种。     宏观调控压力缓解,后续着力点是完善投资体制改革,根治地方过热形成机制,投资进入减速增长;全球需求旺盛继续推动出口增长,通胀向下游的传导仍然困难。上市公司层面,鼓励形成适度垄断竞争格局取向,有利于资源向优势行业龙头集中,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全年整体上市公司盈利增长15%-20%可期。股市估值方面,国际化接轨进程加快,股权分置下的整体估值吸引力仍然不足,但随着系统风险的释放,一批具备内生增长能力的优势龙头公司具备良好的可投资性,以新蓝筹组合为例,6月30日计动态预期04PE水平近17倍,基本具备国际接轨定价水平。利率方面,我们认为市场化的升息应反映物价上升水平和资金回报能力,内在升息需求在提高,而上半年国债收益率曲线上移和股市估值水平的下降也反映了这一预期。     优秀上市公司带来证券市场繁荣     机构: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     对于今后的宏观经济我们仍持较为乐观的看法。我们认为,在国民经济进入重化工业时代、消费升级、城镇化、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此次的宏观调控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会有相当多的优秀上市公司能够分享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带来证券市场的繁荣。     结构性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的证券市场,具体表现为大部分股票结构性高估而小部分股票结构性低估。由于多数股票价格高估、股权分置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市场出现整体牛市的可能性不大;而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得到提高、投资价值逐步显现、阳光资金增加等因素又使得市场继续向下的空间也不大。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在较长时间里维持大的箱体波动局面,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股市将走一条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而且是双向的回归:大部分高估的上市公司股价将会在波动中不断向下回归,而少数被低估的上市公司股价则能在波动中不断向上。整个市场出现长期牛市的可能性较小,经常呈现的将是结构分化和局部牛市。     提高龙头企业股票持仓比例     机构:宝盈鸿利收益基金     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本轮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投资、信贷增幅大幅回落,同时宏观调控过度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引起关注。这种情况下,出台进一步紧缩措施的可能性逐步下降,投资者对于宏观调控的恐惧心理也正在消除。A股市场在二季度的大幅下跌对宏观调控的影响消化相对比较充分。历史地看,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低风险区域,进入合理估值区间的上市公司数目越来越多。     当然,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缺陷,如股权分置等问题。每当市场初步脱离投资区域,都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回落。在市场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认为,市场将维持在投资区域上下的一个箱体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们将严格按照基金契约中约定的选股标准对目前持有的消费类股票进行一定的筛选,提高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的持仓比例。     绩差公司过高估值拖累市场     机构:国泰金鹰增长基金     通过与国际重要证券市场的比较可以看到,国内A股市场整体偏高的P/E估值部分是由于A股市场欠完善的退出机制使得部分业绩很差的公司享有了过高的估值。若是仅剔除亏损股计算,上海A股总股本加权平均市盈率为27.0倍,与国际成熟市场的估值差距明显缩小,而以绩优蓝筹为特征的所谓核心资产的市盈率水平就更低,因而A股中已经存在了一批即使和国际市场比较也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我们所关注的价值投资品种的下跌空间已经比较有限。     对于宏观经济,我们关注两个指标: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当月增幅,因为这是上市公司盈利变化的先行指标,二是信贷规模的当月增幅,因为资金对于股市的作用犹如生命体中的血液。近期的宏观调控使得这两个指标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但随着宏观调控从行政命令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这些指标会有重新适度回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引发市场出现上涨。     我们将从策略、行业、品种3个方面把握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品种方面,我们将注重“企业价值”与“企业利润”的区别,重点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的企业。     等待市场预期偏于一致     机构:华夏成长基金     我们认为出台进一步紧缩措施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下降,市场各方对于宏观调控的恐惧心理也在逐步消除。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前期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其效果的显现有一个过程,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对各行各业微观主体经营效益的影响会在今后几个月逐步显现出来。中国宏观经济由于本轮调控而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方式与增长轨迹,在宏观调控过后,中国经济能否回到原有发展轨道,或者能否寻找到一条新的增长道路?投资者面对这些问题在目前阶段还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无法形成统一的预期。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以及行业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以及主要行业发展的方向会逐渐明朗,市场也逐步形成了偏于一致的预期,从而形成下一阶段中国股市运行的方向。我们认为,前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都没有发生重大转变。     在投资策略方面,本基金会保持相对较高的股票仓位,实行较为均衡的行业配置,在个股选择上则相对集中,从国际比较的高度,以全球化发展的眼光重点投资于具有核心竞争优势、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管理水平高、创造现金流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实现超越宏观经济波动、超越行业波动的长期投资目标。     透过表面寻求行业和公司的常态     机构:嘉实成长收益基金     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而非使其停滞不前。对于证券市场而言,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比一时的快速增长更为重要。因此,合理的宏观调控短期对证券市场有一定冲击,长期来看,却是良好的支撑。     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将趋于宽松,虽然其影响仍将在下半年陆续体现,但股票市场已经在短期内通过剧烈的下跌做出了充分的反应。     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建材、金融、机械等行业负面影响将继续体现,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仍将处于吃紧状态,但会逐步缓解,行业增长面临高点。本基金看好稳定增长型行业,如港口机场、能源电力等,以及与消费相关的部分子行业,如消费类电子、食品饮料以及医药等。     目前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价格信息多变,甚至处于紊乱状态,我们需要透过表面寻求行业和公司的常态,以科学理性的定价方法指导我们的投资行为。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与国际接轨不再是口号,其影响将在证券市场越来越直接地体现,作为转轨中的市场,以何种方式实现接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策略。     在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市场化之前,资金市和政策市仍然是市场的主要特征,规避系统性风险相对较难,而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价值投资理念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相应地,资产类和公司研究的有效性迅速加强,因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组合管理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