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民营企业家从政参政 将制造更大不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1:15 中国经营报

    又一场财富的盛宴开始了。越来越了解中国人口味的胡润果然又有惊人之举,先是推出了民营企业家强势榜,强调“政治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接着又正式为《2004中国企业家百富榜》寻找了三位赞助商,首开排行榜接受商业赞助之风。这些商业赞助是否会影响排行榜的公信力?民营企业家从政究竟是政治地位上升的标志,还是将制造更大不公?围绕今年胡润百富榜推出引起的诸多话题,新闻访谈版特意推出本期专题。 从“不愿上榜”到“害怕下榜”

    主持人:今年的百富榜冠了名,不怕会影响排行榜的公信力吗?

    胡润:我们做百富榜已经是第六年了,排行榜现在越来越得到民营企业家的认可。如今年的排行榜出来以后,南方的一个富豪对自己落榜感到很惊讶,并和我们进行了沟通。他实际上发展也挺不错,但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确实是比较快,新的富豪不断出现,导致他下榜,这并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其他人比他发展得更快。

    和现在富豪害怕下榜不同的是,以前富豪们多不愿意上榜,还发传真之类的东西跟我们交涉,现在我感觉他们已经在接受排行榜了。经过这些年的排名,中国的富豪们接受和理解了排行榜。

    能够和赞助商进行合作,说明排行榜已经在商业上得到了认可,我们感到很高兴。但是,我更加看重的还是民营企业家的认可,这是排行榜品牌的核心所在。

    我们目前和”观澜湖”、“奥迪”、“宾利”进行了合作,他们冠名三个排行榜,但我并不害怕这会损害排行榜的公信力。原因在于,赞助商都是中国境外的公司,他们不参加我们排行榜的评选。同时,赞助商也不会干涉排行榜的制作,如”观澜湖”也没有提前看到我们今年的百富排行榜,更不用说来干涉我们的调研和制作。由于有赞助商的资助,我们相信今后的调研会更加深入,排行榜会越做越好。

    我最近和不少中国的大学生进行了接触,发现他们现在找工作比较难。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鼓励他们自己去创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富豪们成功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向和参考。像从1999年才开始创业的陈天桥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巨额财富,这会激发大学生们自己去创业的热情。中国现在不如欧洲富裕,但确实有许多的发展机会。

    排行榜的制作初衷仍然没有改变,即给外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目前中国的类似排行榜很多,但我们具备国际影响力,所以我们的竞争能力会更大。排行榜现在找到了赢利的模式,我希望排行榜能够成为“百年老店”。

    财富榜的两面性

    主持人:今年的排行榜除了首富换人,还有32个新人上榜,变化很大,这是为何?能否从中看到中国财富创造和转移的规律?

    胡润:今年有32个人是新上榜,变化很大。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发展确实是比较快,财富的积累快。富豪排名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行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导致钢铁、房地产行业的富豪比较多,零售行业也是如此。

    每年的百富榜好比是一张照片,你能够从中看到中国上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果将这些照片放在一起,则成为见证中国经济发展的例证,让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外国人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上榜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有掠夺的成分,但应该说富豪们创造的财富比例会越来越大。今年的百富榜中有38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也表明国家对他们认可了。

    易宪容:排行榜变化很大,反映出中国富豪的财富并不是逐步增长,而是深受政策的影响。典型的是房地产,由于土地要从政府手上拿到,民营企业必须和政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国外富豪的财富比较容易查到,如通过纳税便知道到底有多少财富。中国目前富人的财富很难搞清楚。同时,像从美国的富豪排行榜可看到,上榜的企业多是做国计民生的产业。而中国目前上榜有如此多的房地产公司老板,这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认为是不干净的钱。所以我倒认为排行榜在中国没有多大的意义,国人不必当真。 民营企业家不能做“两栖动物”

    主持人:先期推出的“强势榜”强调了政治影响力,为何会看重这一点?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家从政的情况?

    胡润:布什和布莱尔在从政之前都是经商的,先经商后从政,这在美国和英国得到了认可,有这样的环境。

    我第一次注意到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力是在“十六大”,当时发现榜上有几个人是人大代表。这些人担当人大代表,给外国人比较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中国在保护民营企业家,有比较好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商业环境,让外国人投资有信心。我相信,中国不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动,让外国人和中国做生意更有信心。

    至于民营企业家今后会有多少人从政,这点我不好回答,毕竟我是个外国人。不过,我认为在5年到20年间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趋势。

    易宪容:民营企业家从政或者参与政治,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也是中国迈向政治民主的一个表现。他们从政或参与政治,改变了现有的政治组织内不同阶层力量的对比,让民营经济在现代的政治组织当中有自己利益的代言人。

    民营企业家进入到政府机关后,就不应是仅代表民营企业的利益工作,但他们会将企业的一些经验带入政务管理,促进政府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处在转轨经济的过程当中。在旧规则被打破、新制度没有建立的时候,靠近权力的人总是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将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从价格双轨制开始,到公司上市、国有土地进入市场,一批批富豪在这些过程中产生。

    目前土地均为国有,开发房地产所需要的土地要靠近权力或通过权力来获得。而百富榜上的房地产老板很多,则说明了一个问题:权力是致富之路。

    葛立成:从浙江的情况看,近些年,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独立意识逐渐形成,群体内部的联系和交流趋于活跃,群体性的活动也有增多的趋势,这促进了他们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意愿的不断增强。但这种政治参与和意愿表达,并非一定要通过“从政”、“做官”才能实现。

    主持人:那么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力如何体现呢?

    葛立成:关键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完备的表达机制,使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呼声和利益诉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以反映。如果渠道堵塞,这种自觉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很可能因意愿和热情受到挫伤而产生对政治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会使社会矛盾不断“郁结”起来。如果无序发展,这种参与和表达还可能造成政治参与的“恶性膨胀”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但如果渠道畅通,民营企业家群体和其他社会阶层都能够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引导得当,通过“人大”、“政协”、“基层民主”和“来信来访”制度等,把他们有序地纳入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那么这种自觉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将有利于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和整合,并成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动力之一。

    易宪容: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家从政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仍然是“两栖动物”,即从政又经商。像在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从政后,将自己的资产进行托管,不能再经营自己的企业。这样可以防止民营企业家利用公权来为自己获得私利。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市场经济环境反而有可能会恶化。从政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利用公权为自己谋求私利,这对没有从政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同时,这样也容易使得官员有机会去“寻租”,恶化经济环境。

    为此,如果国家对民营企业家从政没有好的界定,没有好的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那么,企业家从政只是会导致更加多的冲突与问题,制造更多的社会不公平。在现有的情况下,鼓励民营企业家从政没有不好的地方,但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两栖化,从政又经商。

    国家要创造环境或条件让民营企业家经营得更加方便,让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将企业做好和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而且可以解决不少社会就业问题,为社会做贡献。 链接 数据“百富榜”

    2004胡润百富榜的门槛从去年的9亿元提高到12.5亿元,榜上100人的平均财富是25亿元,比去年增长29%。

    35岁的黄光裕是中国新首富,并且成功突破百亿元的财富大关。

    榜上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比去年有所上升,为46.1岁(2003年为44.5岁)。从创业到上榜,这100位企业家平均用了11年时间。

    2004胡润百富榜出现的32张新面孔中,蹿升最快的,是做保健品直销的李金元,身价60亿元。三枚奥运金牌得主李宁,以12.5亿元的财富,驳斥了体育明星成不了好商人的论调。

    在2004胡润百富榜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上榜企业家是中国共产党员。上榜的企业家中有38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依然是产生最多富豪的地方,浙江“企业家摇篮”的地位仍没有改变,13个企业家是浙江人,仅次于广东。上海、福建、山东、江苏是另外几个“诞生”企业家较多的地方,而北京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榜上59位企业家控制着80个上市公司。他们首选的上市场所依次为:香港 (34个)、上海(26个)、深圳(11个)、纳斯达克 (5个)、新加坡 (4个)。的评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营企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