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看待国内资金新流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易宪容

  在发展中国家,资金的稀缺性以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不少研究已表明,资金流向与变化不仅显示着政府对资金管制的程度,也表明了金融市场如何来应对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从过去一个月来的情况表明,国内银行信贷紧缩并没有让企业资金断流,也没有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现象,企业投资反而有上升迹象。一轮宏观调控下来,中国经济已产生了“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直接影响到4月份以来的第一轮银行信贷紧缩的效果。而这种抗药性根源就是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即由于企业不能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只好转向民间信贷市场;而民众面对着存款的负利率,愿意把剩余钱直接借给企业。

  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编制的中小企业“地下金融”活动规模指数表明,国内地下金融活动规模巨大,中小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从编制指数的结果看,全国17个省份平均为35.86。西部6省区指数最高,为43.18,中部居中为39.8,东部为33.99。指数排在第一位的是四川,达到67.68,最低的是辽宁为10.58。

  根据陶冬的估计,目前大约有1000亿至1400亿资金流入非正规金融渠道。可以说,陶冬的估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的经济生活,而且可能实际的情况还会比我们所观察要复杂。

  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前8个月累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13%以上。但是由于从2003年12月开始,中国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值,从而使得上半年以来国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这说明居民的剩余资金可能大量地流出正式的银行体系。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国内这些资金流向的新动向说明了什么?它将对国内未来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该对此采取什么对策?是以往那种对“地下金融”全面封杀?还是因势利导对现行的金融市场制度进行全面检讨?

  大量的资金流向非正式的资金市场。这说明我们的正式金融体系已经不适应发展了经济的需要了。在正式的金融体系内没有一种资金供求畅通的渠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走出计划思维模式,还没有走出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垄断,在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与干预太多。

  在我国,一方面民众手中持有12万多亿元的储蓄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只能以十分低的收益存入银行,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能够获得它们融资所需要的资金;一方面在国内股市之外近几千亿的资金在等进入市场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又在千方百计地要让合规的资金进入股市;一方面民间信贷市场的资金利率高20%以上,另一方面由政府管制下的利率却十几年来只是向下调整到最低水平上;一方面不少企业融资无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能够轻易地从银行及证券市场融集到资金再以高利率贷款给其他企业等。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问题并不是国内资金短缺,也不是企业资金需要过大,而是没有合适的渠道与合适的收益率让资金供求关系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制度上缺陷,使得金融剩余者的资金不能通过金融中介转移到金融需求者手中。

  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又在于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垄断太多、管制太多,在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频繁。如:国内银行市场利率机制失效,完全是政府人为垄断之结果(尽管目前四大国有银行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下降到58%,但民营资本与国外资本在银行业比重不会超过10%);在证券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证券公司及基金,基本上也是国有企业为主体。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无所不在,不仅管上市公司之发行价格、上市规模与时间,还要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培训与任命、股票指数的高低等。证券市场本来是一个最市场化的市场,但证券市场行政化成了国内证券市场的最基本特征。

  近日媒体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国内利率调整之事。不少记者都在问,国内负利率这样高,国际金融市场进入升息潮,为什么国内利率就是这样不动?利率这个最为常用的工具为什么在中国会失效?国内的经济变化真的是不需要利率调整吗?

  一边是政府管制,银行一降再降到极低的水平,另一边真实的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是政府管制利率多倍;一边是一些企业通过从银行获得资金再贷款出去轻易地获利,另一边是许多企业由于贷款无门只能进入高利率信贷市场。中国该不该调高银行利率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民间信贷的活跃不仅说明了国内正式的金融体制不适应国内经济发展之需要,也说明了国内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完全被压制。正如有调查表明,在不少地方,早几个月一些暂停的项目又开始上马了。如有人说,“一家国有企业去年下半年上马的塑钢项目,已投下几个亿,企业认为市场摆在那里,利润空间大,一上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事实上,在市场体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会受利益之驱使,只要有利润,他们都会在既定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作为。政府希望出台什么政策来阻止他们这种逐利行为似乎是不可能了。因为,20多年来市场化的进程,即使金融市场仍然为政府所垄断,但个人及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越来越在弱化。因此,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阻碍这种民间信贷发展,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民间信贷的活跃,这种资金“在体外循环”一方面说明了现行的金融体制存在着制度上缺陷,必须大力地改革;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渐增加。因为,大量的资金在“体外循环”不仅加大了政府对资金运作监管困难,国家税收的减少,而且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有效的市场秩序确立更是困难。面对着民间信贷的活跃,政府不能用以往那种仅是冠以违法而打击之对策就一了百了,而是应该从国内金融体系本身入手,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办法。

  首先,要从国内金融市场缺乏价格机制入手。试想,政府控制下的银行利率与民间信贷的利率为什么会相差几倍?不就是说明在非正规的金融市场(没有政府管制下的市场),民间企业对信贷有巨大的需求吗?如果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对信贷没有巨大需求,这个市场的利率肯定会接近正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而两个市场巨大的利率差不仅进一步扭曲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相关的权力机构寻租创造了条件。这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全相悖的。

  可以说,民间信贷活跃来自于现实的市场需求,那么这些需求是真实的需求还是潜在需求呢?如果是真实的需求,那么宏观调控意义有多大?又应该如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又出现高速的经济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于目前国内资金流向的新动向,已经不能仅采取传统的如何说其违法乱纪来打击之。而是应该先检讨现行的正规的金融体系,找出其中的缺陷与症结,对症下药,大力改革。同时,应该通过疏导的方式把这些非正式的金融行为纳入到正式金融体系中。

  总之,国内资金新流向说明了市场开始在慢慢地冲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垄断,如果政府仅以传统的方式来应对之,肯定已是不合时宜了。同时,这种民间信贷的发展如果引导得好,则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引导不好,其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也将是不可低估的。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