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油价牵动全球物价汇率与经济走向神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1:45 上海证券报

    9月28日,美国纽约石油期货主力合约高点突破每桶50美元,举世震惊。10月7日,油价再创新高,突破每桶53美元。10月10日,油价站在了每桶53美元之上,收盘报每桶53.31美元。世界各国,从政府、商界到普通百姓,都感受到了油价飚升的强烈冲击。舆论认为,世界经济受高油价的困扰已成定局,有学者甚至表示,油价的大幅飚升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演变产生强烈的催化作用。

    为什么近期油价会迭创新高,世界各国、各经济体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关心油价走向,中国在此轮油价波动中将会经受怎样的考验,需要做哪些应对准备?要回答这些问题,光看近期的油价波动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以超宏观的视野,从能源与现代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与全球经济的走势,以及地区安全与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分析,方能看出其玄机。

    一、石油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神经

    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能源就开始与社会经济密切结缘,并演化成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工业化国家的兴起,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二战后,更多国家或地区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世界经济的发展便搭在了能源消费的基础之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结构调整,石油逐渐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于是,获取石油的渠道是否稳定和石油价格的变动开始成为牵动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神经。

    与此同时,石油在一定意义上脱离了一般商品的某些特征,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紧密结合起来。石油价格也脱离了一般商品的某些价格机制,价格波动中蕴涵了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的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的政局与地缘政治发展演化的旋律。

    1、1970-2000年油价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的剧烈互动

    1970年代之后,石油消费量飞速增长,年增长率约达10%的幅度(1971年全球石油消费量23.75亿吨,1973年达到27.52亿吨),石油需求对中东的依赖增强,仅沙特阿拉伯一国的石油产量就占到该时期全球石油产量的1/4。同时,以欧佩克为主体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石油生产利润增加,国力恢复,拥有了同地缘宿敌以色列进行战争的筹码。于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供应突然出现短缺,致使油价飞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见图1)。

    从图1的油价走势中,还可以发现油价和另外几次与中东有关的战争的关系。伊朗革命、两伊战争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都产生了油价的上升。

    考察油价走势变动的时间序列,还可以从图1中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能源消费大国,其国家安全、经济政策导向、金融政策调控手段,乃至游资形成、分布和结构调整对油价变动趋势的影响痕迹。尤其是1980年代后,这种痕迹更为明显。

    1980年初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之时,美国正面临着伊朗革命、油价暴涨、通货膨胀和因油价形成的全球经济滞涨的磨难。为了抑制黄金对美元的冲击和物价的飞涨,里根政府采取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等政策措施,抑制社会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同时,为了减少积极财政、金融政策形成的货币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政府倡导金融创新,放松金融管制,开放货币、期货及其衍生工具市场,允许银行、保险、社会保障等短期资本以各种基金的形式进入股市、汇市、债市等投资市场------构造虚拟资本市场吸纳货币泡沫,减轻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开放黄金期货市场,允许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展黄金租借和回购业务,扩大短期黄金市场供应量,促使市场形成金价走低的投资预期,推动黄金价格回落,抑制黄金对美元的冲击,拯救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

    与此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动美国石油公司介入全球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并在战略上抑制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阵营的发展,减轻以石油为主体的资源需求压力,促进油价下跌,增强美国通货膨胀调控能力,巩固美国经济、金融政策调整的成果。

    由于里根政府一揽子政策的实施,加之油价上涨,部分国家实施节能政策和能源结构调整,石油需求得到部分遏制。同时,随着石油期货交易开始成为油价的定价手段,油价的定价权开始由欧佩克转移到纽约商品交易所(这是石油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此后二十年,石油价格的主导权再次回到美国,支持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美国本土,以美元计量的游资,利用石油供给和需求平衡的恢复以及美国石油消费、战略储备、美国经济运行指标,炒作油价,于是油价开始从高位下滑。低油价开始再次支撑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运行。

    然而,到了1990年代中期后,克林顿政府经历了6年左右的高速增长,需要包括石油在内的全球经济资源支撑的局面充分显现。同时,中国及周边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以石油为主体的经济资源需求能力提高,油价出现回升迹象。

    就在此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石油为主体的全球资源需求压力解除,油价接连创出1980年代以来新低,不但再次支撑了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且游荡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数千乃至万亿美元的短期资本,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膨胀式发展。于是,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升值,美国股市连飙新高(其后,三年内道指翻了一番,那指增长幅度超过百分之二百)。

    2、2000年以来油价波动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的相互影响

    世纪之交,随着美国新经济的泡沫破裂,美国能源消费出现了1980年代以来的首次明显下降,以道指、那指、标准普尔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全线大幅下调;同时,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出现调整的趋势(从时间序列的逻辑上考察,美国发动克索沃战争有压制欧元,减缓美元对以欧元为主体的主要货币贬值趋势的发展,拯救美元、缓解金融风险压力的嫌疑)。于是,美国金融风险的迹象开始出现。

    2001年9月11日,美国爆发9·11事件。2002年中期,美国反恐战争的第一乐章------阿富汗战争接近尾声,第二乐章直指中东产油区------伊拉克,战争进入实质性的酝酿阶段。于是,中东再次成为影响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资源------石油供应安全的策源地。

    2002年四季度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周边集结,以此为前奏,拉开了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涨的序幕。

    2002年底至2003年初,受战争预期的影响,美国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上升到30美元/桶附近,与世纪之交前低点相比上涨幅度超过了200%。其后,随着战争的临近,油价继续上升,战争爆发前一度突破38美元/桶。

    2003年3月18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周,油价从38美元/桶附近回落,战争溢价结束。4月中旬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月末,油价回落到25美元/桶附近,接近战争爆发前的起点。

    其后,国际社会发现以美军为首的联军,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伊拉克人民并没有将其当作友军看待,反而充满了强烈的反美情绪。同时,在战争前一直反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出兵伊拉克的各大国,继续质疑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意图,伊拉克局势前景不明。于是,中东地缘政治再次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4月29日,油价止跌回升。此后一直到年末,油价在30美元/桶附近窄幅波动,其间虽时有起伏,但波澜不惊。

    2004年1月,油价还在延续2003年4月份以后的走势,在30美元/桶附近寻找方向。

    2004年2月前后,随着美元持续两年对主要货币贬值,以欧佩克为主体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换取美元的资源配置能力大幅下降,发出若美元再持续大幅贬值,将调整石油贸易结算货币币种的声音。此后,虽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联合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强烈干预美元汇率,促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回升,但油价却在此时从30美元/桶附近启动,开始演绎油价上涨的狂潮。

    3月中旬末,油价上升到36美元/桶附近。其后,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强劲升值,美国公布石油储备增加。受二者影响,油价小幅回调,月末油价回调到32美元/桶附近,调整幅度约10%。

    4月,油价走势再次受中东影响。此时,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发起反对联军占领当局的袭击,成为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该月,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英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英国1980年代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出口是推动其后油价下跌的重要力量之一),全球石油供给和需求均衡的局面面临威胁,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于是,油价再次从32美元/桶附近起步,6月初突破42美元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油价涨幅约30%。

    其后,伊拉克占领军和临管会与萨德尔和谈取得初步成果,以伊拉克为主体的中东局势暂时平息。同时,欧佩克声明增加石油产量并积极组织实施,美元的汇率干预成效显著。于是,油价升势的预期减弱。受这些因素综合影响,投资市场石油投资品种平仓盘大量出现,推动油价在进入6月后开始回调。至6月底,油价回归到37美元/桶附近,回调幅度超过10%。

    进入7月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危机曝光,尤科斯因此面临解体的声音充斥媒体。在此期间,欧佩克重要成员、南美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贸易国委内瑞拉爆发政治危机,政府反对派声言并通过了罢免总统查伟斯的决议。于是,石油供应危机的预期再起,并且伊拉克持续不断的输油管爆炸,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预期。油价随之再上升途。

    8月20日,油价临近50美元/桶关口。其后,油价在俄罗斯总统承诺保证石油供应、伊拉克临时政府和萨德尔重开和谈、石油投资市场多头平仓的多重影响下,再次向下调整寻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8月30日,油价调整到41美元/桶附近。然而,受伊拉克输油管被炸、飓风袭击、尤克斯危机及美国原有库存公告的影响,油价止跌回升。

    同时,冬季将至,与平时相比上升约10%的用油高峰也随之将至,石油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9月23日,油价上冲49美元/桶,逼近50美元/桶的历史高点。

    从新世纪以来油价波动的频率及其与地缘政治的相互激荡和作用看,油价的变化明显呈扩大与加剧之势。

    二、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

    过去三十余年,全球曾经爆发过三次石油危机,并随之出现了三次油价的暴涨,引发了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生,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低迷滞涨的格局,从而显现了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油价的上升会带动其它能源价格的上升)和通货膨胀的密切关系。

    二战后,石油逐步成为工业化国家的主要能源。1960年代初,石油占有了工业化国家全部能源消费的一半以上。该时期在国际能源生产和贸易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了石油的经营权和市场,源源不断地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输送廉价石油产品,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以石油为主体的廉价能源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的同时,占石油贸易主体的产油国因油价过分低廉而没有获得相应的实惠。于是,主要石油贸易出口国发展了自己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试图推动油价上升。但在1973年以前,欧佩克对油价的影响十分有限。

    1、第一次石油危机与通货膨胀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国家,暂时禁止石油出口。当时的石油输出口国成员多为中东国家。石油禁止出口之后,全球的油价大幅攀升,在两年的时间里,每桶原油由4美元弹高至16美元。随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197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6%,1974年超过10%。世界经济因而受到严重冲击,工业生产停滞不前和通货膨胀引发了工业化国家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一次石油危机"。

    在这次以石油危机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升过程中,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平均下跌14%,日本也下降20%,其他工业化国家工业生产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经济因而陷入两年衰退期。

    2、第二次石油危机与通货膨胀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8年年底。1978年底,石油生产大国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亲美政权瓦解,并爆发了美伊关系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国际原油价格由13美元冲上34美元。197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再次超过10%,1980年超过13%。石油危机对其他工业化国家也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失业人数上升,国际收支恶化。工业化国家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刚刚回升的经济又出现下降。

    3、第三次石油危机与通货膨胀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科威特、美国在联合国的名义下组织多国部队出兵伊拉克,海湾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油价由每桶的17美元大力攀升至40美元,形成了近代能源史上的第三次石油危机。由于在这次危机中,战争持续的时间很短,实质上是一次双方实力不对称的战争,随着战争的结束,油价很快得到平抑。同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采取了降低利率等政策措施,因此通货膨胀的幅度并不明显,仅微幅上扬。

    但是,自新世纪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石油价格已经从底部上升到50美元/桶附近,涨幅超过300%,对物价的影响已逐渐显现。也许,新的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即将来临。

    根据前三次石油危机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油价上涨可能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将会把经济置于滞胀的两难境地,更难治理。

    三、汇率不再对石油价格"免疫"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石油价格较大的波动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一定会传导到物价,并导致通货膨胀。

    在现行的信用货币体系内,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发行的货币购买力一定会下降。因此,其货币标价的黄金价格一定会出现上涨,同时与物价相对稳定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汇率出现贬值。

    黄金的美元价格与石油价格、通货膨胀高度相关。1973年、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金价的涨幅与油价涨幅基本一致(见图2)。对于货币汇率而言,由于世界货币体系主体货币都是由西方工业化国家发行,而这些国家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消费量都十分巨大,所以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是普遍的西方世界的通货膨胀。

    与此相对应,主要货币间汇率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并没有产生如黄金价格般的巨大波动(见图3)。图3显示,美元兑日元、英镑汇率三十余年间也产生了较大波动。但是,考察后发现,这些波动和该阶段的国家地缘政治(英国、阿根廷领土争端)、经济发展状况(日本经济起飞)和国家间金融战略相关,与石油价格的波动相关度不大。

    然而,2002年1月,欧元的诞生改变了石油价格较少影响货币汇率的历史。在当前世界货币金融体系里,欧元作为有一个较大经济体支撑,同时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又相对稳定、没有积累让持有者担心的信用泡沫的货币,其计价的石油价格相对稳定,从而使欧元区具有较强的抵御石油价格上涨的压力。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元价格),欧元兑美元升值,石油价格影响汇率的现象出现了。

    油价飚升对我国产业链有多种影响

    1、石油价格对现代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现代国民经济统计计量的GDP指标体系中,几乎产业结构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和能源结缘,其中石油是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分工的演化,当前世界经济逐渐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与此相对应,基础原材料采掘或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强。于是石油不但是现代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和居民生活各环节主要动力的来源之一,还是支持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现代交通工具的基础平台资源。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果没有了石油,现行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会发生重大改变,现行的社会结构的构造和运行机制也将面临危机。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自身的石油供给渠道的稳定问题,纷纷制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其中石油被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主旋律,成为许多国家国家安全、外交、内政的主导工作之一。现在,人们对目前可能引发的石油危机、油价暴涨的担心,正在表现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并且,这种担心和担忧又以油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甚。

    在石油处于现代能源消费结构主体地位的今天,石油已位居经济结构产业链的顶端。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物价,形成通货膨胀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停滞作用,对社会经济运行构成重要影响。比如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导致的蔓延整个世界的通货膨胀,以及西方世界的经济滞涨(与此相对应,低油价时期以美国为主体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稳定、高速发展阶段),进一步为这种担心和担忧提供了理由。

    进一步探究担心和担忧的深层原因,梳理石油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可以发现,现代能源结构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并且这种替代形成了能源结构中的价格传导机制,例如油价的上升导致其他能源资源价格的上升,并和石油价格上涨一起传导到物价指数上去,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同时,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与评价中,宏观调控是以其运行在各环节上的货币流量为标的的。因此,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升在物价上的影响,除了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物价上之外,能源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税、经营成本上也有反映,并传导进而形成推动这一环节的物价上涨。这些相关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流量,最终还会传导到金融和服务领域的以货币计量的社会经济活动流量上,推动这一环节以货币计量的财政税收、经营成本上升,形成能源价格上升推动的物价上升的最终环节。

    在能源与现代社会经济运行关系中,这些环节的存在放大了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对物价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机制就在于此。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的两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关系也在于此。

    就当前的世界经济而言,随着油价的上升,新经济泡沫的破裂、股市下调(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升,导致相关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已经有了激发货币泡沫------游资从蓄水池中溢出的危险。如果这一危险发生,从资本市场溢出的货币泡沫------游资,冲击以石油为主体的资源市场,形成游资冲击性的经济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可能比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还要严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国际政治危机的可能性都存在。这一点,其实从近几年中东危机和里海周边危机中,可能已经露出了苗头。

    2、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石油消费量开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中,我国的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石油问题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在中东、俄罗斯、里海周边、非洲和东南亚开展的一系列外交工作中,隐含的石油外交说明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同世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石油在我国也是处于经济产业链的顶端,油价波动也会传导到物价上,进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上升和需求对外依存度的增大,除了石油供给渠道的稳定和安全外,石油价格也是一个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石油的定价机制上,我国的油价跟随着国际价格的波动进行调整。因此,我国油价调整中的主动性比较差。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调控的主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总能源消费量和石油的消费量也将随之继续高速增长。能源的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将难以扭转,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会进一步增强。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与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的关联也会随之进一步增强。

    工业化国家能源安全、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的关系、能源价格和社会经济、金融运行机制的传导,以及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控的机制,也会在我国发生作用。并且,由于对油价的定价权我们几乎没有主动性,这一机制在我国发生作用时,政府政策导向的主动性将会很低,相反被动的适应机制却在增强。考察煤、电、油全面紧张以来,我国物价指数相续出现需要政府调控的局面,就可以发现,与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升相关的价格机制已经部分地在我国产生影响了。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果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或者继续攀升,在经过半年左右的滞后效应后,油价的变动将会反映到社会经济运行和物价指数上。与此同时,在该阶段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价格上涨形成的国际经济和金融调控及风险,也可能传导到我国国内,增加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调控的难度。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