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时报评论】人民币汇率:世界经济的稳压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13:35 财经时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支持中国数年高速增长的人民币汇率没能成为G7对话的“门票”,这或许是值得中国人庆幸的事。

  在日前华盛顿召开的G7会议上,中国并没有给这个发达国家期待已久的“鸿门宴”太多惊喜。虽然中国已经承诺将建立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但“何时放弃钉住美元机制尚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无论是中国财长金人庆,还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七国集团会议上的这番表示,都表明中国汇率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早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中国就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到1997年末,因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也应周边经济体当时的要求,中国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向全世界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同时大幅度收窄了汇率浮动的空间。

  应该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收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1994年开始,中国经济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连续10年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应当重新评价?应当如何评价?恐怕也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实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顺差量居高不下,外汇占款的高速增长,甚至使国内基础货币供应压力持续加大,通货膨胀阴影不散,这似乎都会让市场产生这样一个必然的疑问: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如果被低估了,那人民币是否应当顺从市场意志——升值?

  从两年来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频繁表态中,人们不难发现,这绝不是一个有着简单而明确答案的问题。此次周小川和金人庆在G7会议间的相关发言,似乎更加强化了人们这样的意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且往此方向改革的每一步,不仅需要有度的把握,更需要一个科学的、逻辑次序的合理安排。

  毕竟,与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压力同时并存的,还有中国自身的经济现实。虽然去年中国的GDP已经排到全球第七,但人均GDP却排在第111位,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十五分之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仅面临繁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而且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十分脆弱,对波动的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因此,如果过早对人民币汇率机制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可谓前车之鉴。1985年,在西方的挤压下,根本没能彻底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日本,便容忍了日元的一路坚挺,以致日本国内经济泡沫泛滥。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泡沫破灭,日本深陷经济衰退,而一发则10年不能自拔,元气难复。

  对世界经济来说,如果中国重蹈日本覆辙,那金融市场又会如何?亚洲“金融危机”同样冲击了华尔街,就是先例。或许这正是金人庆为什么做此断言之所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同样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原因所在。

  再换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已经位居第四,今年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而且目前又是全球最大的引资国之一。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然是全球经济的福音。

  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依然必要而且必然。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为之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且大有渐行渐近之感。但中国不可能现在就给出明确具体的时间表。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必须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国际收支等宏观环境,必须考虑金融系统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改革进程,还要考虑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等国际因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在升值的压力中,同样面对着贬值因素。比如,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地方政府的大量隐形债务、国有企业低下的生产效率、缺失社会保障的失业人群等等,这些因素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消化过程。当这些经济肌体中的“毒瘤”根治之前,贸然放开人民币汇率浮动,甚至任由人民币升值,那会不会有一天,市场借用中国经济的“软肋”要求人民币贬值?如果那样,中国是否会重蹈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

  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给出肯定答案,并不困难。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