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与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08:42 商务部网站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最近社会各界就如何加速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讨论、评论很多,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其实,内外贸一体化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就企业的内外贸经营资格以及内外贸企业相互混业经营而言,企业内外贸经营一体化已有较大进展。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内外贸管理却仍处于比较严重的分割状态,以致造成了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政府对企业服务的不到位。因此,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解决内外贸管理的一体化问题。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要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保证就业、平衡国内市场供求、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内外贸企业的业务融合,加快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主体;打破大宗商品内外贸分割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市场的统一;加强各级政府的内外贸协调管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和协调发展。

  一、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管理创新

  要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体制建设首当其冲,要着力统一内外贸管理机构,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从理论、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新的商务部成立对于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体化能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一些问题如何解决。

  要从体制上彻底解决内外贸一体化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不是商务部组建后一,两年就可以马上解决的。有些问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才能解决,也就是说要水到渠成,不能急于求成。

  在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内外贸实施的直接管理已经很弱,因此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日本,基本上中央政府都不设立专司内外贸管理的职能部门,一般是由其主要综合经济部门(如美国的商务部、日本的经济产业省、英国的贸工部、法国的经济部)承担相应职能,在这些部门中设立司职内外贸管理与促进事务的内设机构。这些国家不仅已经实现了内外贸管理的一体化,而且已经实现了工贸管理的一体化。

  但是,在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培育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完善的现状下,国家对内外贸,对流通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显然还需要有较强的政府管理,包括宏观意义上的管理和为维护市场秩序而实施的较为直接的行政管理。由于传统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过去几十年,我国对内外贸的管理基本上是分离和各成体系的,由此产生了有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诸多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加速内外贸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商务部的组建模式接近于美国商务部的模式,但基于两国的国情不同,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不同,目前的商务部显然不可能起到美国商务部那样的作用。目前我国商务部与美国商务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美国商务部相当于集中了我国七八个部门的职能,包括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等。其次,美国商务部主要是一个政策制定机关,除了出口控制以外,没有太多的执法职能。第三,美国商务部内设的诸多局、办,在美国的行政架构和行政程序下享有相当的独立性,同时又能进行有效的协作,不像我国一些政府机关内部司局矛盾无法调和。第四,美国的联邦体制使商务部可以在各地(并不是每个州)设立独立的派出机构,不必依靠州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就能履行职能,保证了政策不被地方架空。

  因此,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的关键不在于简单模仿,而在于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以形成政府机构之间与政府机构内部有效的制约与合作机制,避免周期性的摇摆与动荡。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在机构设置上应分两步走。

  远期目标:我们应参考美国商务部目前的机构设置,实行面向全社会的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上,实现内贸、外贸、工商管理、物价、质量监督等合并。在管理方式上,可选择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与中央垂直领导两种形式并存。

  近期目标:商务部尽快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综合司局要内外贸一起抓,将内贸变为外贸的基础、外贸变为内贸的延伸。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机构设置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外,很多机构尚需在运转中慢慢磨合调整,逐步地真正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其次,在目前的机构设置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商务部在做好内部机制统一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国务院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商务部要主动牵头,会同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统筹内外贸管理,制定涵盖整个商贸流通领域的规划,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

  二、抓紧我国流通业相关法制建设,依法治商,尽快制定内外贸、内外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规章与法规政策。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应从流通的宏观调控下手,通过规则的制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等问题,至于具体的融合应由市场主导调节。目前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中,特别是国内流通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实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新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例如当前超市和大卖场已经成为国内零售业的主要业态。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向供应商收费过多过滥、任意拖欠货款、价格竞争过度等不规范问题。这一方面是由客观市场环境决定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企业在工商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一些企业通过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合同外费用,将经营风险转嫁到供应商身上,而供应商实力弱、风险防范意识差。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零售市场已经开放的情况下,企业间的收费、结算属于市场交易行为,不能单纯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从世界范围看,规制企业滥用优势地位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是各国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目前我国市场的整治和规范急需要法律的力量,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加紧修改1993年12月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简而言之,商务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制定法规,监管市场上,制定统一的法律政策,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造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流通管理体制不顺的情况下,要想加强立法的力度和有效实施,只有两种解决的途径:一是国家商务主管部门在立法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使立法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商,努力作好流通管理工作。

  调控市场是商务部主要的职能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用行政的手段调节市场,而应通过法律法规调控市场。在这方面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在调整内外资企业的关系上,国外通常的做法是,当外资企业处于有利的位置时,出台一部法律支持一下内资企业,当外资企业竞争不过内资企业时,通过调查,再出台一部法律,支持一下外资企业,综合平衡。另外,今后商务部也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商品调拨来调控市场,而是应通过法规进行调控。

  三、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贸市场相互补充,实现协调发展。

  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越是资源性短缺的产品,就越不开放,市场发育越不成熟。一般来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内外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利的手段。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国家应该放开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性短缺产品的垄断,精心培育市场。例如石油是目前国内垄断性最强的商品,同时也是市场发育最差的产品。在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上主要依靠行政的手段,依靠计划经济那一套做法,结果形成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越高我们进口越多,价格下跌反而减少进口的怪现象,经济上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阻碍了国内石油市场的发育。更为严重的是,国内一年近3亿吨的石油消费,这样巨大的市场容量,还行不成国内自己的石油产品价格,反而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左右,承受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的今天,中国石油安全的最大风险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市场化的价格风险。影响国际油价的最根本因素则是西方大国和国际大资本对油价的操纵。为了维护自身的石油价格安全,中国面临着两大挑战:首先是如何透过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石油期货交易,将石油进口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其次则是透过参与并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在未来的国际石油交易中为自己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通过石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机制欠缺,竞争不完全,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不可能实现国内国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内外贸一体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产业,是加速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最近若干年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证明,大型流通企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中国流通流域的发展要求,将成为带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骨干力量。要构建中国的大流通体系,必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商业航母”。

  目前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全国共有98家流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和物资流通企业超过20个。中国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东部城市流通业大部分为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等现代化多种业态所覆盖。但是从整体来说,我们国家的流通业还是比较落后的,流通企业规模比较小,实力也不强。据统计,中小流通企业约占全国流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实现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相比之下,位居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2002年销售额占美国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相当于我们国家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0%。2003年我国的第一大店上海百联的销售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同时,目前我国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也十分落后,流通企业中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只有6.8%。

  美国“沃尔玛”现象向人们昭示:凭借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方式,超大型的流通企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领域,起到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作用。在美国“沃尔玛”看来,它的市场早已没有了国界的障碍,内外贸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我们自己的商业航母呢?答案只有一个:走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哪个领域开放的早,开放的彻底,哪个领域的竞争力就强,就能走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我国家电业的兴起壮大就是有力的证明。

  为了承诺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今年年底,我国的分销体系将对外商全面开放,外商除了省会城市外,可以长驱直入,可以到二级城市,甚至到乡一级。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首先这是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其次,外商的进入未必会冲击中国的市场。实践证明,已进入中国的外资商业企业90%至95%是卖国内产品,带动了全球采购、全球配送和外贸出口。2003年沃尔玛采购中国的商品出口150亿美元,比中国企业自己走出去更有优势。第三,让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这些外资商业进来,是为了向他们学习。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引进了外资,还引进了经营理念、营销手段和企业文化。

  目前中国以产权改革、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现代化进程已经全面启动。流通现代化的普遍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凭借流通创新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运行速度、结构、质量、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今后商业资本运营将在外商、国资、国内民营企业之间展开,混合经济将会促进流通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将全线提速,外资企业对部分国有商业企业的兼并活动将频繁进行。随着内外贸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延伸,国内的内外贸企业将出现新的合资形式。所有这些为实现国家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目标准备了客观的市场条件。我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目标是:在5年至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15至20家在国内领先、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大大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使这些企业在中国流通产业产生龙头带动作用。

  五、发挥同业商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内外贸业务的融合与渗透。

  要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协调、应对国外贸易限制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快观念和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开,积极创造有利于行业组织成长的体制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使行业协会成为真正的社团法人,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二政府”现象,加大对现有协会的改造力度,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健全协会的机构建设和运行机制,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全体会员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代表,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作者:沈丹阳 博士 (商务部 研究院 副院长)

  李永江 研究员(商务部 研究院 国际市场研究部 主任)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