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曾经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城市,史上曾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就是扬州排第一,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排第二。扬州人很会享受生活,从清朝开始就有喝早茶、吃包子的习惯。而今天,这两大文化历史名城,正在秦淮故里进行着一场精彩的食文化较量。
今天的扬州城,尽管不乏许多现代建筑,但举步其中,仍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浓浓韵味。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扬州人能接受热辣、火爆的川菜吗?
“川菜进扬州,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成都电视台《今晚8:00》摄制组来到扬州时,当地的餐饮界朋友这样说。据他们介绍,由于扬州人口味的坚固,先后红遍全国的粤菜、湘菜在扬州几乎不见踪影,而川菜的故事,也曾经曲折多变。坚固扬州人口味树大根深
为什么各大菜系在扬州都吃了闭门羹呢?这首先要从淮扬菜说起。而要了解淮扬菜,首先就要从扬州的包子开始。为此,记者来到了扬州最著名的百年老店富春茶社,因为富春茶社的包子远近闻名。
扬州人有一个习惯: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皮包水就是早上吃茶吃点心,水包皮就是下午或者晚上要洗个澡。记者看到,扬州包子特别讲究,其特点就是皮薄馅多。其中,三丁包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第一美味的包子。“外地包子我根本吃不来”,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
扬州人不光对包子有着浓厚的地域自豪感,淮扬菜也是他们的骄傲。由于淮扬菜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已成为很多重要宴席的主打菜,甚至新中国“开国第一宴”和上海APEC宴、宴请美国总统等宴会,也都选用淮扬菜。据扬州名厨王立喜先生介绍,扬州的菜古称“官场菜”。“历史上的大文豪、大烟商都云集在扬州,所以把扬州菜的层次慢慢提高,很上档次”,他说。正因为扬州菜的博大精深,使得扬州人无论在口味上,还是心理上,都比其他城市的食客更加固执,并带有明显的排他性。变招攻坚不成变蚕食
据称,曾经保持了原汁原味而火遍上海滩的巴国布衣,在扬州却因为同样保持原汁原味而失败。“你不能一直坚持四川的那种风味。你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在这块土地上站住脚”,酒楼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在如今的扬州,生意最好的恰恰是那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淮扬菜酒楼。在生意很好的“食为天”里,就有不少创新的菜品。该酒楼在淮扬菜基础上,穿插了一些辣的菜肴品种。该酒楼大厨说,他们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成都、绵阳、重庆。四川人来到这个地方,也把辣的口味带到席桌上来。
这也使川菜老板们看到了希望———扬州人在饮食上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新鲜的口味,只是新鲜不能来得太猛,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渗透四川火锅先抑后扬
和川菜相比,四川火锅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过程,并以它大红大紫的结局,为川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火锅就进入了扬州,而最初进入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扬州美食街的润轩光头火锅就是一例。2003年,光头火锅老板王琨在扬州最旺的地段开了这家火锅店。刚开始的时候,火锅店比较倾向于纯粹的四川口味,但当地人不能接受火锅中的麻味,生意一度很差。王琨意识到,强调原汁原味对于口味相对保守的扬州人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在对火锅减麻减辣加甜后,火锅店的生意有了起色。
市场法则就是这样,在有些城市,保持川菜原汁原味就能以个性特色赢得市场,而在另一些地方,一味保持本色则意味着失去市场。记者发现,所有生意较好的火锅店在口味上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其中,扬州知名度最高的巴湘火锅,因为味道调整得过大,如今干脆打出了淮扬火锅的牌子。冲刺四川小吃前赴后继
今天,四川火锅在扬州已经大红大紫。在扬州最著名的美食街,30多家餐馆中就有14家四川火锅,其比例之高甚至超过了成都不少美食街。记者调查了50位扬州市民,认为四川火锅是川菜代表的人占到了77%。这表明,扬州人对四川火锅的认可度相当高。
扬州人的口味已经随着火锅的兴旺逐渐发生着转变,有了这一层的变化,有远见的人预计,川菜在这里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火锅林立的美食街上,记者无意间发现了一家不太显眼的成都小吃店。在这儿,有成都最流行的钵钵鸡,以及我们四川的铺盖面。据说,这里的老板是一对来自成都的夫妇。他们正是看到了扬州川味饮食的发展空间,才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以四张小餐桌辛苦地经营着自己的梦想。
和淮扬菜相比,川菜没有太多的宫廷官宦传说。川菜的特点是源于民间,流行于普通市民之中。在成都,许多川菜名店都发源于这样的街边小店。而在今天的扬州,还有很多的大餐、火锅、小吃师傅和这对勤劳的成都夫妇一样,打算凭着川菜的美味,以及他们灵活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异乡杀出一条血路,创出一番事业……本报记者邹芸 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