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代金券”屡禁不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 10:18 经济参考报

  众所周知,制售、使用“代金券”是非法的。但今年的中秋和国庆两节前夕,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单位在给干部职工发“福利”时,仍使用了许多“代金券”。“代金券”缘何屡禁不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国庆节期间,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一家知名品牌的“饼屋”,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记者看到有10余名顾客分持4家单位的“代金券”来选购商品。券面金额由50元至200元 不等。一位男顾客手持一张100元面额的“代金券”对记者说:“这是中秋节前,单位发给职工买月饼用的,眼看快到期了,来买点糕点给孩子当早饭吃。”这个店的一位女负责人悄悄地对记者说:“中秋节的时候,有10多家单位为给职工发月饼来我们店买了‘代金券’。”“总共多少钱?”记者问。“10多万元吧。”“合不合法?”“不知道,反正也没有人来查过,我们都干了好几年了。”

  随后,记者又暗访了呼和浩特市4家大商场都发现有使用“代金券”的现象。在一全国大型连锁超市的收银处,记者看到一位女顾客正用“代金券”支付一个电熨斗的价款。她对记者说:“我的这张‘代金券’是朋友送的,很好,使用挺方便的。”

  记者一位在呼和浩特市某大型商场任部门经理的朋友说,“代金券”的出现已有许多年头了,为何屡禁不止,除了政府及金融部门打击不力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从商家来说,通过制售“代金券”可广揽生意、拓展销售渠道,而且部分商家还有机会动歪脑筋将一些低于“代金券”价格的商品当作“代金券”的指定商品卖,以此非法获利。其二,对购买、使用者来说,用“代金券”消费是集团消费,许多商家会给予价格优惠,而且方便送人,如果用现金送礼,多少合适?不好确定。尤其是对单位来说,每逢过节,需要与有关部门或领导沟通“感情”,拉关系,送钱不合适,用“代金券”送礼,自己敢送,别人敢收。

  “特别是在每年春节前夕,许多单位都会来我们商场买拜年拉关系用的‘代金券’,每张面额绝大多数都在300元以上。”他透露说。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代币票券。

  据他介绍,“代金券”的流通具有多方面的危害性,比如作为一种变相货币,它削弱了人民币的权威,并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社会货币的流通量,对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单位通过制售、购买“代金券”可逃避相关税收。此外,很多单位利用各种“代金券”送礼,可助长社会不正之风,甚至掩盖腐败。

  作者:柴海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