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自己生产一些建材产品。其中主要有:一,木材及木制品。二,钢材。即钢筋和罗纹钢等。三,土建材料。主要是各种砖、砂、石料等。四,平板玻璃。五,沥青产品。即用于公路的铺设和房屋建设的防潮材料。六,水泥。根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拉脱维亚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建材商品有:铁及非合金钢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472,801美金)家具和门窗的贱金属把手与合页等(447,071美金)厨房用陶瓷具(421,395美金)陶瓷洁具(187,334美金)玻璃纤维及制品 ( 98,964美金)天然石料
(76,643美金)厨房、盥洗室用玻璃陶瓷制品 (70,176美金)建材和厨房用铝及铝制品 ( 60,934美金)建筑用木制品 (54,800美金)塑料地板、浴缸等塑料制品 (24,327美金)花岗岩等建筑用石材 ( 22,195美金)矿渣棉 (10,682美金)砂布和砂纸 ( 4,571美金)建筑用玻璃制品(215美金)目前,在拉企业做建材生意的主要问题:一是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多采用“货到付款”方式进行交易。如果与拉当地公司进行贸易,要充分做好该公司的信誉、资金实力等方面的详细调查,以确保生意的安全。二是拉脱维亚的建材公司一般都规模比较小,定货数量少,所需品种多,销售周期长。拉国内建材市场的产品主要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从欧洲进口,如意大利、波兰等国。这是拉脱维亚建材商品进口的主渠道。进口数量可观。但据了解,从欧洲国家提供给拉脱维亚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国,但使用欧洲商标。二是直接从中国进口。从中国直接进口的建材商品很多是拉商人通过我们的交易会或在市场上直接采购。除此之外,在拉脱维亚也有一家很小的中国私人公司为当地的批发公司和零售商供货或购买配件在当地组装后再供货,其商品使用拉脱维亚商标。目前,从中国直接进口建材商品的数量逐年增加。拉进口建材商品虽然来自于不同渠道,但据业界人士分析,中国的建材商品事实上在拉脱维亚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两股进货渠道的主要区别是:第一,从欧洲进口的商品货价低。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建材商品,由于尚无大的采购商,购买数量少,品种多,使得进货十分困难,价格较高。第二,从欧洲进口的商品到货时间短。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建材商品,到货一般需3个月的时间。而从欧洲进货只需2周的时间。因此,它既缩短了公司占压资金的时间,又减少了运输风险。第三,“品牌效应”发挥作用。欧洲从中国进口再出口到拉脱维亚的建材产品,由于运输距离较远,其运费高于从中国直接进口。虽然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进货价格低,但两者的货价与运费相加之比是,从欧洲进口的商品价格略高于从中国直接进口的商品价格。但由于“品牌效应”,欧洲商品仍有很好销路。从长远看,拉建材业的需求还会继续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公司在拉脱维亚开展业务还是有一定优势。首先,由于中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比较了解,因而进货渠道会比较顺畅。其次,中国公司可以利用拉脱维亚的销售渠道,打开拉市场。第三,中国公司可以利用拉加入欧盟的大好时机,以拉市场作为基地,不断向欧盟大市场挺进。将业务做大,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第四,中国商品的价格比较低廉,而在拉脱维亚的销售价格比较高昂,因而,利润率相对较高。除此之外,由于拉脱维亚刚刚加入欧盟,虽然在理论上拉国已经完全执行欧盟的共同政策和标准,但实际上在许多方面仍未到位。而欧盟也允许新入盟国有一段过渡时期。例如,现在拉海关管理比较松动,对规定提交的文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使用的税率体系也是临时的“瑞典体系”。而要全部完成这种过渡,估计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因此,中国公司若在这段期间开拓拉脱维亚市场或为进入欧盟市场奠定基础是比较有利的。
(信息来源:驻拉脱维亚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