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政企分开不宜久拖不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 12:20 经济参考报

  政企难分是产权不明晰的内在根源

  尽管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已明确了,尽管1994年以来已有25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央和地方的许多工业部门也改为公司或集团公司,但有的企业虽建成了董事会、监事会,却形同虚设,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确立。国企改革的难度极大,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攻坚战 。但难点究竟在哪里?人们长期认为问题出在“产权不明晰”上,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政企未分开,政企难分导致产权不明晰,导致“内部人控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多数企业尚不具有人事决策、投资决策的权力,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扩张、自我约束”的机制。必须澄清两种片面认识

  一是有人认为,既然中央明确必须控制四大行业和领域,就应对它们实行国家(政府)垄断,即使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也须“一股独大”,以确保国家控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上述四大行业和领域中,需要由国家垄断的国有企业是极少数,多数国企将实行国家控股制。股权分散和资本集中,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两个方面,股权愈分散,国家便可用更小比例的控股权而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本。以航空业为例,只要国家掌握了机场、航空调度、安全检查等要害部门,就确保了国家对这一经济命脉的控制。况且外国航空公司早己进入中国,我们更没有理由拒绝民营企业进入。

  二是有人认为,为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除了国家必需控制的四大行业和领域外,国有企业都该一律退出,特别是一律退出竞争性行业,都“一卖了之”。这认识也是片面的。我国之所以调整布局,主要因为国有经济底子薄、摊子大,必须调整布局以集中力量投向需要加强国家控制力的地方去,决不是国有企业不可以或不应该涉足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关键是竞争性领域中的国企是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是否真正有活力,是否真正具有进行公平竞争的能力。事实上这领域内也有不少通过改制获得成功的国有企业。不仅如此,如果一旦某些行业被私人大企业或外贸企业所垄断,还需要有国有企业打进去,以平抑垄断,促进竞争。政企分开过渡时间越长越不利

  政企分开难度极大,需要时间,但过渡时间不宜拉得过长,否则“内部人控制”、企业高层人士与官员相互勾结,贪污受贿之风会愈演愈烈。例如,广东南海市华光公司老总冯明昌骗贷74亿元,就是由该市少数中高级官员与冯勾结,借“华光”外壳从银行骗贷得手;再如,河南长葛市发电厂厂长梁佰岭在高管人员合作下,通过暗箱操作,以1500万元买下价值1.2亿元的国有企业。在国企领域内,“管理层买断”的做法很时髦,不少地方政府鼓励MBO,象征性地将账面亏损的国企廉价地卖给或干脆送给原管理层,其间不少是企业管理层与政府某些官员合谋,以产权改革的名义,将国企送给管理层,然后合伙分赃。他们的危害性,不仅在于他们把巨额国有资产化为私产,还在于,他们当初是改革的促进派,拥护搞市场经济,但现在他们利用“政企分而不断”的情况成为“既得利益者”,完成“政企分开”有损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会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这是值得我们十分警惕的。(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