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为民族医药打造国际品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00:57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胡雪良

  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浙江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浙江海正药业公司,当董事长白骅向总理汇报说:“海正在国外的名气比国内大,个别产品被国外竞争对手的关注。”总理马上肯定,海正在国内名气也大。

  中国“入世”前后,众多专家学者忧心忡忡:规模小又缺少自主产权的国内制药行业首当其冲,能生存下来吗?

  今日,在东海之滨、台州湾畔,浙江海正药业正悄然创造着奇迹:10个产品通过了FDA(美国食品药品检验局)认证,8个药品通过了欧盟COS的审查,还有20多个品种正在申报之中。海正的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亿美元,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占地1000多亩,拥有3000员工,去年销售收入达18.4亿元的综合性制药集团,是从当年80名员工、几十万元资产的小化工厂起家的。

  当面容清瘦的董事长白骅,诚恳朴实地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你很难想象,就是他,从1977年起掌舵这家小厂,把梦想变成现实。同时也就是他,让人在沉稳低调的叙谈中,感受到他内在的雄心、激情、坚毅和果敢。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进入“海正”的?

  白骅:我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市,美丽的富春江从家门口流过。1968年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当时叫海门化工厂。设备陈旧、厂区破烂。尽管我们都很努力,但企业只能勉强维持。1977年我进了领导班子,下决心改变工厂的命运。首先需要一个当家产品,我发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药效果不错,克服了许多困难,拿出9万元买下成果,独家生产。也就是从那时起,厂里开始真正尝到了开发新产品的甜头。

  记者:听说您在技术创新方面独创了一套“鱼论”?

  白骅:这其实是我们从自身实践中总结出的技术创新的4个阶段。第一为“花钱买鱼”。公司研发主要靠引进科研部门成果进行产业化。1988年,海正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买断了阿霉素实验成果,经过近3年的产业化开发,1990年成功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也结束了我国抗肿瘤药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阿霉素成为海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海正从此在医药行业“站起来”。至今毛利率仍保持在60%。二是“借池养鱼”。对科研单位中有前景的在研项目给予科研经费支持。阿佛菌素就是海正与上海农药研究所合作成功,1994年实现了产业化,在国际兽药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一只单品种利润超亿元的产品,使海正从此“富起来”。三是“放水养鱼”。即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联合定选题,联合攻关,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他汀类药物就是一个例子,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二。现在则发展到“筑池养鱼”。就是依靠公司自身科研力量选题研发,小试、中试直至规模化生产。海正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美国和日本的两家公司,相继出资委托海正为其开发新产品,使研发工作又上了新台阶。“十五”以来,公司以“鱼论”为理论平台,与国内26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共同创新开发的合作关系,已经储备了20多个国家二类以上新药,申报了18项发明专利,当年新产品销售额比重在40%以上,形成了梯度的产品结构,即“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累计实现销售额高达34亿元,创税利6.3亿元,走出了一条“养鱼赚钱”的道路。

  记者:有了好的产品就可以畅销国际市场了吗?

  白骅:“有了好的产品,还要通晓国际游戏规则,考取国际市场通行证,最主要的是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他们对药品的组分、含量等项数据要求十分精准,这也是国产药品挺进国际市场最难迈的门槛。

  “国际通行证“并非装饰品,而是意味着可以占领高端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以某产品为例,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市场高30%—200%不等。

  记者:“海正”在国际市场还找到了别的什么?

  白骅:信息。现在“海正”真是高朋满座、四海来风。每年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批客商来访,带来了大量的新鲜信息。

  开发生产非专利药品,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制药企业第一个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高,但支出负担日重,所以对价格相对较低的非专利药品需求急剧增长。美国原来主要向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传统供应商采购,如今开始转向中国、印度,采购质量好、价格低的药品。但问题是企业的硬件、软件水平要符合人家要求才行。“海正”早些年下的笨功夫,开始显现威力。我们曾邀请一位以色列的专家来厂,他开始还很傲慢地说:“我去过世界上200多家药厂,到你们那里能看到什么?”等一进厂门,看到我们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了解到我们的产品结构覆盖了10多个领域,储备了200多个品种时,他终于不住口地说:“不可思议。”

  “海正”正是在国际市场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自信。当年我们上马抗癌药“丝裂霉素”时,日本某一企业闻讯传话来说,中国不可能生产这么高水平的药,一定是我们买了他们的原料再加工的。他们先后来了三批人到现场取样,才不得不相信。当我们开始申请FDA认证时,他们又说,没有两三年不可能成功,要出口,明智的选择就是与他们合资。我们硬是不信他这一套,结果只用了8个月。

  记者:“海正”在国际市场上运作成功了。您思考过“海正”在国内制药产业中的角色吗?

  白骅:“海正”从被生存逼迫开始闯荡海外市场,到现在能够比较熟练地游泳,经验教训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在台州,“海正”被称为制药企业的“黄埔军校”,因为从“海正”走出的人才,开办了一批外向型的制药企业,它们大多分别找到了各自的优势产品和市场空间。目前在台州湾,初步建成了长达十多公里的医药化学工业长廊,龙头和龙尾分别是“海正”新旧厂区。还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工业区的热电联供项目也是“海正”投资建设运营的,每天源源不断地为区内企业提供着动力。

  目前,“海正”的出口量,在国内企业中遥遥领先。在几种抗肿瘤药物生产中,甚至占到美国非专利药市场的60%左右。20余年来累积的信誉,使美国的一批大公司正在将自己的生产基地迁至“海正”,有的甚至将自己的专利交给我们生产。

  国家经贸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海正”列为中国非专利药品的生产基地,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医药生产基地。“海正”固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与世界一流制药企业的差距,但决不会推卸自己作为民族医药企业的责任。

  记者:有人认为,现在发展中国家制药产业赢得的机会,是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的。“海正”在这点上做得怎样?

  白骅:从总体上讲,我们的环保制度门槛可能没有人家高,但“海正”对自己的要求却是严格的。

  我们始终坚持“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每项工艺都进行严格的环保评价,针对可能产生的“三废”,超前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必须达到要求。比如抗肿瘤药物发酵后产生的废渣,人吸收后反而可能有害。那么现在我们就采取了焚烧的措施,仅这一项就投入了400多万元。目前全厂基本达到医药化工企业的排放标准。为此,“海正”已累计投入1亿多元,每年的三废运行费用年递增35%,去年达到1500万元。

  环保是要大投入的,关键还要靠自律。有的企业设施也建了,为省钱,晚上就偷偷关了。环保人员也不能一天24小时化验啊。我的青年岁月就是在这片海滩上度过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对大海的一点一滴,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海正”宁可利润暂时少一点,速度放慢一点,也要给子孙留一片碧海蓝天。

  《市场报》 (2004年09月28日 第十九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