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西班牙烧鞋事件反思 > 正文
 

封面故事:西班牙烧鞋刺醒中国制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0:1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苏卓 向明凯

  埃尔切(ELCHE),这个距离首都马德里420公里、人口仅有20万的西班牙东南小城,一夜之间成了全球华人中知名度最高的西班牙地名。

  这一切都要归于10天前中国鞋商在埃城遇到的那场飞来之祸———价值800万元的“
中国制造”的鞋子被一群西班牙当地的不法分子付之一炬。

  这场灾难在激起全体中国人的愤慨和对同胞的声援的同时,也刺醒了“中国制造”的神经。

  昨天下午,担任着全国近90家温州商会,以及温州市人民政府常年法律顾问,两天前刚从北欧回国的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周庆春在电话中对本报《天下》周刊记者指出,这起事件为国内的生产商敲响了警钟,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生产商应根据世界规则出牌,大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从可替代产品上升为不可替代产品,以此来占领国际市场。除此,我们还须警惕反倾销,否则,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

  飞来横祸

  当地时间9月16日晚7点多(北京时间9月17日凌晨),近千名当地鞋商和鞋厂工人,未经当地政府批准却“有组织”地聚集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的中国鞋城内,号召当地人“把进入这个城市里的所有鞋子烧掉”,一起针对当地华人鞋商的示威抗议活动迅速地走向了极端。

  据温州相关企业知情人士说,不法分子在看到青田鞋商陈九松的仓库外停着一辆满载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后,放火烧掉了装有鞋子的卡车和陈九松的店面、仓库。据初步统计,被烧毁的温州鞋共有16个集装箱,造成经济损失约800万元人民币。

  一位华人鞋商目击者回忆说:“烧起来以后,我们叫来了救火车,当时,部分抗议者躺在地上,不让救火车进来,警察也不管,救火车被挡住了半小时左右,大火把整个仓库都烧着了,警察才朝天开了几枪,吓跑了暴徒,救火车才开了进来,但是,已经太晚了,已经整个烧完了。”

  在埃尔切市中国鞋城的50多位中国鞋商和鞋城仓库内共有价值十几亿元的温州鞋,它们开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政府施援

  埃城事件发生后,引起当地华商和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高度重视。9月17日上午,中国驻西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林棘即驱车前往埃城,处理这一严重事件。

  消息同时迅速反馈回国内。9月23日,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要求西班牙政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立刻查清16日发生在埃尔切的华商仓库被焚事件,严惩凶手,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中国公民在西班牙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当天紧急约见西班牙驻华大使,就此事向西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西方:(一)尽快查清案情,严惩肇事者,并调查事件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背景;(二)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在西班牙全境,特别是事发地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三)尽快恢复当地秩序,赔偿华商损失,保障在西中国公民正常的商贸活动,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此前,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邱小琪分别紧急约见了西班牙外交部亚太司司长萨拉利奇和领事司司长德弗鲁托斯,就发生在埃尔切的针对华商的暴力行为进行交涉。

  商业冲突?

  埃尔切是西班牙也是欧洲最著名的鞋城,有“欧洲第一鞋城”之称。有关资料显示,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些华侨华人大量从中国进口便宜的中国鞋类产品,并且也在埃尔切开设了鞋生产厂和仓储式批发零售商店。中国鞋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打开并占领了埃尔切鞋城市场。

  当地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件是由于中国侨民与西班牙当地人进行商业竞争而引发的一次事件。中国廉价商品进入西班牙有人欢喜有人愁。西班牙广大老百姓对中国商品非常欢迎,但是,一些企业家和工会领导人表示忧虑,他们认为这将使部分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

  但是,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主席黄志坚说,埃尔切制鞋业主把埃尔切鞋厂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归罪于在那里经营鞋业的中国侨民“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国人的销售额只占埃尔切鞋类销售额的大约20%,就算中国人退出埃尔切鞋类市场,也不能解决那里的鞋业破产问题。何况,中国侨民在埃尔切主要生产销售中低档鞋类,主要是旅游鞋,而西班牙人在那里主要经营高档皮鞋。

  尽管如此,埃城事件依然触动了“中国制造”背后众多厂商的神经:有什么办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埃尔切有位华商感慨地说:“真的早该引起我们重视了,其实成立商会对每个华商都有好处。像这样一盘散沙,我们在别人的土地上,只有挨打的份!”

  开始抱团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的各类商品已迅速抢占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各国保护地方工业,围剿“中国制造”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像埃尔切市中国鞋城这样的恶性事件实属罕见。

  事件发生后,引起西班牙社会的震惊,有正义感的西班牙国内人士更致信或传真至当地媒体,强烈谴责9·16暴力事件。

  而埃城事件的发生给华商带来的最直接的观念冲击就是中国人再也不能一盘散沙了。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华商已经团结起来,集资捐款请律师,要为中国商人的生存环境和中国商品的立足之地讨还公道。

  埃尔切华商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终于明白,内部团结是保护自己的第一要素,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而且得到了华人社会的支持和声援;他们同时悟出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道理,要平息当地民众对中国人的不满情绪,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警方的保护,主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为此,他们再次请求中国驻西大使馆给予帮助,希望通过中国政府的力量与当地政府对话;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在别国的土地上经商赚钱,必须遵纪守法,否则,即使民众奈何不了你,法律法规也决不会放过你!

  埃尔切有位华商感慨地说:“真的早该引起我们重视了,其实成立商会对每个华商都有好处。像这样一盘散沙,我们在别人的土地上,只有挨打的份!”

  融入当地

  知情者介绍说,近两年来,中国侨民在埃尔切生产和销售中国鞋,中国鞋批发仓库商店也由过去的几家迅速发展到60多家。

  埃尔切市的中国鞋城,是当地一个非常著名的鞋类批发市场,目前已有30多年的经营历史。鞋城开办之初采用的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近年汇集在那里的五六十家鞋店,或直接或间接地经销温州鞋,也是目前温州鞋走向欧洲市场的一个最重要集散地。这段时间约有价值十几亿元的温州鞋存放在中国鞋城。款式新颖、做工精良、价格实惠的温州鞋,最近几年在西班牙市场的销路一直很好。东艺鞋业董事长陈国荣风趣地说:“原来在西班牙开饭店的中国人,现在都纷纷改开鞋店了!”

  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中国鞋之所以力压欧洲鞋,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据有关人士介绍,欧洲鞋平均价格是温州鞋的3到8倍,可以说,价格的巨大差异是欧洲鞋的不可承受之痛,而且这个痛点在很长时期里都难以治愈。不难想见,在市场手段无法抗衡中国鞋的情形下,贸易措施必然登场,如“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启动,就会对中国鞋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面对来自官方的贸易制衡和来自民间的非法抵制,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外交手段予以援助,另一方面,中国鞋业自身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及早调整产业方向。温州鞋、中国鞋虽然具备价格优势,但在欧洲人的眼里,它们还是低档次的商品,不仅文化附加值很低,品牌认同程度也比较差,从长远来看,中国鞋的竞争力不容乐观,而面临的反倾销风险却非常之高。所以,中国鞋应该加大品牌研发的力度,走出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的怪圈。

  事实上,不少有识之士都在提醒说,中国商人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应该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应该多行善事、造福一方,这样的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族群矛盾。

  埃尔切的烧鞋事件,折射出当地人对全球化的一种抗争,他们享受着全球化的好处,但受不了全球化的挑战,因而选择了抗争,而华商则成了这种抗争的牺牲品。这正是火烧中国鞋的本质所在。

  认识全球化

  中国鞋在埃尔切的被烧同时凸显了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埃尔切是西班牙和欧洲的“制鞋中心”。正是看上了这里天时地利的条件,头脑精明的温州人捷足先登,近两年纷纷来到这里,或开设鞋店,或设厂制鞋。凭着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温州人很快在当地立足,生意不断扩大。

  知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生产工艺也很先进,一双中国生产的鞋,海运到西班牙后,只卖5个欧元,而在西班牙生产的同等质量的鞋,最便宜的也要8个欧元,相比之下,中国鞋具有明显优势。中国人的经营方式也十分灵活,他们主要以批发仓库的方式进行销售,使价廉物美的中国鞋很快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的生意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快速增长。

  中国鞋在西班牙和欧洲市场取得的成功使当地制鞋业和销售商深感危机重重。据报道,西班牙仅去年就从中国进口鞋子近6200万双,占进口总量的47%,价值2.2亿欧元。这对埃尔切的制鞋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致使不少鞋厂纷纷倒闭。埃尔切本来只有20万人口,制鞋是它的传统支柱产业,并使这个小城成为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然而,中国鞋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了当地人的饭碗,激起了当地人的危机感和不满。

  埃尔切中国鞋城被烧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球华人的极大关注。其实,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加以解析,便可揭示出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基地转移,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正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市场的统一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这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各国贸易保护的最后樊篱,使一些国家的弱势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残酷竞争。埃尔切的烧鞋事件,折射出当地人对全球化的一种抗争,他们享受着全球化的好处,但受不了全球化的挑战,因而选择了抗争,而华商则成了这种抗争的牺牲品。这正是火烧中国鞋的本质所在。

  温商照搬国内的运作模式,将外国市场当成了国内市场。国内动辄价格战,但在国外,单靠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

  寻找新模式

  9月17日凌晨西班牙埃尔切市中国鞋城“烧鞋事件”发生后,西班牙埃菲社在报道该纵火事件的原因时称:“最近几天,西班牙当地贴出匿名广告,声称由于中国等亚洲鞋子的竞争,当地鞋厂正在遭遇‘鞋子危机’。”

  对于这一说法,中国鞋业界人士并不完全认同。他们指出,西班牙“烧鞋事件”其实是对中国产品的恶意毁坏和抵制行为。如果这一事件不能尽快地得到妥善处理,不但会严重影响中国人在当地的人身财产安全,危及中国产品今后出口西班牙等欧洲市场,而且会严重伤害在外中国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9月26日下午,担任着全国近90家温州商会,以及温州市人民政府常年法律顾问的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周庆春对《天下》周刊记者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并不是一起偶然的“排华”事件。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成熟的产业链,温商与欧洲的同类产品形成巨大的价位差,对当地生产商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比如,温州的一款鞋运到西班牙才卖5美元,而西班牙当地的同类鞋款光成本就需要8美元。如此好赚,就使得当地一些原本开饭馆的华侨也纷纷加入了卖鞋的行列,强大的冲击波震痛了欧洲鞋,也震伤了自己。

  温商照搬国内的运作模式,将外国市场当成了国内市场。国内动辄价格战,但在国外,单靠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不仅鞋类,打火机也一样,温商只求赚取微利,卖得快就好。一个打火机的批发价是3毛钱左右,一个成品只赚几分钱,一个配件就只能赚几厘了,生产商靠的是海量。所以在欧洲人的眼里,中国鞋始终还是低档次的商品,不仅文化附加值很低,品牌认同程度也比较差。

  如何应对今后的出口竞争呢?周庆春说,这起事件为国内的生产商敲响了警钟,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生产商应根据世界规则出牌,大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从可替代产品上升为不可替代产品,以此来占领国际市场。除此,我们还须警惕反倾销,否则,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

  温州鞋国外“厄运录”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俄罗斯曾发生过一次查扣事件,温州东艺鞋业卷入其中。那次查扣货物历时最长,整个浙商损失大约3亿元人民币,个别企业损失达千万元以上。

  2003年冬,业界盛传20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损失不详。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90天后,新列入名单的41种商品被禁止进口和销售。已在尼日利亚的温州鞋,损失至少数千万元。

  2004年2月12日,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华商货物,包括温州鞋商在内的中国商人,此次损失约3000万美元。(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