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并不能消除国际贸易摩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20:32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思辰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单纯的探讨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只有将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结合起来,使找寻应对途径也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手段,才能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就这个问题,记者在《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 政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营报》:现在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次遭遇壁垒,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否能有效地突破贸易壁垒?

  吕政:首先我认为,现在国际上存在的贸易摩擦是一部分利益集团为其自身利益而制造。实际上我国产品的出口对进口国是有利的,中国大多数工业品价廉物美,外国的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产品;许多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防止了通货膨胀,平抑了他们国内的消费品价格水平。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得到了实质性的好处。

  而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劳动力产品的比较优势,这又触及了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对我国产品树起种种贸易壁垒进行限制。所以说,正是因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大的竞争力,才“招来”了这些费尽心思的种种限制,它们会长期、变化地存在,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并不能说“解决”这些限制,只是为我们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市场供需,国内企业不用对此过于紧张。这种情况的改善只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经营报》:要突破现有的贸易壁垒,有什么有效的途径吗?

  吕政:一是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在北美、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其实出口可以多元化,市场要分散一些,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对我国产品进行贸易抵制。

  二是我国的出口产品要从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性能,增加其附加值和价格,从而增加贸易额,增加利润;为此,企业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不能完全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要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不管生产多少工业品,大多都能顺利完成实现;在相对过剩条件下,主要矛盾并不在于你生产什么,而在于你的生产经营是否具有竞争力,市场上的竞争如同短兵相接,只能是优者胜、廉者以及捷足先登者胜。而且,还必须看到,这种转变是在扩大开放、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条件下进行的,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同行业的同类产品,要么是第一流的和最具竞争力的,要么就退出市场竞争,被淘汰出局。

  三是中国企业要学会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在这其中行业要组织起来,单个企业在能力、人才等方面对抗实力肯定是不足够的,行业协会必须要有所作为,如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为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等等;另外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要按照国际贸易规则来做,这样的话,一旦打起官司,我们的企业也可以理直气壮。

  四是在产品的知识产权方面,中国的企业要增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出口,减少技术依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侵害知识产权的问题。

  五是中国企业应该逐渐采取“走出去”的出口国投资战略。跨过贸易壁垒,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化,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资源性的产业。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