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思辰陈里张翼编辑:李媛
对于中国如今的企业而言,他们是否感受到了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建立?当中国的企业家们致力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保持,他们从现有的竞争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动力和压力又有多大?在本次竞争力年会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抑或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代表,都将思维的矛头直指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问题。一个公平有秩序的市场
竞争环境,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衷心的期盼,说到底,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么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公平竞争不是弱化竞争
市场竞争孕育增长。
对此,大连亿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强别有一番感受。1996年,亿城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及其他原因,逐渐丧失了竞争力。近三年来,经过资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才步入快车道。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效率的基础,如果市场竞争是在一个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那么这个市场效率肯定不高。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对股份制企业进行准确市场判断的前提。”李强认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公平评判是好事,如果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监督、约束、考核都是无意义的。”
说到公平竞争,经历了垄断经营的优越和在市场竞争中打拼的赵从贵心里是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赵是中油龙昌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1999年期间,中油龙昌在上交所创造过最高股价,一家不起眼的上市公司,凭什么?答案很简单,“中石油给它创造了许多很好的条件”。骨子里说,企业都“向往”垄断,因为垄断产生垄断利益,垄断对一个企业有利,但对企业整体来说是最大的不公平。2002年6月,中石油将国有股作价转让给民营企业后,赵从贵仍是总经理,但是日子不再如以前那般滋润,一夜之间赵突然发现,“市场变了,竞争来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不平等待遇也出现了。”
谋求“体制外生存”的赵从贵,在市场的磨砺中,终于懂得了创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是弱化竞争的道理。政府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如今的竞争力已不是一般竞争力,而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公平竞争是政府和社会要共同考虑的问题。”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提到的,在国内竞争环境的建设上,政府应该尽量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的企业。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给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市场经济也要求国家提供平等竞争的法规。这两方面在中国都已经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大量缺失的功课需要补救。
政府能否提供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能否给企业提供、创造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这都是需要在向国外开放市场的同时国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是责任轻了,而是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就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责任。”商务部产业损坏调查局局长王琴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以公平竞争的规则、行为和结果三个层面来考量国内的市场环境。所谓规则标准就是,是由政府配制资源、计划配制资源还是市场配制资源?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已经形成了市场配置的规则。但是从各种所有制企业是否处于平等地位仍然处于逐渐推进的改革进程中。而行为标准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行为是否正常。中国仍处于李晓西所说的“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很多特殊的竞争因素,国有企业的竞争行为对整个竞争环境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而从竞争的结果上来看,市场经济有一个非常基础性的要求,就是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它是市场配制资源的必然结果。
然而中国的市场竞争很少像经济学家的分析那样理性,事实上,中国的市场竞争往往具有“血拼”色彩。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说,“血拼”式竞争的积极意义是对计划经济的彻底否定,是被“逼上梁山”的自主竞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节制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愈演愈烈,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国家利益的流失;土地作为竞争手段,一直血拼到“零地价”;即使我们很多产业的竞争力就在于廉价劳动力,劳动者的权益也一直无法得到保护,以至出现“民工荒”;为了“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有些产业对外资的开放实行了非常宽容的政策。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行政垄断给国内竞争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认为一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充分竞争,“必须公平,不公平则会导致效率问题。”
“血拼”式竞争的积极意义是对计划经济的彻底否定,是被“逼上梁山”的自主竞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行政垄断给国内竞争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一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充分竞争,必须公平,不公平则会导致效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