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 > 正文
 

内外资企业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共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20:15 新浪财经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2004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专题论坛第五现在就开始了,我是今天下午这个论坛的主持人来自联创策源基金的谢澄,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内外资企业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共赢。在我们台上请到了国际国内公司当中非常优秀的管理者,他们代表了来自国外非常著名的公司,也代表了来自国内非常著名的公司,他们坐在一起会针对外资公司内资公司在今后的市场当中,怎么取得共赢展开一些讨论。大家非常了解目前外资在中国市场和经济 的发展当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的外资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改革开放之后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记得我自己也简单做一点介绍我自己曾经在因特尔公司服务过12年,也在韩国的SK集团负责中国的业务三年。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定需要和国内的公司开展一些合作,那个时候的合资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基本上是以技术产品来换取中国合作伙伴在市场、政府关系等等方面的优势,这个合作的话,当时有合资的形式,有合作的形式,随着国内公司不断的成长,随着国际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根基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各自对对方的需求开始产生变化,很多在市场上已经呈现了竞争的局面,随着中国目前这块市场在全球变得越来越火,越来越热,可以说国内公司国外公司共同关注的一块热土,究竟国内的公司和国外的公司怎么来同时实现竞争和合作,从而取得共赢,今天请我们在座的专家谈谈我们的看法。很快把我们今天参加这个论坛的嘉宾做一个简短的介绍,按照我们就坐的顺序。

  坐在我左边的是来自美国高通公司的孟樸先生,高通公司是CDMA芯片或者说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孟先生是中国的总裁。在我左手第二位,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梁能先生,他是EMBA主任的,有工商学院,他尤其是在公司的管理上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专家,在梁教授的左边是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中国的总裁王建民先生。在他左边是非常著名的首创公司总团刘晓光先生,非常著名TOM的CEO王新先生,再过去一点是来自爱立信中国区副总裁郗建民先生,是赛迪传媒(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董事长李迪女士,刚刚见过面全球非常有名的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的咨询和研究的集团,中国区的总裁陈伟先生,在他左边是家喻户晓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唐韩生先生。再过去一点是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璞先生。我们的时间一共是两个小时,现在我们开始把话筒传给我们的嘉宾。就内外资合作,我想每个嘉宾非常简短的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然后这个之后,我们再开始把话筒交给我们在场观众。

  孟樸: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个论坛,今天的主题是刚才主持人也介绍,内外资企业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共赢,在这里也跟大家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大家知道高通公司是一个很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专注CDMA技术的研究和在全球技术的推广,所以这个公司在过去一些年里面,包括在中国,随着电信事业的成长,它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们商业模式跟很多公司不太一样,我们不做电信运营,不生产电信终端产品也不生产系统产品,主要推动技术的研究和生产一些核心手机终端的核心芯片,这样的话,我们的产品实际上跟最终的消费者没有直接接触,由于这个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在全球实际上都是依靠所有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努力推动CDMA事业,取得共赢,在中国也是一样,在中国积极支持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在CDMA网络上的建设,推动CDMA1X基础之上增值业务,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充分享受到CDMA1IA带来生活工作上的更多方便,所以运营商成功了,广大消费者喜欢CDMA的带来的服务,这样高通才能成功。我们跟全球愿意投入做CDMA技术研发和生产这些公司都在合作,在中国我们跟中国的很多公司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这一点我想我们的商业模式对中国的企业特别的好,因为我们是水平的模式,不是做终端,也不做系统,这样的话,我们自己不会说跟我们自己的客户有竞争的关系,我们在全球范围里面就是为了和手机生产厂家,和系统生产厂家他们一起合作,把最好的设备提供出来给运营商或者给消费者,通过我们过去三年的努力,中国的CDMA业界的厂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现在全球有近40个国家都有中国生产制造的CDMA设备,很多中国的厂商在原来没有掌握CDMA或者任何手机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现在不管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开始能够占住脚,能够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所以这点,我觉得从高通作为高科技的公司,在跟本地的企业一起合作,取得在产业里面的共赢,算是很好的样板,谢谢大家。

  梁能:

  先感谢环球企业家杂志组织这个论坛,这是非常重要,对中国后十年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议题,我希望在座的听众和 论坛嘉宾,都能够注意力放在问题讨论上来,我们的题目是讲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共赢,如果大概来讲,跨国公司在一个东道国可以扮演四种角色,第一种角色就是我们在招商引资中经常讲的他们是东道国经济的贡献者,建设者,他们带来技术,带来资金,创造就业,把东道国的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给东道国经济做了贡献,这是一种贡献说。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希望跨国公司在中国都能起这样的作用,这是一种,另外一种也是很多人常常担心的,说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之后,由于他们的强大,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实力,虽然他们对东道国的经济也做了贡献,但是他们对东道国,尤其是东道国已经存在的大型企业,更多的如果不是说威胁,也是挑战,他们威胁到东道国在一些关键行业的生存能力,甚至和一些东道国原来的传统企业破产,这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挑战,他们有贡献,但是对东道国的经济更多是一种挑战。还有一种讲法是在70年代比较多,现在讲的比较少,这也是历史事实,跨国公司曾经是发达国家的木马,中国现在的情况出现这种可能性不大。还有一种中国讲的比较少,在美国讨论跨国公司讲的比较多的,就是跨国公司有可能成为东道国的人质,他的讲法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了资,有既得利益,为东道国说话,不考虑母国员工的利益,四种可能都有,怎么选择,各个公司会有自己的考虑,作为中国公民当然希望在中国操作跨国公司都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贡献者,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前提下统一的话,我想我们大概可以同意对于中国经济后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制度环境将是最重要的,因为下一步进入世界竞争这些行业,不管金融也好,服务也好,医疗高科技也好,他对制度,对政府政体的要求远远比制造业要高的多。然后企业历来不是政府环境的被动接受者,美国有非常好的历史,企业会有非常积极的方式参与政府决策的形成,以各种方式游说,但是一个使人担心的现象,不少跨国企业来到中国以后,实现游说改变游戏规则,向政府公开的透明方式改变改善环境变成更多向非正规中国企业学习的,事后坐下搞定政府官员的做法,我们最近看到各种各样的政府官员腐败,这些背后跟企业也不是没有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但是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全球的领先的跨国公司,也是在中国领先的跨国公司,我相信他们对推动中国自主经济环境的改变,会起非常好的作用,也希望我们今天能就这个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而尽可能少做产品宣传。谢谢。

  王建民:

  各位来宾,今天下午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谈一谈民用航空行业,我们今天下午这个题目是新一轮的共赢,其中民用航空这个行业是必须共赢,不能有独胜的事,因为民用航空是非常大众化的行业,这个行业是跟国民生产总值GDP有着非常密切的连带关系,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动力,就是说有了民用航空以后, 所有的不同的地区国家更有效的合作,经济发展起来,因为民用航空的缘故,其实今天的世界比十年前,20年前的世界已经缩小了很多,我还记得假如15年前要从美国到国内的时候,必须经过一两个站,我还有一段时间是常驻在马来西亚,从吉隆坡到芝加哥必须转三站,4个小时才能到站,现在你一般一班机就可以直达,所以不用停留,民用航空的发展所有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很有效的帮助这是非常全球化的行业,现在这个行业另外有一个很独特的方面就是这个行业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所有的人我们觉得坐飞机从这儿到那儿,很少有考虑到今天有可能不到,我们在所有的工厂里生产的时候说99%的产品是好的,想单单以99%的产品是好的这个概念来说,每天在北京机场就会发生几个事故,所以民用航空安全方面,必须十全十美,这两个因素全球化的市场跟安全的重要性就使我们这个行业成为非常典型的全球合作的一个行业意思就是说波音公司跟空克公司的成功是必须建立在全世界航空公司成功的基础上,所以现在讲一讲整个航空公司的航空行业的大小,现在有一万六千飞机在空中运行,中国有七百架左右,一万六千架飞机运行总共带来两千八百万个就业机会,还有总的经济总值是一万三千亿美元,这个总值里面在厂家这方面的部分是非常少,比如波音公司在两千八百万就业机会里面,我们总的员工是六万五千人,所以整个在全世界的生产线方面只有几十万,主要是在服务方面,在国内每一架飞机民航总局算出来是直接影响,直接的就业机会大概250到300个左右,世界的平均直接间接加起来,是大概1700多份就业机会,每架飞机。我们算一算直接间接加起来,在国内航空业最近三四年的发展,就增加了160万就业的机会,以后的20年会另外增加600万个就业的机会。所以在航空业安全的发展下,一人才的发展跟培训是无疑问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波音公司在双赢跟共赢的条件下,我们在国内最大的投资是在人才培训上,举个例子,局长架飞机驾驶员在美国驾驶员总共有64万个驾驶员,8千架飞机,中国700架飞机差不多十分之一,但是只有8千个到9千个机长,技术方面人员的需求都非常大,所以波音公司在国内最大的投入是在机长飞行技术人员管理每个方面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到航空公司的成功跟安全,就是大众信任航空业的基础,也是我们业务成功的一个基础。另外还有很多,但是我想波音公司在国内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最主要的是提供最先进的产品,保证现有机队最可靠的运行,在提供最可靠产品方面,我可以讲一讲,波音公司是以把最高的技术放入在新一代的飞机里面在努力,我们正要面世的一七飞机,不知道在场有多少人知道这个飞机是2008年奥运年会面世,这个飞机是我们喷射机年代是51年前开始,所以喷射年只有50年的历史,进化非常快,这架飞机是21世纪最新技术的飞机,所以在各方面结构、技术、飞行技术,舒适跟环保方面,都是有突出点,最主要的就是耗油量会减少20%到30%,跟乘客的舒适会跟好像在地面差不多,我们坐飞机知道上了高空,但是这个新的飞机你会感受好像还是在家。这是绝对的新的技术,我们提供这样,但是与现有的会面世,所以这个飞机非常受航空界的欢迎,我也保证2008年这个飞机到了以后,各位坐了这个飞机,就不想坐别的飞机。

  主持人:

  在论坛开始之前,就跟环球企业家杂志做过一个警告,说我们请来的嘉宾都是各行业的领袖人物,每个人很有想法,很有经验,很有口才,我们十个人坐在台上,一个人讲三个小时到三天也不会结束。但是我们这个论坛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留下来给大家进行交流,所以不好意思,我事先没有说清楚,接下来的嘉宾每个人的讲话不要超过两分钟。

  刘晓光:

  二分钟少点,我申请我真正准备。因为这是一个思想的交流,一个思维,如果光谈我的公司的话,意思不是很大了。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因为是共赢内外资,我老问能共赢吗,不可能共赢。第一中国企业长不大,为什么,我们长了很长时间长不大。为什么?第一制度问题,真正的产权制度清晰不清晰,很清晰的,第二法人治理结构,如果没有产权制度的清晰,不可能有法人治理结构。第三GDP,这样造成我们跟他们竞争起来不公平。

  第二观点,我们怕什么,当然要怕了,他们很大,我们是小企业,这样的话他们从规模上,从核心技术上,从公司规范等等,肯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申请五分钟,我做了一个稿子,我很认真的讲我的一些观点。

  我想中国改革25年,入世越来越近,商业零售已经开始开放,电信垄断的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了,保险金融证券即将开展全面的竞争,到2005年的时候,中国为数很少的垄断行业最后几个时间表也倒计时,中国外资企业享受25年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利用了巨大的原材料资源,目前的出口贸易80%来自境内的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这都是他们的优势,面对起来,国内的优势基本上没什么。第二个来讲,目前我们的企业特别我们中国的企业,仍然处于税负与全球各国相比最高,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在税负和其他企业我们受到歧视,另外我们有中石油,中石化大企业,从规模,从核心管理能力,肯定不足,这需要时间。另外我们觉得从中国的企业跟大家竞争,还有体制上很多差距,比如境外公司的资产投资出现风险时,可以别帐,我们如果别帐,就国有资产流失,很多限制。另外来讲,中国企业担负很多其他的职能。我的观点是什么,我们长不到,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25年中,我们是在不太公平的环境下成长,我是这么一个观点。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不讲了。所以我讲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因为是共赢,讨论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共赢,怎么能共赢,我想这个问题?现在我看也没办法了。第一我现在大量的合资,用他的优势跟我嫁接,保险的合资,地产的合资。第二我也没办法,只能开始私募,把外国投资者引进来,跟他们一样享受公平的待遇。

  主持人:刘总讲的非常坦率,基本上在过去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在竞争中的总结,过去遇到的困难,国外的公司要求公民待遇,事实上国内的公司认为国际公司在国内所接受到的是超国民待遇,也就是很多对于国内公司来说没有的优惠条件都给了国外的公司,为了吸引外资进入,除了过去在行业准入上,对国内公司保护,现在随着WTO进程的不断加深,这个保护也开始逐渐的解散。对于国内确实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刚才刘总讲到,他的公司除了做地产业,开始进入金融行业,我打不过你,我跟你们联合,现在我们知道首创集团和荷兰银行成立荷兰的国际银行,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叫做首创安泰,我自己有一个问题,首创对我来讲是非常著名的地产发展商,似乎在保险的行业没有什么说的,和一个国际的保险业的大颚进行合作,你们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合作,觉得投入这个合作能够把自己长大。

  刘晓光:

  你说的非常对,保险公司我们是各50%,我是依靠他的管理经验,我有我的优势,做团险,做财险,北京包括大连,包括山东,包括宁波很多资源市场,我比他强,他的技术比我强,这两个嫁接起来很厉害,比如做团险,做财险,我们自己的财产就很大,把各自的优势真正发挥极致,很有意思,水务我们也不会做,现在做的很大,我他把技术交给我,我把资源交给他,组合在一起,这是中外共赢共同一条路。

  主持人:刘总在最后一句话很悲观,实际他很积极,采取主动的地位,和国际公司,总的来说还是要利用双方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尽量取得在中国市场的共赢或者在国际市场的共赢,在这个过程中,但愿各自都能够强壮和强大起来。在最终的话能够在比较公平的一个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谢谢。下面请我们TOM集团的王新总裁。

  王新:

  大家下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TOM集团跟我坐在左右的嘉宾相比,规模都还显得有些比较小,我们不可能去跟波音、HAY这样的企业去比,甚至完全不能跟首创大集团比,我们有五年的历史,今年销售额达到25亿这样的企业,某种意义上不能够称之为跨国企业,我们是大众化地区横跨两岸三地的企业,过去四五年的经验还是可以坐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共赢的话题。我觉得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谈。共赢第一个角度就是看国际上德企业和本土的企业在文化上怎么样能够融合,因为纵观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公司,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文化的混合体,不管是企业也好,甚至某些时候是生活方式,我们可能在座的朋友很多都去日本餐厅吃过饭,他的天富罗大家都认为这是非常日本的食品,但是实际上这个食品500年前从荷兰传到日本,日本传统不吃这个食品,无论从生活方式来讲,再过一百年,也难说有中国式的麦当劳,生活就是这样,第一点来讲文化怎么样共赢。第二点在企业经营的模式上,怎么样能够取得创新。第三最根本的归根到底任何一个企业是人才,人怎么样把国际上的人和本土成长的人才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团队,我想从我们TOM经历来讲,大家也知道,我们大概到今年年底为止,大概60%的业务会是收购兼并的结构,40%左右是我们自己成长起来的,特别是TOM在线,经过过去几年,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佼佼者,我们在五个行业有业务,分别是互联网,印刷广告,印刷出版,体育电视,而且在每个行业都想争取一个比较领先的地位。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40多项收购,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接近60亿港币的融资,快速的发展我们的企业,我们是如何能够在文化上来进行一个整合呢?我想第一点来讲,实际上一个优秀的管理,他最终来讲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可能达成的方法不一样,比如说像国际的大公司,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像财务比较规范,像信息的系统的使用,信息内部的透明度可能比较好,可能在用人的制度,薪酬的制度不能说完全的公平合理,但是起码他是比较有结构的,有层次,比较容易掌握的。可是我觉得我们本土的企业家有非常多的优点,是跨国企业家要来学习的,比如说中国的企业家很能把握机会,他的速度非常快,能够用很少的资源做很大的事,而且往往知道一件事情的瓶颈,一件事情最核心的东西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可是国内本土的企业家可能反过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经常看到是用短期的资金进行长线的投资,比如会出现现金流的问题,比如说赖以成功的因素,可能就是两三点,比如说人际关系,比如说某个地方的独特的资源,比如说某一个特别优秀的企业家,这几点一受到威胁的时候,整个企业也就会受到威胁,从我们TOM的经验来讲,就是要把第一流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带进来,但是要鼓励本土企业家,某种意义来讲像TOM在线,我们CEO王连连是本土企业家,他做出来的业绩并不比海归派,什么人也好,做出来的业绩差,他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用很强劲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和其他制度去管理,某种程度上制约和激励王连连带领的团队,这是文化,怎么样把两地的文化融合。

  第二点在公司的战略,在公司发展方向,啊毕竟我们国家是一个经过30、40年计划经济的国家,很多商业模式有一个继承的模式,这个集成模式不代表我们唯一的模式,我们TOM集团最早提出跨媒体,很多人怀疑这个概念,现在不太有人怀疑这个概念,现在提更新的概念,我们叫做文化科技或者叫做数字文化科技,我们的概念就是说科技的进步,是伴随着两个大的趋势,第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消费者可支配的金钱越来越多,第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用于内容、娱乐、消费、文化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在国家和老百姓都是一穷二白的时候,衣食住行不能很好解决的时候,到小康的时候,文化进步很大,如何把先进最科技,设想一天手机电话,车上的电器和家里面的电器全部是整合起来的,都是需要内容的,作为文化企业,作为媒体企业,如何创造崭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我们所没有见到,在这里不敢说TOM模式不是唯一的,至少在做一个实验。

  第三点就是人,什么叫做共赢,人这个文化做起来很难,衡量它的结果非常简单,衡量它的结果大家会发现,有朝一日实际上并没有国际人才,本土人才,海归土归没有这种分析,没有这种争议,只有成功的企业家和不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专业经理人和不优秀的专业经理人,其实根本跟他的背景,因为到最终来讲,是结果论英雄,但是一个企业如果能够用你的制度,能够使这些人得到优秀的结果,无论对企业来讲或者对他自己,这个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觉得在这一点,我们TOM短短五年的历史正在尝试,我想还是再听一听其他的企业家来分析他们的内部情况。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总大概提到几个方面,觉得在内外资企业文化上的融合,先进管理的吸收,以及国际型的人才,也就是说没有人才的当地化,我一直反对人才当地化的概念,我觉得人才应该是国际化的概念,不管宗教、人种,还是什么面孔,只要做这个事情是最成功的,这个事情应该你来做,大家今天可能注意到在我们台上,来自国际公司的代表,包括可口可乐,包括爱立信,包括波音,包括高通,包括我们两岸三地的公司,都是黄面孔,十年过去,同样这样的论坛,我想国际公司代表还是当地人来自他的本国人会占多数,是不是也反映了国际公司本身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跟当地文化的融合这样一种趋势。爱立信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公司,高通的孟总,波音的王总,都谈到了很多和国内企业的合作,谈到了他们没有离开国内企业,尤其是高通是核心技术的生产公司,他要依赖于终端生产商,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甚至依赖于运行商获得成功,孟总可能没有想到合作是有代价的,高通不是一个事业性的单位,是商业性的公司,合作必须有技术的转让,大家可能过去记得有这么一个历史的事件,就是当初VCD生产的设备非常火的时候,当时有这么一家国际的公司,他拥有这方面很关键的技术,但是他在和中国厂商合作过程当中,技术转让费要的非常非常之高,最后的结果这个公司大家可能知道,这不是什么秘密,就是飞利浦,实际上当在中国市场进入当中受到很大的阻碍,但是反过来讲,他的技术有没有在我们很多的机器里得到使用,可能有,但是并没有经过很正式的转让一个过程。这个里面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国际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时候,他的技术转让,他的成本,他的门槛,应该多高,应该多低,对于中国这个市场应不应该有它特定的市场价格,同时的话,跟这个相关的是国际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在中国能不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实现双赢当中很关键的问题,能不能围绕这方面的事情请我们爱立信公司中国副总裁郗建民先生谈谈这个观点。

  郗建民:

  知识产权是大家论坛比较多的,以我们这个产业提一下知识产权顶级表现就是标准,大家讨论标准讨论非常多,可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尤其在我们这个电信产业,开放式的国际标准是一个大趋势,少数利益集团垄断标准的现象,在不少产业,尤其在我们这个产业已经正在成为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三五家公司一起讨论一个标准的时候,这个标准一定最有利这三五家公司,当时这几家公司讨论一个标准的时候,可能有利于一,一百个公司讨论这个,包括各个国家讨论的时候,像联合国讨论的时候,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当时参与人的利益,而电信产业,比如移动通讯标准,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什么叫国际标准,大家都接受的,全世界都接受的一个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标准已经变成大家参与,并且大家分享的一种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下,各自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因为他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知识产权,任何一个公司进入国际标准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在核心网络方面,或者在接入方面,在应用方面,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大家的一个游戏规则,在非常合理的情况下,有偿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有知识产权的人,不允许别人使用你的知识产权,而想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也应当用别人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来使用知识产权,这样共同开拓市场来承担市场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在国际上,尽管爱立信我们这个行业叫技术领导者,拥有很多的知识产权,但是同样跟国际国内很多公司在合作,在很多标准大家互相响应知识产权,或者互相达成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这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以前我们不发展,不是因为民族的惰性,而是因为很多历史的原因,包括以前各种各样的误会,历史上政治上的误会,现在我们崛起了,肯定有创造力,这时候很多公司,中小企业都有机会在新的游戏规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第一。

  第二,我想说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核心动力是人力资源的平均质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质量差,首先是竞争,另外还有很多的合作,就像爱立信和熊猫的合作,非常愉快的合作,这种合作最终导致中国人力资源质量大幅度提升,这个时候这个过程在最后竞争的时候,这些人是你自己的人,大家刚才讲了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讲中国话,吃中国饭,这些人一定要在国土上要为自己在这个热土上要创造自己的事业,他们蓬蓬勃勃发展,一定有自己的好处。这是跟大家共同寺庙的问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内资企业走向包括国际市场的运作,听到很多国际企业,严格来讲怎么说国际企业,如果走向国际资本的市场,很多国外的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非常内资,举个简单例子,大多数国际品牌的手机在中国的生产依靠国内的资源生产的比例要多于绝大多数国内品牌的手机,这个现象大家是真正看它整个是怎么完成,一定是知道,爱立信现在做系统,没有做手机,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我说一些外资很内资,一些内资很外资,爱立信这样的企业运作,既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同时大量使用内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都是我们巨大的资金来源。

  主持人:不知道大家听清楚没有,国际公司在国内生产的手机,利用国内的材料比国内手机生产商国内生产的材料利用的还要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但是在知识产权转移过程当中,实际上过去很多的国家拥有技术先进发达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技术出口中国都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我记得过去美国包括现在,也有所谓当时的说法,那个时候可能更多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我记得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一个东西,当时中国在技术贸易出口的待遇上,是和阿富汗,伊拉克,俄罗斯排在一组的,过去是一个政治的考虑,而政治目前在这方面似乎变得更松快一些,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随着中国市场本身在全球市场地位的增高,开始让一些国家又开始出现新的担忧,我听说有这么一个邻国,马上会通过一个法案,可能这个法案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通过,所有本国的厂商要向中国转移技术,在中国设厂,都要经过政府的批准。这个又出现一个新的现象,那是不是会和国际的公司在中国市场怎么样来操作以及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怎么合作又会出现新的现象和秩序呢,下面听听非常著名的赛迪传媒董事长李迪,也是中间唯一一位女杰发表他的看法。

  李迪:

  我是赛迪董事长,也是中国计算机报社的社长,今天在座这么多老总,我是这里面最小的小兄弟,无论是说报纸也好,或者我们的销售公司也好,我们的知名度还有包括我们的规模,应该都是说没法和我们周围的这些老总相比,刚才王总讲TOM,我感到很惭愧,他们五年已经做到二十几亿,我们做到二十年,现在还做不过他们。我想今天我这边刚才前面听了几位老总讲的,我很受启发,因为我们本身不是很大的企业,而且是小企业,对今天的合作共赢谈比较普遍的感想。合作不是目的,是手段,大家都想来合作,无论是国内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肯定是合作能够发展,有好处大家才合作,否则的话,大家不会花时间今天来谈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合作大家都是觉得为了发展,但是就说现在有一种观念在合作的过程中,到底我们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真正是不是在合作过程中能够真正赢,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特别是国内的企业,在跟国外合作的过程中,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在合作的过程中,是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我自己的体会应该说我们合作讲,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发展的话,应该说有很多,如何来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说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背景下,其实还是说我们如何能更有效的提高配给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发展,如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我自己的感觉,我们的资源无外乎有市场资源,有技术的资源,还有微观的很多产业配套能力资源,我们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我作为一个国内的企业,我对合作共赢这样一个大的方向,我自己是蛮有信心的,因为我觉得确实从我们国内企业来讲,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是在所有资源里应该说是非常核心的,而且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资源实际上是掌握我们国内企业手上,真正像技术资源和资金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包括窄意的技术资源,包括广义的技术资源,这些资源非常宝贵,也是中国企业特别欠缺的,这些资源可以流动,或者说可以再生的资源,国内的企业恰恰在跟国际全球化大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同时跟伙伴合作,来弥补自己在资金也好,管理也好,技术也好,资源方面的不足,基于这样的基本的逻辑,我认为先的一轮合作共赢,应该说我们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从赛迪传媒,我们比较朴素,比较简单的,我们跟国际企业合作过程中,我们是受益匪浅的,我自己在前面十几年,像最早的跟美国几个大的IT媒体,还有CMP等公司进行合作,在当时我觉得我们其实通过这十年合作,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说,我们原来其实不知道什么叫报纸,就知道报纸是党的喉舌,舆论的宣传工具,最后发现报社也是一个商品,是一个产业,我们这个报纸有更大的价值,我们做的这个报纸或者我们做的这个工作,对社会,对企业,对消费者,其实远远比我们理解的更多的这样价值。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做报纸,原来我们编报,后来我们发现尤其专业报,厚报在小的时候,自己都大学毕业以后,看到人民日报,北京晚报这些,我很少,不知道还会有像我们现在中国计算机报这样的厚报,作为专业报它的产品存在的形态,完全是通过跟国外伙伴合作过程中学来的,还有就是说管理,我们在管理上,西方比较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制度,和我们中国几千年应该说传统的文化,像我们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怎样和我们现在比较科学,比较严谨,缜密现代化管理制度的结合,都是合作过程中,得到的非常宝贵或者不同的合作其实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今后赛迪传媒,我想我们现在面临的文化产业大的改革,现在也出现了一张报纸,现在变成15个报纸杂志,有网站,有影视,有出版,电子出版,还有居于信息传播商业信息深加工,咨询服务等等,这样一个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往下进一步发展,还要不断跟我们伙伴进行合作和学习,在原来以前的十几年里,由于中国的文化产业的一些政治上的舆论上的要求,我们跟国外的伙伴更多采取合作的方式,在今后的时间,更多在资本和产权层面上,可以开展更加大胆的合作,更重要在未来合作过程中,可能在流程和制度安排上,应该有更深层的,通过合作,更深层的改变和提升,这也是对我们赛迪传媒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流程的管理,今天上午听几位早老总讲,我非常认同,这么多媒体,原来就是一个报纸,一个杂志,这么大的信息,怎么样通过不同传播渠道,包括新技术带来新的传播非常大的传播机会和形态,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信息,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组织,有效传播,希望对我们流程进行革命性的改造,还有在相应的制度性的安排,以及最终落实到对于怎么样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从企业来讲,实际上核心的还是人,如果说人不能发展,企业其实很难发展,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我们自己应该说可能比较朴素的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董事长在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跟国外公司合作是一个受益者,很多媒体可能会直接进入,可能还有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未来和国际的公司。过去是由于国际的媒体,必须要和中国的媒体进行合作,否则没有办法进入中国市场,一旦这个门槛取消以后,国际的媒体会不会考虑自己到中国来开展这方面的市场,这方面的保护还会持久,但到了那样一种状况的时候,像赛迪集团拥有十几杂志和好多报纸,和国际媒体的提供者,究竟更多是竞争还是更多是合作。刚才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希望我们今天台上嘉宾多讲自己的观点,少讲自己的公司,当然如果说公司的经历和你阐述的观点有非常直接的关系,那当然就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我们下面请HAY,非常著名的人力资源的咨询集团和很多国际国内公司都有人才资源方面管理、培训,很多方面的合作,对于人才市场这方面的竞争,刚才大家谈到人才可能是 所有企业的关键,在内外资合作竞争当中,也许人才变成一个核心,您是不是谈谈您这方面的体会。

  陈玮:

  谢谢,刚才李迪讲到很好的概念,内外资企业在追求共赢的时候,需要怎么样考虑资源的配置,谁在资源方面配置做的更好,整合的更加好,谁可能就是赢家,其中有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我们说的人才资源是优秀的那些人力资源,这个人才资源的配置过程当中,其实内外资的公司也是有同样的竞争跟合作的关系,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说跨国企业在中国,为了在中国一定要赢的市场上赢的话,一定需要有很多的中国的人才资源,而且他不仅是把中国的人才的资源看成是在中国市场取胜一个非常关键的资源,而且也把它看成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怎么样去整合人才资源帮助他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凑这个角度来看,一定跟内资的企业在人才资源方面发生很大的竞争关系。我们来看新的大学毕业生,新的研究生毕业,我们从外资跟内资追求吸引这些新的优秀的毕业生的话,这个竞争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在每个大学里边,我们都发现了非常剧烈的竞争,成熟的专业人士的竞争,海归的竞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领导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我希望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内资企业应该在吸引或者从外资企业吸引人才方面,做的更加大胆,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相对来说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内资企业不如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有全球的网络,外资企业包括波音公司的王总,包括王总过去工作的GE公司,他们有造血的功能,生产出很多的人才,这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说中国的企业相对来说,在人才培养跟造血方面的功能不够,而且我们基本上局限在本国本土的市场上面,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需要更加大胆的更加主动积极的去争取外资企业当中的人才,这个不是容易做得到,刚才首创刘总也提到,比如说国内企业在薪酬方面有没有限制,其实我们都发现,很多国内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他们在薪资方面其实已经不比当时一些优秀的企业了,已经不比外资的企业的同等的职位要低,有一些岗位甚至要比外资企业同等的岗位高的多,这种情况是有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薪酬可能不一定成为阻碍中国企业大胆主动的去吸引外资企业当中人的一个障碍。但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因为过去四五年,我们看到中国的人才有一个倒流的情况发生,这个倒流的情况也就是说原来从中资企业流到外资企业,现在反过来这种情况,这种倒流的情况我们常常问这个问题,他们的生存情况怎么样他们能不能在国内的企业生存下去,文化的问题,或者很多习惯的问题,或者他们这些人才承受力的问题,都是他们不一定能够很长时间生存下去,这是中资企业需要考虑的,我讲可能从竞争方面,外资企业需不需要担心他培养出的人才流到中资企业去,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外资企业的人流到中资企业去,如果关系大家搞的还不错,没有什么不开心的话,其实这些人还可以为外资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合作可能性,同时他们刚才讲过,他们有很强的造血功能,这是我讲竞争的方面。

  合作方面,其实外资跟中外资企业其实在这个方面也是过去有大量的合作,我们讲的波音公司或者GE公司还有爱立信公司,在进入中国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已经在供应商,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分销商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他们,这是人才,中外资人才方面的合作。还有一个可以互通有无,我们发现在外资企业当中这些人才,经过外资企业五年十年十五年的考验,他们有非常强的一个特点,刚才王先生也讲到,他们有一些对流程系统制度非常成熟,对国际运作比内资企业要熟悉,但是我们在为国内企业来服务的时候,也发现国内企业其实有非常多的战略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是非常多的,这些人在我们跟外资企业交往当中,我们觉得中国企业这些高端的战略性思维的人才,反而需要更多。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大家可以互通有无的,如果在一定的时间里面,我们说两年或者三年的合同,中资的企业可以把他们高端的这些有战略性思维的人,把它放到外资企业里面锻炼两三年,这是在中国过去二十年时间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且还可以把外资企业当中他们那些在流程系统运作方面非常熟悉的那些循规蹈矩的人才拿到中资企业去,然后让他们在战略性的层面能够增加价值,这个互通有无也是非常重要的,更不用说因为中外企业的流动所创造出来很多业务的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说中外企业在进一步下一轮的业务当中,怎么样去做到共赢,一定要在人才的竞争与合作方面,真正做出成绩来,得人才得天下,我相信这一点,中外企业一定不会忽视的,我相信如果在这个方面做的更加好的话,他们会得到真正的共赢。谢谢。

  主持人:我想陈总提出几个概念很有意思,希望大家慢慢去追寻。中外人才,中资内资企业不同的特点,我自己有体会,因为在中国的国外公司的机构里,大多数当地人的角色还是在实施方面,由于实施的参与,对过程,对系统,对管理有非常熟悉,很好的训练,而就国内的企业,不管是名企业还是国企,能够拼杀,非常具有想法,具有眼光,具有战略思想,以我们刘总为代表这样一批人物确实很多,有很好的一个互补性,当然陈总也提出一个观点,外资企业放心的尽量的去培养人才,因为你们有很好的造血机构,内资企业全力以赴去挖。

  陈伟: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外资企业要留意,不要流到全球竞争者当中去,可以流到中资企业,第二个我觉得其实国内的企业需要投资去建立这个造血功能,否则的话,他只能依赖于外资企业去培养人才,长远来说是赢不了。

  主持人:

  今天桌子上摆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是不是赞助商。

  唐韩生:

  不是,这都是免费的。

  主持人:

  我以为可口可乐是论坛的赞助商,非常统一。这是来自可口可乐中国公司韩副总裁,大家对可口可乐非常熟悉,我就直接提出两个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最近在网上闹的纷纷扬扬是百事可乐罐装厂的纠纷,到目前没有说可口可乐本身碰到这样的麻烦,在中国出现非常可乐品牌上,从形象上,甚至从口味上,都和可口可乐有竞争或者利用可口可乐光彩的产品,在应付这样局面当中,为什么可口可乐没有出现百事可乐的头疼,针对当地的饮料,咱们是什么样的观点和策略。

  唐韩生:

  大家好,不知道是不是听到这么多贵宾的发言还是灯光的,我的喉咙不舒服了。我希望针对这个观点,跟大家讲三点,第一点竞争,大家知道可口可乐的历史有118年了,我们的业务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我们对竞争是习惯的,我们也是欢迎的,在中国大家不知道,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进入中国了,在1948年我们上海一个厂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市场,排在美国后面。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一个公司,在中国谈到竞争,健康的竞争我们认为是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各个行业都是有利的,如果竞争环境在三个条件下面,第一个就是有公平游戏的平台,公平竞争,第二点有透明度的政策,第三点要有企业道德的一些经营,比如说在环保、市场、客户,供应商、员工等等。第二点我们认为中外企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得互相学习,从内资企业可以吸收外资企业的哪些方面,比如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管理等等,跨国公司当然可以从内资企业学习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怎么样在中国开发中国的市场,如果你把外国那套100%拿到国内来做的话,成功的机会应该是不大的。最后我谈到一点就是企业公民这方面的,可口可乐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都是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中国不管是内资和外资企业,我们都应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还有社区等等,都做出一些贡献来,因为中国好的话,对我们都是会好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在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训练有素的国际公司官员,非常有准备有原则这么一个顺序,谈了很多公司的观点,虽然我们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了,现在还有45分钟时间,还有一位北大纵横王先生暂时牺牲一下您的时间,刚接到一个消息,由于电视论坛时间提前了,要在5:30结束,所以只有20分钟时间结束了,很不公平,台下观众有我们EMBA的学生,有媒体的朋友,还有外地的赶来,大家听到我们嘉宾的观点,在这当中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意见或者想问的,想跟他们讨论的,希望你们可以提出来,而且最好能够指定谁来回答,或者你不指定,我替你们指定了。现在我们开始台上台下进行交流。

  提问:

  谢谢台上贵宾的发言,我有很歧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用与外资共同发展可以用四个阶段,第一个叫引狼入室,第二阶段向狼学习,第三个阶段与狼共舞,第四个阶段与狼共赢。再一个我想很赞同台上有的嘉宾说的,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员工的差异,我有几句话,就是来对比一下,一个是外资企业是重程序,不重判断,重战术,不重战略,重现场不重市场,相反中资企业的优势,怎么样互补,这两个总结一下。再一个想问台上的嘉宾刘晓光总经理。包括中资一些企业,我感觉您的产业链,产业幅度很大,范围很大,这也是老话题,新话题,现在都讲瘦身,要钻,国际上大公司除了技艺之外,感觉您是好几个产业链条,您是怎么考虑,能不能集中精力只做你的水务,做世界上的水务方面的什么,谢谢。

  主持人:

  刚才你讲到这几个观点,我过去听到这么一个观点叫关起门来打狼。

  刘晓光:

  你问的问题特别多,中国企业谁不想专业化,谁都想,我们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当年我就有一个酒店,我要活下去,那只能是今年地产赚点钱,明年贸易赚钱,没有办法,西方国家一二百年的历史,有多少历史的沉淀。第二个环境问题,今年我做地产做的很好,突然让停止了,我必须有的别的东西对付他。第三点从我们自身很清楚,从40多个产业衰减到六个,下一步三个,三个都是有价值链,金融跟地产,金融跟水务,跟地铁高度相关,我们最后可能走到这一步,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中国的企业是没有办法没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没有强大的资金链,刚才王总说中国企业重短见没长见,没钱只能投短见,在中国往往一元化的企业死的更快,往往是两元化,三元化。这是我的观点。

  王璞:

  我们给主流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想找到为这些企业提供方案,让他们如何去赢,可是赢过去,每个企业不一样,一言难尽,我现在表达我一个观点,就这个问题回答您的问题。这个观点什么,一向内看,比如说我们以人为本,能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十大体系,比如说制定很好的规划,招聘,薪酬,绩效,福利,培训,感情留人,这十大体系里,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各有成本,我们要完善十大体系。向外看,每个企业进行产业分工,我们最近研究很深入的就是产业集群概念,分成两种情况,当一个行业里有老大的时候,有名牌企业的时候,有领先企业的时候,有领袖企业的时候,成凝聚更多的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的竞争,是以两个品牌为主的种植、养殖、物流,整个产业链的成功,不是两个品牌,两个产权企业的成功,是两个非产权纽带的产权集团的成功,还有没有领先企业,我们小国之间,小国联盟,没有野心去美国发展,美国的企业系没有野心到中国企业,这种企业占90%,今天在座仅仅10%,缩小不到1%,10%企业怎么进行这个课题,我觉得进行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很重要,我们可以拿国外的资金换我们的产品,拿国外的技术换我们的市场,来交换,甚至我们什么都不换,我们一起进行产业联盟,一起进行反垄断,进行知识保护,都可以做到。为我们在座台上企业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服务,我们怎么办,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找到了40多个比较大的咨询公司,进行全球产业联盟,明天在这里就要开4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选出一家比较好的咨询公司论坛,这样我低成本为台上跨国公司提供服务,成本比国际公司便宜,质量一样,我们是小国,没有野心,但是对中国的本土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我的能力很强,我靠北大的品牌,我在培训行业,在猎头行业,在各省里那些比较小的咨询公司树立我的影响力,他等于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做市场引见工作,做市场工作,我自己的行动就是体现了产业联盟,产业集团两种理念,一种小国联盟,一种是品牌统一天下,这样的思想不仅我们在做,我们要为企业服务,当然一个企业一言难尽,我只是表达我们思想体系当中的一点点。

  主持人:王总是不失时机抓住机会,被刚才我掠夺的机会抢回来了。实际上这责任怪前面几位嘉宾或者怪我没有说好。同时在自己的国内形成产业链的联盟,这样的话就能够形成一个很大的竞争实力,同时大家把竞争也变成一个合作。还是请下面的这位先生。

  提问:刚才听了企业家的讲座,我觉得你们现在在中外合作企业里面应该是掌门人,也是操盘手,我这个问题刚好要问北大纵横的王总,作为你是咨询公司的老总,你为很多企业做过这样的咨询,首创刘总说,在和外国公司合作的时候,想借助他的是他的经验和管理技术,而我们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是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也好,还是当地你现有的资源,而我想听听北大纵横的王总对于这样的国内外的企业合作方面,在未来资源上有没有转换的可能性,我们不一定总是在提供我们的资源,有没有可能出现技术转让,也别人提供技术,有没有这种互相转换的可能,而且这种转换的趋势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璞:

  转换的可能非常大,过去我们进行物与物的交换,做的非常多,过去拿了国外的资金换了中国的市场,过去拿了国外的品牌换了政府资源,过去拿了国外的技术换了中国的产能,拿了国外的领先技术,换了中国比较低廉的劳动力,这种交换已经维持了20年,未来10年会更大,只不过交换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比如华吃,比如联想,比如海尔怎么样,到国外整合资源,这样形成以他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理念现在研究很深入,因为研究温州企业,研究珠三角的企业,还有一种情况,我们跨国公司是这样的,在座都是跨国公司,1%企业,来自中国的时候,来到世界各地的时候用这种方法整合,第一设自己有参股的公司,甚至设自己的全资公司。还有国际的公司,明天开会来自40多个各个国家的咨询公司,都比较大,甚至美国的公司一千多人。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怎么办,就是小国联盟,互相换,他的客户到中国来怎么办,找我,我的成本最低,对中国最了解,我拿出方案最好最棒,我的客户到国外怎么办,我找他,他给我一个成本价就好了,将来交换极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们带来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不能大而全了。

  提问:

  我是来自商学院的记者,我想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首创刘总的,前段时间采访过您,就宏观调控下的企业解法请您谈谈,首创之所以能够在这一轮宏观调控当中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是因为提早有准备,提早进入朝阳行业,然后有一些优质的资产,现在还想问您一个问题,我觉得您有先人一步的眼光,随着国内市场的放开,包括垄断行业的放开以后,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之后,我们这些拥有资源或者说政府背景的这些企业怎样去先人一步的进行应对,应对一些未来得挑战。第三个问题问可口可乐公司的副总裁,我们知道可口可乐的口味是几百年不变的,而它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刚才说可口可乐竞争对手,比如说百事可乐,比如说非常可乐,在国内市场怎么样以不变应万变,怎么样对待未来的挑战。

  主持人:

  第一个关于宏观调控的事,我就建议刘总不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下面您采访的继续,第二个问题随着国外著名房地产进入以后,对于我们国内的这样公司有政府背景的会采取什么样的,这个跟我们会场没有关系的问题。跟可口可乐的话题,跟这个论坛有关,其实我提了这个问题,唐总没有正面回答。

  刘晓光:

  宏观调控的影响对每个企业都有,我一定要说两句,凡是宏观调控能赚钱,我都没有,钢铁、燃气,石油、煤炭,运输,电力港口,我没有,但是我再想想来讲,三四年前他们都亏损,作为周期性,对我们的影响也有,比如汽车卖的很好,卖几十亿,比如金融,上半年好,下半年全毁了,再比如房地产,房地产也是有影响的,我们的房子是不够卖的,拿了就卖,但是来讲老不让你开,限制,你刚才提的一个问题提的很好,过去国有企业和政府资源企业怎么转换的问题,实际上在很早就进行了,我现在想说的观点是国有企业国际化与国际的投资伙伴的嫁接,受到一个国际化的舞台,让国际的法律和投资者进行监督,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如果和民营企业嫁接,嫁接不了,太大了,和国际企业嫁接,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同行是一样的,我们想坚定不移是这条路,当然分层次嫁接了,有的是公司,有的是公司,有的是项目,最后母体,可能母体嫁接成功了,可能是我们成功一点。

  主持人:

  可口可乐公司是令人羡慕的公司,每个公司都在围绕创新而头疼,所谓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可是可口可乐全能够百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但是中国这个市场面对像国内的一些效仿的也好,模仿的也好,或者创新出来的产品竞争,你们觉得你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但是我觉得我们谈的还是说你们和国内企业的关系,并不想了解可口可乐的战略。

  唐韩生:

  回答很简单那位小姐的问题,关于我们这个配方是一百多年没有变的,98%的原料今天早上讲过是中国采购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是从国外弄来的,我们叫做秘方。董事长今天早上已经介绍过了,在中国对我们最重要是开发市场方面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尤其是年轻人群,所以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市场调查,调查他们的心态,根据市场调查之后,我们会有不同的包装,不同的一些活动出来,宣传活动,来推可口可乐这个产品,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特别为中国消费者开发的一些比如说醒目、汽水系列的果味汽水等等的。

  提问:

  我希望我提问的爱立信老总能跟我,我问一句您回答一句,我只有两句话。爱立信手机在近几年受到韩国手机的冲击现象很严重,就市场问题回答我们,未来黄金十年,您觉得是不是对您来讲是黄金的十年?

  郗建民:

  首先向您通报一下,爱立信把手机和索尼合资,现在叫索尼爱立信,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打电话,有50%可能性,移动通讯网络是通过爱立信网络实现,未来十年您认为这个大家一定要瞄准,忘记传统手机实现的功能,个人终端不是传达语音的东西,谁在这方面占先机,一定能领先,这是一个原则。

  提问:决胜中国靠什么决胜中国,您有什么样的信心?

  郗建民:

  大家说决胜中国这个概念说清楚,中国要决胜,爱立信是参与的一分子,刚才我特别反感狼字,我讲一下我的体会,几年前爱立信在美国购买了高通系统研发部,前几天我到美国去,中美电信峰会,我爱立信在美国的国旗下面,作为美国公司重要公司参加中美峰会,90年代到澳大利亚去,国内民间企业在那儿投资,我在澳大利亚因为投资不大,我参加澳大利亚在全球市场推广的时候,我头上打着澳大利亚的国旗参加他们在美国拉丝维加四的展览会,那个国家非常支持,他说你就是我的企业,可我偏偏就不懂,我偏偏就不懂,这样的经济成分没有变化,到中国来怎么变成狼呢,这个心态要调整,这个心态不调整,害咱们中国自己人,一定要该利用就利用,看清楚这些公司给我们带来哪些利益,利益,不要被一种民族情绪所取代,这是最重要的。我就是爱立信在这里边就是中国决胜不是决胜中国。

  主持人:

  狼这个词中国的用法有一定的贬义,但是狼也可以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们只有最后一个问题的时间了。

  提问:这个问题还是问北大纵横的王老师,我想问这个问题可能和今天的话题不一定很恰和实际,我也是咨询业出身,也正在做咨询业,我想问一下2004年咨询业怎么样为中外企业取得更好的服务,有什么见解,谢谢。

  主持人:

  这个不好说。跟这个话题相关的问题。如果没有了,阐述一个大家今天的感觉,也是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我们台上嘉宾讲的今天不尽兴,我们台下的嘉宾问的不尽兴,讨论也不尽兴,我自己作为主持人好像也不尽兴,这个可能是带给我们主持人的一个反馈,大家知道不尽兴是很好的事,这个东西吃饱了吃腻了不想再吃,我们今天非常感谢来自各个公司台下的嘉宾,大家都知道这些是非常大的公司,非常大的机构,非常大企业的主管领导,他们很忙,而且在这里花时间跟我们进行讨论,同时也感谢今天台下的观众,时间很匆忙,大家听着非常认真,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我们也期待着这样的论坛,我们的环球企业家杂志进一步给我们提供。将来给我们多一点提问、演讲、讨论的机会。希望未来得世界是一个国内国外企业不管是哪里的企业共赢的一个世界。谢谢你们。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