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保罗·安德鲁:挑战“巨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6:2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黄宇 综合报道

  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不仅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声誉,也使他在年逾花甲时成为中国建筑舞台上的明星人物

  在戴高乐机场引发的信任危机还“余音绕梁”之际,来北京参加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 的安德鲁仍然是最“抢眼”的人物之一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许多是跨越国界的、全人类的东西。每个国家的建筑都要从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中学习、借鉴,自己的艺术也会为别的国家所借鉴

  饱受争议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自方案招标以来就一直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关于建筑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关于首都标志天安门旁的“异形”,甚至更深层次的关于民族文化的取舍等等,诸如此类的争论一直到大剧院正式开工两年后也还不决不休。

  今年5月发生的法国戴高乐机场坍塌事故无疑使争论再起波澜,这一次,安全话题成为了新的关注点,人们对于新的现代建筑原本天然就怀有的某种不信任感的渲泄,再次演化为对“巨蛋”的多方质疑。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国家大剧院所受的关注及引发的争论,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将这两个“伟大”建筑联系在一起的是法国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不仅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声誉,也使他在年逾花甲时成为中国建筑舞台上的明星人物。在戴高乐机场引发的信任危机还“余音绕梁”之际,来北京参加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的安德鲁仍然是最“抢眼”的人物。

  令人惊叹的方案

  保罗·安德鲁是法兰西建筑科学院院士,生于1938年,先后毕业于巴黎国立综合工科学校、道路桥梁学院和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这些都是法国乃至欧洲首屈一指的专业学院。他30岁时获得国家建筑师文凭,以后一直在巴黎机场公司工作。

  多年来,安德鲁曾荣获许多国际建筑大奖,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国:与人合作的法国巴黎“新凯旋门”德方斯的大拱门、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中国广州新体育馆……当然,最多的还是飞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文莱机场、中国三亚机场、以及上海浦东新机场等等。

  1998年4月,他参加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赛,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历时1年4个月,他的“巨蛋”方案在来自10个国家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拔得头筹,终获首肯,1999年7月,获选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方案: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型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将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建筑内部,地下设小剧场,地面层坐落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建筑是种艺术

  大剧院方案随后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的一场大讨论,赞成者认为,这个设计很有新意,表现了改革开放的胸怀;形体不张扬,与天安门广场其他建筑和谐地并存;反对者则认为,耗资巨大,清洁保养难度大,与周围建筑不协调等等。

  安德鲁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对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理解主要有4点:第一,地点决定了它的象征意义:旁边的人民大会堂象征国家的最高权力,而大剧院则应该成为文化的代表;第二,它是一个新的、庞大的重要建筑,一个可代表新世纪的建筑,一个倾注了人们强烈愿望的建筑;第三,要有完备的社会功能,就是说,好用,而且人们爱用;第四,外观要吸引人,有文化感、历史感。”

  他说,“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许多是跨越国界的、全人类的东西。每个国家的建筑都要从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中学习、借鉴,自己的艺术也会为别的国家所借鉴。对业主的意见,不能简单、机械地迎合,而要抓住其精髓,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你的方案出来之后,才会令对方恍然大悟似地回答‘我们想要的就是这个!’就像是一个小伙子对别人描绘他未来妻子的模样:棕色头发、蓝眼睛、小巧玲珑,而最后他却与一个金黄头发、黑眼睛、身材健美的女孩结了婚。为什么?因为爱情。原来的想象没有爱情,只是一种憧憬、愿望而已。”

  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如何符合中国建筑传统”这个问题上,他说:“中国建筑的传统是什么?大屋顶?我知道中国建筑界一直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之争。问题是,如果对要去符合的传统很了解,知道应该要什么;或者,对要去符合的传统一点不了解,可以放开想象,不受限制;最麻烦的是,只知道一点,既不敢想象,缩手缩脚,又没能真正体现传统,效果肯定好不了。”

  “建筑师也不可能在对某国的文化真正懂了之后才去那里设计、工作。即使对法国文化,我也不敢说我已经懂了。建筑艺术也像文学、音乐等艺术一样,首先是一种创作、创新,复制、抄袭、模仿都不是建筑师应该做的,那是工匠做的。而艺术创作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国界。”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24日 第七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