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红利很难对基金净值带来实质性贡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5:4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编制的红利指数,有望在中国逐步形成股利文化。但从基金股利收入还赶不上债券利息收入上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红利很难对基金净值带来实质性的贡献。而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内生动力不足,正是很多基金经理现在最为头痛的问题。 聚源数据的统计显示,从2003年以来,基金的股利收入和债券利息收入一直不相上下,且大部分时间还是赶不上债券利息多。2003年的半年报和年报显示,基金的股利收入分 别为5.37亿元和8.49亿元,分别比债券利息收入少了0.41亿元和3.91亿元。尽管今年上半年基金的股利收入比债券利息收入多出了0.91亿元,但主要还是得益于基金数量的快速增加。今年披露半年报的基金数量为127只,而披露2003年报的基金只有102只。一般而言,基金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股票差价收入、债券差价收入、债券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等。由于投资债券的资产仅约占基金总资产的20%多,而其赚取的债券利息收入却能与用近80%资产获取的股利收入相媲美,只能说明股利收入对基金来说还是鸡肋。事实上,127只基金今年上半年获得的10.2亿元股利收入,仅仅占全部收入的7%而已。 基金上半年获得的股利收入仅占总收入的7%,无疑让很多人失望。基金今年上半年取得的股利收入,都是上市公司2003年的分红所得。而基金2003年持有的股票,主要就是平均业绩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的上市公司。有关券商的统计资料显示,基金2003年持有股票的平均业绩明显优于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基金持有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为0.25元,高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的56%;基金持有股票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0.08%,高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的57%。与此同时,2003年A股市场每股收益前20名上市公司中,基金持有的数量高达12只,而每股收益最差的100名上市公司中,基金仅持有1只。 这种明显的反差,表明基金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未唤起上市公司的共鸣。事实上,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内生动力不足,正是很多基金经理现在最为头痛的问题,有基金经理甚至把上市公司分为毁灭价值、转移价值、创造价值三类公司。而在他们看来,现有的上市公司大部分属于毁灭价值和转移价值型,它们的增长动力并非源于合理法人治理结构、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等内在因素,而更多的是源自特殊行业保护和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等外在因素。显然,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普遍形成持续创造财富的内生动力,就很难进行稳定的红利分配,股利在基金总收入中就难改可有可无的现状。(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