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韬
为确保北京的出租车真正实现升级换代,北京有关部门为京城出租车参选车型制定了不低的“门槛”。
政府标准一出,各厂家立即行动起来。据了解,目前已有北京现代索纳塔、一汽红旗
和奥迪、上汽奇瑞东方之子、上海大众桑塔纳3000等近十款车型报名参选,可谓“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北京市一家出租汽车公司的老总表示,如果不是非典的影响,去年就应该更换两万辆左右的出租车。但对于换什么样的车,这位老总却是出言谨慎:换什么车,上面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做。
换车型是为了重塑首都的“城市名片”,汽车厂商参与竞争是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作为最终消费者的北京市民和京城“的哥”、“的姐”,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此次换车型的呢?
海淀区小南庄的邹本和认为:“国家法规要求,在车型基本确定后,首先是要进行北京出租车价格的听证会,决不能只站在商家的立场,更不能等到‘大局已定’再开会走过场。”“我不赞同一味追求豪华和气派。新车型必须在环保、舒适和质优的基础上,将气派的外观与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等同考虑。”
国家某部委的一位公务员袁先生表示,此次北京出租车换型,不单是考验汽车厂商的竞争能力,更是考验北京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面对一个将决定几十个亿市场导向的决策,政府的权利非常大,但责任比权利更重。不能仅从出租车行业和汽车产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将首都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以及几万北京出租车司机的生计统筹考虑。
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董志勇的话说:“如果一个城市的出租车价格定得比较高,一部分人就会选择比较便宜的公交系统,而另一部分人会选择买车。价格的定位一方面要影响城市出租车型的变化,另一方面势必会影响老百姓的消费选择,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市场报》 (2004年09月21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