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自信与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 12:30 证券时报

    自信对期货交易的影响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评价。因为自信对期货交易的影响,属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范畴,自信对期货的影响应归类于人的“行为偏差”部分。通过实践证明自信对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的影响是辨证看待的,有时候自信有助于成功交易,有时候自信对会使得一笔原本不错的交易变得很糟糕。自信为什么会带来这些问题呢?自信属于行为学范畴,与之相对应的往往是“主观行为”,很难具体量化自信的程度和效果。期货交易属于投资学范畴,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有供求状况、经济环境、贸易、政策 、进出口等种种。但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因素,影响效果可以通过分析量化。所以自信对期货交易的影响效果,必须上升到行为金融学角度进行判断。

    成功的投资者自信来自知识,头脑清醒,不草率鲁莽。行为金融学就是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投资关系的学科,但目前该理论属于前沿科学,投资者参验此理论进行投资需要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学知识,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因此我们将行为金融学关于自信对交易的影响形态进行分类,便于投资者在日常交易中注意。

    第一,“赢则卖,赔则留”。有研究表明,普通个人投资者每年会把已赚钱股票中的14.8%卖掉,与此相比,只有9.8%的赔钱股票被卖出(样本包括1万个个人投资者账户)。因此,愿意把已赚钱的股票抛售的程度是愿意把已赔钱股票抛售的1.5倍。

    期货市场以同样有这种问题。那么,这种“赢则卖,赔则留”的交易行为是否意味着更好的投资业绩呢?在这1万个股民的交易记录中,研究者发现,他们卖掉的股票反而比留下没出售但已赔钱的股票的回报率更好。三个月后,被卖掉的股票回报率平均比留下但已赔钱的股票的要多1.03%,一年内平均多3.41%,这还不包括由这种交易带来的交易成本。

    第二,“天生就过于自信”。资料显示,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研究者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投资者趋向于过度频繁交易,这会降低投资者的回报。投资者并不是期货市场中唯一受过度自信影响的人群,专业人士(经纪人、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无法避免。过度自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偏差,当个人面对不确定性时,无法做出适当的权衡,便容易出现行为认知错觉。

    第三,“喜欢的听,不利的没听见”。这种自信,反映到期货交易上,在看到喜欢消息时夸大其好的程度,在看到对自己持有的头寸不利消息时更愿意去相信没有那么不利。许多研究发现,这种人之行为偏差是导致投资业绩低于市场的主因之一。

    第四,“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自信一旦过度,其另一个结果是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一个著名例子是交易当中的过度反应,表现为总是在最高价买进,在最低价买出。反应不足的例子是,当新的重大消息到来后,买卖时机反应趋于滞后。对一时的消息过于敏感,一有消息就本能地要买卖,尽管这些消息时常短暂即过,更何况这些所谓的消息经常是谣言。

    人生来就有自信的本能,相信自己能超越别人。这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期货交易是客观的,实在的,一点也不会因投资者对自己感觉的好坏而多赚一分钱。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于知识的充分掌握,对于历史行情的大量观察,用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自信去应对客观存在的行情交易,才能把自信转化成好的交易结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期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