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价格悬疑 已形成中海油与中石油的竞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 08:01 中华工商时报 | |
     工程开工前,中石油与37家用户签订了用气意向书,其中部分价格是20年“照付不议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来自新疆的天然气,10月10日将首次到达终点上海。     目前有许多用户与西气东输工程公司签定了正式的用气合同,到8月底,正式与中国石油签订供气合同的用户已增至27家。不过,首批37家用户中,仍然有10家态度不明朗。     尽管37家尚未全部落实,但来自“中国石油”的说法很乐观:剩余的10家大用户之所以还没有签合同,是因为这些项目仍在建设中,而不是对“照付不议”的高价有异议。这些用户主要为几家仍在建设中的天然气发电厂及化工企业。     用户不积极签约     “中石油”2004年的“中报”说,这27份合同确定的供气量为每年80亿立方米。而该工程的设计年供气量为120亿立方米,还有40亿立方米没有确定用户。     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前,中国石油与首批37家用户签订了西气东输用气意向书,其中一些用户签订的是价格20年“照付不议”合同。不过,意向书并不等于合同。实际情况是,许多签了意向书的企业,中间一度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签正式合同。如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扬子-巴斯夫公司、浙江天然气开发公司,虽然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草签购买协议,但也只是停留在“协议”阶段,没有进一步确定。     在杭州,3月份应购买5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但实际只消化了20万立方米。     这些用户为什么犹豫不决?价格是核心的原因———高昂的气价让用户,特别是工业用户感到难以承受。到上海的价格是每立方米1.32元,城市供气每立方米1.46元。     据了解,西气东输销售,目前主要采取“分省分类”的形式。分省就是根据距离气源地的远近划分,远的运输成本费要高;分类就是按照用户用气量的多少划分,最终与用户商定的价格主要是综合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按照国家计委定的出厂价格,再加上运输成本费,“西气”到上海的门站价格是每立方米1.32元。但根据用气类型的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目前上海发电用气是每立方米1.15元,工业用气每立方米1.28元,城市供气每立方米1.46元。此外,卖方有上下10%的浮动权利(目前的价格没有浮动)。     而竞争对手中海油的东海天然气,交气点的价格仅为每立方米0.88元;从     澳大利亚进口的石油液化气(LNG),价格也比新疆来的天然气便宜。     长距离输送成本居高不下     “西气”气价之所以高于东海气和进口气,原因是长距离管道输送。该工程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全长4000公里,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管道的投资逾540亿元。巨大的投资和长距离的输送,成本当然很高,平均管输费为每立方米0.88元,竟然超出了天然气井口价:新疆克拉2号气田为每立方米0.48元,长庆气田的井口价为每立方米0.66元。这个价格是国家计委经权衡后定的。     相反,由液化气专用船舶运输的LNG,在价格上比长距离管线运输的天然气更有竞争力;同时其作为可直接利用的清洁能源,无污染,且热值高、安全可靠,目前全球尚未发生一例LNG运输事故。而天然气管道泄漏却很常见。至于资源,与石油市场狼多肉少的状况相反,LNG目前则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供大于求,在这个背景下,大规模进口LNG不失为聪明之举。     用户选择西气出于政策原因     既然西气东输价格高昂,上海的企     业为什么还接受?原因很简单:东海气和进口气虽然成本低廉,但供应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作为东方现代化的大都市,环境保护很重要。污染严重的燃煤发电和居民生活燃煤必须尽快淘汰,所以大家必须接受东输西气。而使用天然气,意味着将首先使用西气东输的天然气。     目前,上海天然气主要来自江苏油田以及东海等地。其中,江苏油田每年向上海供气大约达1亿立方米,东海年供气量大约5亿多立方米,6亿立方米难以满足上海的需求。而西气东输天然气年供气量可达120亿立方米左右。     既然东海气和进口气价格低廉,为什么供应量不能满足需求?其实,这倒不是做不到,而是政策限制:西气东输是“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商业项目”,与进口相比,要优先使用国产;尤其是为了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必须优先使用新疆天然气。     相反,在广东、福建,则完全依赖使用进口和沿海的天然气。     即使在西气东输势力覆盖范围内的浙江北部,来自海洋的天然气也要“上岸”了,与陆地上的天然气展开争夺。今年3月10日,浙江省政府与“中海油”在京签署了《协议》,在浙江建设液化天然气供应站线。一期工程年供气量300万吨。中海油宣称:其价格将是“有竞争力”的。     据西气东输市场开发与销售部经理李世泉认为,目前,挡在西气买卖双方面前最大的坎儿不是价格,而是天然气下游配套设施等能否同步建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用气项目有金山燃气电厂、漕泾燃气电厂、浙江燃气电厂、吴泾合成氨改造、江苏望亭电厂燃油机组改气、镇海电厂改气等工程。     那么,李世泉为什么担心下游配套设施等能否同步建设?据知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LNG项目有可能很快登陆上海。目前,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已经建设和立项输入LNG,其中浙江的LNG供应目标是北部的杭嘉湖地区,已经直接和西气东输工程“迎头相撞”。操作这些项目的“中海油”,下一步的目标是上海、天津、辽宁,已经开始频频同各省、市政府接洽商谈。LNG如果赶在这些项目投产前送气的话,“中石油”到嘴的肉,就要飞走了。     燃气与燃煤发电待遇不公     据用气企业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最大的目标用户是发电厂。但是,由于天然气价格高,燃气成本远远高于燃煤,在目前电煤提价的形势下,气价比起相同热值的煤价,仍高出3倍多。而气价若高于每立方米0.9元,以燃气发     电为主的电力公司只会亏损。10个35万千瓦的机组,一年用气26亿立方米,燃气费用是34亿元。虽然燃气电厂为环境保护作了牺牲,但是,国家电力工业在“竞价上网”的同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对燃气发电厂家的经济补贴。     据悉,当初在论证西气东输工程时,在专家组中就有人质疑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但中央政府高层表示该项目为“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商业项目”,即项目竣工后气价施行政府定价。国家之所以建设这项罕见的大工程,主要是考虑带动西北地区的经济、改善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     “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说法,更是加剧了人们对这项超级大工程的经济性的疑虑。尤其是2001-2003年间原外资参股方BP公司、壳牌石油、埃克森美孚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分别宣布退出西气东输项目。外资退出的一致理由是,无法获得15%的固定投资回报,风险太大。     不过,在8月26日举行的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中石油董事长陈耕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其他股东退出,包括持有5%股权的中石化也已退出,并不是投资回报高低的问题,而是双方在管理权限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