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范俊 发自南通
大城市带的概念尽管提出已久,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才得到人们的进一步重视和重新认识。
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带,虽然已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中,但从城市化、
国际化、市场化水平来看,与其他五大城市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中国而言,借鉴国外成熟的大城市带发展经验,加快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带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大城市带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最高水平。
在资料中记者看到,六大城市带在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的制造业占全美国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是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带,集中了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在这块土地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的地方,创造出了占全国20%的GDP、22%的财政收入、48%的利用外资总额和31%的出口份额。
事实上,目前国际上的各种论坛和区域性组织已有不少,但迄今为止,却还没有形成一种专门探讨大城市带发展问题的载体和机制。
1985年,日本东京都政府倡议举办了首次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到去年已举行了七届,会议的议题侧重于大城市管理与发展;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市长协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市共同举办了城市合作与发展论坛,主题是“21世纪的城市合作与发展”,但两者均没有把城市带发展列为重点研究和服务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南通发起的大城市带论坛以及9月15日国际金融报举办的“大城市群论坛”,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接受世界产业转移的开局良好,但不能有短期行为,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对策,共同协调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域之间的矛盾,想方设法进一步延续两大转移格局。”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投资环境、贸易环境、政策透明度进一步改善,全球对中国的投资出现了高潮。因此,长三角城市带只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经济高增长就能持续20年、30年。
目前全球产业正向中国大转移,形成一股市场推动的不可阻挡的力量。龙永图举了一个例子,过去日本在亚洲的投资中只有10%投向中国,但自2002年后已上升到33%以上。一位日本大使曾透露,日本企业之所以乐于到中国投资,并非日本政府的投资政策发生了改变,而是市场的力量在推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永图没有理由不对长三角城市带抱有信心。
他认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力强大,产业基础坚实,拥有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工业体系,拥有我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堪称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最佳平台。现在长三角各个城市都在行动,尤其是制造业,不遗余力地搭建产业对接平台,这给整个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资源整合、形成优势龙头产业带来契机。
龙永图最后指出,欧盟已迅速扩展到25个国家,消除贸易壁垒,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同样,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贸易区也已经或正在形成。而中国受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限制,造成了不少城市之间资源、资本的“内讧”。当务之急就是,克服因行政区划形成的障碍,解决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弊端,构建没有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的自由经济区和城市带,使得全球生产供应链在中国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否则,产业转移就无法顺利进行,转到一个城市就会停止了,转不动了。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23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