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积极投资中国市场:不能忽略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0:30 证券时报 | |
    最近,巴克莱银行QFII资格获批。至此,已有21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牌照,其中17家QFII共获批27.25亿美元投资额度。QFII的积极姿态与其独特的经验与国际化的视野不无关系,在他们看来,投资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不能忽略中国。     在国外投资者的眼中,中国经济总量如此巨大,中国GDP在世界排名第七位,而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表 明,中国证券市场必然会在若干年后出现一个爆发性增长。    笔者接触的一些境外投资人士也普遍认为,认识一个市场需要时间,中国市场固然有风险,但是不进入就无法认识、驾驭这些风险。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境外机构正大力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作前期准备;另一些机构则已经捷足先登,希望能够充分享受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中的投资机会。     与此相反,国内投资者在看待中国证券市场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中国股市也因此多次陷入危局。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宽广一些,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市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世界上共63个国家和地区有证券市场,其中一半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仅是其中的一个。而且,从很多指标来看,中国证券市场都不应该令人悲观,比如表征市场投机性的指标换手率,中国市场的换手率就显著低于巴西、印度、韩国、巴基斯坦、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地的市场。     由于角度和视野的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国外分析师有时会得出一些与中国分析师不一样的结论,例如,在判断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时,他们会严密关注波罗地海干货指数、基础原材料价格指数;而在判断某个行业的景气程度时,他们则会从进口商和出口商开始考察,跟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再结合中国自己报出的数据,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此外,有迹象表明,不同的QFII机构客户,有严格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投资品种的投资风格差异非常明显。如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机构客户成为可转债市场最重要的参与力量,并且在进入2004年后一度处于持续的增仓状态。而瑞银似乎更看重股票投资,其股票投资占到整个投资额度的60%—70%。     从严重投机转向价值投资,是中国证券市场结束封闭的开始,也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加大的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QFII获批入市,投资者的信心必将显著增强,而市场投资理念也将出现加速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