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自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0:00 证券时报 | |
    一位资深的投行人士曾对记者说过,目前国内股票发行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保护融资企业利益的机构太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构则太少,而这两者本来应该是发行市场上地位对等的两类主体。     如何理解保护融资主体利益的机构太多呢?这位投行人士表示,几乎所有的中介机构都把融资企业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对融 资企业是有求必应,这其中当然包括一些现行体制下不怎么合理的要求,比如通过粉饰企业,尽可能地扩大融资规模。实现融资额的最大化,本来无可厚非,可是部分中介机构在明知道存在隐患的情况下,仍然“为虎作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中介机构的行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融资企业是中介机构的客户,客户是上帝,上帝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尽管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过分的要求。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期以来,新股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种状况扼杀了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规范融资企业行为的积极性,东西又不愁卖,何必去得罪人呢?     不合理的逻辑不可避免要受到市场的挑战,前期市场持续低迷,难得一见的券商包销新股和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接连出现。为改变这种情况,管理层及时发布了《关于首次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实行询价制度之后,对于券商的要求更高了。券商需要根据询价的结果,按照市场化的标准,为企业定出合理的价格,这客观上起到了防范融资企业和券商道德风险的效果。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新制度下,券商都必须更多地站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立场上说话,因为投资者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可以说,维护投资者利益就是维护券商自己的利益。     如果投资者对于哪家中介机构失去信心,对其保荐的项目完全可能用脚投票,中介机构面临的不仅仅是高比例包销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市场形象将会受到影响。在一个越来越重视品牌的时代,券商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来之不易的品牌形象。维护形象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多为投资者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