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关于做大做强湖北省武汉市钢铁工业的几点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1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目前正在实施的宏观调控措施将对钢铁产品需求的过快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查处江苏铁本和清理整顿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项目,也将对中国钢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特别是给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武钢不仅是国内大型重点钢铁企业,也是武汉市工业经济的排头兵,因此,充分了解武汉市钢铁工业的运行现状,及时掌握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武钢精品名牌优势,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把武汉的钢铁产业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汉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在同行业的比较

    武汉已为全国五大冶金基地之一,包括武钢全市工业行业涉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企业有17户。几十年来,武钢一直立足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双高产品领域,实力水平位居国内钢铁行业第四,其产品畅销国内外,为我国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武汉市钢铁工业一枝独秀

    武汉市钢铁工业几十年来一直领跑武汉市工业的发展,2003年,武汉市钢铁行业年产生铁802万吨、钢850万吨,钢材700万吨,从业人数近9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加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20%左右。今年上半年,武钢生产钢425万吨,钢材401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4%,继续领跑武汉市工业企业。

    2、钢铁行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2003年,钢铁行业的产销率达99.96%,实现销售收入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实现利润总额27.23亿元,增长78.2%;实现利税54.31亿元,同比增长54.2%,全市三分之一的工业利润和利税来自钢铁行业。今年以来,武汉市钢铁行业生产高速增长,效益水平迭创新高,成为武汉市工业增长最主要的支撑。上半年武汉市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0.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倍,占全市工业利润的55%。

    3、产品结构调整和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成效显著

    从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科技创新“双高”产品-精品名牌发展战略,到建设汽车板和硅钢片“两个基地”,武钢把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生产一流钢铁产品的世界一流企业。多年来,不断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双高”产品,提出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1993年以来,武钢研制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形成了“桥、管、线、箱、容、电、车”等为重点的一批名牌产品,很大一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许多产品替代了进口,武钢已形成了自己企业专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连续两年“双高”产品比例超过50%。2003年完成二热轧项目基本建投资5亿元,在线技改投资38亿元。

    4、武钢的产品结构经受了此次国家宏观调控的检验

    国家宏观调控实施后,一些钢铁品种市场价格下降,特别是建筑用钢材大幅下跌,对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及其产品结构调整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检验,武钢也不例外,其钢材产品中,建筑用钢材品种仅占10%,虽然也有部分产品价格下滑,但产品仍然保持平稳态势,由于专用钢比例高、产品技术含量、品种结构优势明显,以及产品70%直销终端用户和国家重点工程,而且有一些专用钢品种价格逆势而升。今年上半年产销率达99.2%,实现利润30.6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4.5%,比去年同期净增近20亿元。

    5、武钢与全国几个重点钢铁企业的比较

    我国的钢铁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003年钢产量最多的六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占全国钢产量的56%。

    武钢和全国几个重点钢铁企业的比较:从总体规模看,2003年,武钢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居钢铁行业第四位,现价工业产值居第五位;从企业的获利能力看,宝钢远远高于其他钢铁企业,武钢的年利润、利税次于宝钢居第二位;从出口情况看,在下表的十大钢厂中位居第五。从钢材产品特色看,武钢的比较优势是硅钢片,宝钢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用钢基地,鞍钢在集装箱钢板领域保持优势,攀钢是国内最大的铁路钢轨生产基地。

    2003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资产总额  现价   产品销    利润     利税   出口交   平均从业
                       产值   售收入                     货值   人数(万人)
    宝钢     600.50   425.89  441.58   99.52   140.34   43.74     1.56
    鞍钢     674.11   293.48  314.39   15.48    47.83   16.87    12.06
    首钢     486.77   376.82  281.94    9.59    29.24    6.89     8.10
    武钢     466.90   248.25  273.13   26.83    56.85    7.72     8.54
    本钢     302.71   292.52  154.58    7.52    30.90    6.21     9.55
    攀钢     265.80   128.02  133.33    3.87    17.19    9.17     6.60
    包钢     317.58   201.91  140.22    5.11    18.66    3.37     6.76
    唐钢     219.37   142.10  148.66   12.21    24.57    0.27     3.98
    邯钢     232.88   132.95  130.76    7.26    19.20       -     2.65
    济钢     166.90   145.05  128.84   10.15    20.86   12.97     1.67

    二、当前宏观调控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制造业和建筑业、房地产业进入了较快发展的轨道,市场需求拉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较快发展。2003年全国钢产量达到2亿吨的规模,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首位,并且钢产量年增长率保持20%左右的水平,创造了钢铁史上的奇迹。

    1、当前宏观调控不改变钢铁行业长期增长的趋势

    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对钢铁的需求形成了负面影响,抬高了钢铁行业的进入门槛,有效的遏制钢铁工业低端产品的盲目增长。但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只要钢材品种质量能满足用户需要,成本有竞争力,同时原料资源、能源、运输、环保条件具备,中国钢铁工业在未来5-10年仍会以高于GDP的中长期增长速度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判断一个国家的钢材消费是否达到饱和,有三个基本条件: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GDP达到3500-6000美元,第三产业占比50%以上。目前我国仍处于中长期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均GDP仅1000美元,第三产业占比33.7%;因此中国钢铁行业的中长期需求依然强劲。

    2、经济增长结构的改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对钢材品种结构和质量水平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来看,宏观调控实施,控制低效益的投资,改善经济增长结构。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制造业和建筑业产品结构升级对钢材品种质量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板带材消费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程度。2003年国内市场钢材消费中的板带材比例约为42%,同年在我国进口的钢材中,板带材所占比例高达近90%;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及其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或品种质量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要,是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需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发展总量,在发展总量中实现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3、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一方面来自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提高了钢铁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抑制小钢厂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等方面为大型钢铁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来自国际钢铁集团的联合重组的压力。全球钢铁业正在掀起一股联合重组的热潮,为了在产业集中度不断上升的上下游产业之间保持竞争力,钢铁巨头不断出现,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感受到了国际竞争的压力。2003年,我国年产500万吨以上的13家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5%,国内最大钢铁巨头宝钢集团在全国钢铁总产量中的比重不足10%,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从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格局及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10年,应该说我国的钢铁行业会面临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整合,将来可能仅仅存在五六家规模较大的钢铁公司。

    三、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三大制约因素

    一是钢铁业产能扩张势头过猛,行业竞争仍然严峻。据钢铁协会统计,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新增炼钢生产能力为1748万吨,一批新的产能将集中释放,必然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如沙钢、建龙、津西、兴澄等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速,加上外资抢占国内短缺钢材品种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虽然从宏观分析,我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发展,但钢铁业产能扩张势头过猛,很容易在国家宏观经济出现阶段性调整时失去应变的弹性。

    二是原材料、能源供应和运输紧张。钢铁工业过热发展,加剧了矿石、焦炭以及电、油、运等供需矛盾,武钢也同样受到困扰。武钢自产矿石只能保证其炼铁生产的1/4左右,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矿石,进口铁矿石、球团矿石价格自今年4月份开始一直在上涨,国产铁精矿、焦炭的价格也均比去年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得钢铁行业所需的煤、油的供应及运输较年初有所缓解,5月份开始上游原材料、燃料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开始减缓;但铁矿资源、运输能力都是国民经济长期难有改观的“瓶颈”,钢铁工业又是国民经济中的能源消耗大户。资料显示:2003年武钢煤炭、电力、油(柴油和原料油)的消耗分别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消耗的42.5%、50.1%和56.2%。武汉市钢铁行业在工业行业中耗电居首,全年用电量达40.54亿千瓦。今年,武汉市工业不同程度的受到缺电的影响,上半年拉闸限电2千多条次;全国预计缺电将高达30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华东、华中电网的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

    三是环保因素的制约。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做到“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中兼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钢铁企业现在吨钢耗新水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倍,吨钢粉尘排放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0倍,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对节能降耗、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对污染严重的炼铁、焦化污染控制,是今后钢铁工业沿着绿色化方向发展要研究和开发的技术课题。

    四、做大做强武汉市钢铁工业的几点思考

    1、武汉市钢铁工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要突出特色重点

    钢铁行业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产业政策,核心内容是提高钢铁产业准入门槛,在限制普通钢材的生产能力扩张和长期增长的同时,为武钢这样的占据高端产品领域的大型钢铁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机遇。武钢在“十大”双高产品领域全面出击,但是双高产品种类很多,力求样样领先,并不现实和经济。国家产业政策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支持板材类产品的发展。去年我国进口的3717万吨钢材中,板材类产品接近90%。武钢是我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其中包括重要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等生产基地。因此在结构调整中必须突出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硅钢和汽车用钢,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2、加强“三钢”的联合,整合资源,推进城市圈的建设

    从湖北钢铁生产分布情况看,钢铁产地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鄂州三地。在重化工业化背景下,加快重化工业部门的发展,对于湖北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湖北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步伐还不够快,武钢、冶钢、鄂钢“三钢”分治的局面不利于钢铁企业形成拳头、应对国际钢铁市场的竞争。因此,有必要加快“三钢”市场导向下的联合重组,打造华中钢铁航母,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3、武钢应加强与机械、汽车行业的联合,拉长产业链

    武钢与东风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去年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品开发上和下游客户中有影响力的大企业联合开发是武钢确立的经营思路之一。目前,汽车用钢方面还有宝钢、攀钢、鞍钢、广钢等竞争对手,东风汽车公司三分之一的汽车用钢由攀钢提供。随着东风总部迁至武汉,神龙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和东风本田轿车在武汉投产下线,中誉汽车产能的逐步形成,武汉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同时,武汉老工业基地改造使武锅、武重、武船等一批机械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新焕发青春,迎来武汉机械和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大发展,武钢与国内特别是武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联合生产汽车用板这方面的合作今后还需扩大,使在武汉工业体系中逐步形成钢、车、机的产业链。

    4、政府应立足为企业服务,加强市场信息引导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形势的研究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钢铁产品等重要原燃料市场供需状况、生产能力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抓住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奥运设施等重大工程,对钢铁形成较大需求的机遇。与此同时,在企业的改革、融资等方面积极的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006年武钢产量增长一倍,达到年产生铁1400万吨、钢1400万吨、钢材1300万吨的生产能力的目标。为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作出贡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武汉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