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浙江省非国有建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1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浙江非国有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所有制结构、资质结构、行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非国有建筑业已成为浙江建筑业的主体力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浙江非国有建筑业的比重相当高,主要经济指标的非国有比重已达90%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30个百分点。与1999年比较,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翻多。非国有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浙江整个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一、浙江非国有建筑业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省非国有建筑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规模扩张显著,经济效益成果丰硕,总体实力提升明显。2003年非国有建筑业总产值2760.8亿元、建筑业增加值57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2%、41.3%、41.5%,取得了生产、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喜人景象。与1999年比较,三项指标都翻了一翻多,分别增长2.1倍、1.9倍、2.5倍。非国有建筑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变化。

    1、股份制、私营成为非国有建筑业的主要形式。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非国有建筑企业中各种注册类型企业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股份制公司、私营企业增长迅猛,比重明显上升,集体企业大幅度减少。2003年非国有建筑业中股份有限及有限责任公司达1200家,私营企业1659家,分别比1999年增加436和969家,占全省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达37.1%和51.4%,分别比1999年提高12.9和29.5个百分点。而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集体建筑企业,个数减少了1106家,比重下降了35.2个百分点,其他内资企业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从而股份制公司、私营企业逐渐成为非国有建筑企业的主要形式。

    从各类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在全省非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2003年股份制建筑企业完成产值、实现利润、总资产三项指标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企业比重均在60%左右(详见表1),取代了1999年集体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2003年非国有中股份制建筑企业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比集体企业高50个百分点左右,比私营企业高30个百分点左右,充分体现了股份制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私营建筑企业占全省非国有企业比重快速上升,2003年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非国有比重均在25%左右,超过集体企业18个百分点。

    表1 2003年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构成

                                  建筑业产值     利润总额      资产合计
                                合计    比重   合计   比重   合计   比重
                               (亿)  (%)  (亿)  (%) (亿)  (%)
    全部非国有总计           2760.8     100    77.2    100  1543.9    100
    集体企业                  166.2     6.0     4.6    6.0   126.6    8.2
    股份有限及有限责任公司   1715.0    62.1    49.3   63.9   890.2   57.7
    私营企业                  748.7    27.1    18.7   24.2   452.1   29.3
    股份合作及其他内资企业    110.3     4.0     3.9    5.0    60.7    3.9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       20.6     0.8     0.7    0.9    14.3    0.9

    2、超亿元企业是非国有建筑业的中坚力量。建筑业总产值超亿元非国有建筑企业是我省建筑业的骨干力量,特别是产值超三十亿乃至五十亿的企业更是建筑企业的龙头。2003年非国有建筑企业超亿元企业已达563家,其中产值超十亿的企业50家,比上年分别增加了217和36家,并产生了2家产值五十亿、3家产值四十亿、5家产值三十亿的企业。在全省全部建筑企业按建筑业产值排位中居第一位的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3.7亿元)、第二位的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0.7亿元)、第三位的龙元建设(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6亿元)均为非国有企业。

    表2 1999-2003年产值超亿元非国有建筑企业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企业数(家) 平均人数(万人) 资产合计 建筑业增加值  建筑业产值
    1999      203            55.11    259.1        104.5       499.2
    2000      263            71.61    380.4        148.4       700.6
    2001      346            93.28    548.5        205.5       974.1
    2002      402           110.60    687.4        274.3      1406.9
    2003      563            158.3   1062.4        438.9      2209.5

    与1999年相比,建筑业总产值超亿元非国有建筑企业2003年资产合计增长3.1倍,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2倍,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4倍,人数增长1.9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一年都上一个台阶(详见表2),超亿元企业的整体规模五年翻了2翻。特别是位于我省非国有建筑企业前十位的广厦、中天、龙元、中成、宝业、耀江、舜杰、五洋、中达、东方等建筑集团公司,其产值、利润均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企业总额的十分之一强,发挥了龙头骨干企业的作用。

    3、“建筑之乡”是非国有建筑企业的集聚地。八个“建筑之乡”中非国有建筑企业完成产值的比重高达99%。2003年八个“建筑之乡”(东阳、上虞、绍兴、象山、诸暨、萧山、温岭、嵊州)各项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完成建筑业产值1277.5亿元、其中出省完成产值68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7%和43.5%;利润总额、建筑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2.3%和37.4%。与1999年比较,产值增长1.7倍、利税总额增长2.0倍(详见表3)。2003年八个“建筑之乡”的建筑业产值、利税和出省施工产值分别占到全省的40.8%、42.0%、68.2%,其中上虞市、绍兴县两个“建筑之乡”建筑业产值超过200亿,东阳市、萧山市、诸暨市、象山县等四个“建筑之乡”建筑业产值超过150亿。“建筑之乡”外向型比重高,除萧山市外,七个“建筑之乡”出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当年完成产值的47%以上,最高的上虞市达73.1%。

    表3 1999-2003年八个“建筑之乡”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年份   建筑业   其中出省   平均人数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建筑业增加值
           产值     完成产值   (万人)
    1999   472.4    263.46     56.95      11.03      25.22          102.3
    2000   543.1     294.4      60.3      14.37      31.01          118.8
    2001   652.4     342.2     64.02      18.06      37.95          143.4
    2002   908.1     479.2     72.15      25.29      52.83          188.3
    2003  1277.5     687.6     88.15      35.99      74.86          258.8

    4、资质结构、行业结构合理调整是非国有建筑业发展的助推器。非国有建筑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使非国有中的高资质企业的比重提高。建筑行业新资质就位以后,2003年非国有一、二级建筑企业892家,比上年增加110家,占全部非国有建筑企业的27.6%,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一级建筑企业157家,占全省一级企业的81.8%;非国有二级建筑企业735家,占全省二级企业91.2%。并产生了3家特级总承包企业,前不久还有3家企业将获得特级资质,非国有建筑企业资质水平提升显著。

    同时非国有建筑企业积极推进建筑大产业,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从比较单一的房屋建筑业转向交通、市政、装潢、幕墙、钢结构等多专业并进。一些建筑企业进行多领域尝试,向建材、房地产、园林等行业拓展,不断延伸建筑业的上下产业链。2003年主要从事房屋建筑业的非国有建筑企业1154家,占非国有建筑企业的35.7%,比重比上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从事市政、交通、水利、装潢等其他专业非国有建筑企业已达2077家,完成建筑业产值70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1.1%。许多高资质企业取得多个专业资质,建筑企业应变的能力增强。

    5、各地区全面增长,促进非国有较快发展。2003年浙江非国有建筑业产值比上年增长41.2%,得益于全省各地区的全面增长(见表4)。其中又以金华、宁波、杭州、绍兴四市增长势头高,分别增长52.2%、47.6%、47.2%、41.7%,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四市完成产值占全省非国有完成产值的76.7%,特别是绍兴市完成产值占全省非国有的近三分之一,从而推动了整个建筑业的快速增长。

    表4 2002-2003年各市非国有建筑业分布及构成

               2002年                     2003年                 产值2003年
              建筑业产   建筑业产值  产值比重 企业个数 个数比重   比2002年
             值(亿元)  (亿元)    (%)     (家)   (%)     增长(%)
    全省      1955.7      2760.8      100      3231      100        41.2
    杭州市    365.85       539.0     19.5       692     21.4        47.3
    宁波市    273.28       403.3     14.6       558     17.3        47.6
    温州市    145.01       175.4      6.4       382     11.8        21.0
    嘉兴市     59.79        84.1      3.0       181      5.6        40.6
    湖州市     43.24        55.7      2.0       131      4.1        28.9
    绍兴市    611.33       866.4     31.4       366     11.3        41.7
    金华市     203.7       310.1     11.2       344     10.6        52.2
    衢州市     28.74        39.6      1.4        96      3.0        38.0
    舟山市     16.01        20.8      0.8        73      2.3        30.0
    台州市    179.78       232.4      8.4       287      8.9        29.3
    丽水市        29        34.2      1.2       121      3.7        17.9

    非国有建筑企业地区间分布差异明显,企业个数居前三位的是杭、甬、温,创造产值居前三位的是绍、杭、甬。从表5可以看出,浙江非国有建筑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分别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企业的21.4%、17.3%和11.8%。而最少的舟山只占2.3%。从非国有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来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绍兴、杭州、宁波,分别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企业的31.4%、19.5%和14.6%,最少的舟山仅占0.8%。

    二、浙江非国有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03年浙江建筑企业实现利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优质工程鲁班奖三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00-2003年浙江非国有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6%,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上一台阶,四年翻了一翻多,这可以称之为浙江非国有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期。经过多年的拼搏,浙江建筑业已经形成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行业队伍,体现了“浙江精神”,在国内建筑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近年来浙江非国有建筑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运营大环境的诸多利好。“十五”期间,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继续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和外部环境。近年来,浙江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全省GDP达9395亿元,比1999年增长5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3.6亿元,比1999年增长1.6倍,五大“百亿工程”等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动工兴建,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等等,为浙江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浙江建筑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及长三角共同发展等大好时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效果良好。

    浙江民营经济正进入二次飞跃的发展时机,为非国有建筑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摔掉包袱,快马加鞭。

    2、规范的法律法规作保证。1994年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陆续颁布(或重新修正)的《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浙江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与国家的《建筑法》及建设部一系列建设工程方面的法规,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为规范各种建设行为,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资本扩张和运作能力的提高。我省非国有建筑业的资本扩张的动能明显,浙江广厦(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是全国建设领域第一个上市的建设集团公司,目前已有总资产150亿,先后收购了南京、北京、重庆、武汉等地的一些大集团,发展非常快,已成为建筑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名列全省第一。2002年腾达公司上市,2003年6月宝业集团在香港挂牌上市,同年杭萧钢构(资讯 行情 论坛)、精工钢构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目前浙江建筑行业已有5家公司上市,龙元集团、舜杰集团等公司也正在积极争取上市。建筑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步转入规模、效益双赢的轨道,竞争力显著上升。2003年末全省新资质(不包括劳务企业)非国有建筑企业拥有总资产1544.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76.3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3倍和94.2%,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资产4961万元,比1999年增长1.4倍。

    4、企业管理水平的逐步成熟。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完善或取代非国有建筑企业原有的家族式或传统管理模式,职责到位,责任明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成本核算制等制度化管理,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培养了一支项目经理队伍,2003年全省非国有企业拥有项目经理5.2万个,其中一、二级项目经理近1.8万个。非国有建筑企业整体经营水平提高,赢利增加、资产负债下降。

    工程质量管理形成一套较为科学严密的体系。建筑企业坚持走质量兴业之路,把每项工程都作为企业的品牌来做,精品工程越来越多。2003年获全国建筑业优质工程最高奖鲁班奖8项,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创上海白玉兰杯优质工程46项;浙江优质工程奖钱江杯100个。大批施工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正是这种强烈的品牌意识及质量管理优势,拓展了市场,确立了我省非国有建筑业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

    1、拖欠工程款前清后欠。2003年我省非国有建筑业企业年末被拖欠的工程款达206.2亿元,占全省非国有建筑业总产值的7.5%,比上年增长31.6%,其中竣工工程拖欠达129.7亿元,增长24.1%。据有关部门调查,政府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占了拖欠工程款的70%左右。拖欠工程款增加,不仅增大了建筑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金运作困难,而且也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拉长了债务链。

    2、安全事故多发。2003年全省建筑企业发生死亡事故111起,死亡143人,死亡人数比上年增长44.4%,其中二级重大事故1起、三级重大事故4起。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于不少一线人员不懂操作规程、不懂技术标准、不懂岗位责任制,安全事故多发状况令人担忧。

    3、企业综合素质与同行相比还有差距。从规模比较(以2003年年报数据为比较依据),平均每家企业拥有总资产,浙江5391万元,广东6613万元,上海7689万元。人均竣工产值上海是浙江的1.2倍。从效益水平比较,上海建筑企业人均创利是浙江的1.6倍,人均创利税是浙江的1.4倍,技术装备率是浙江的1.8倍,劳动生产率比浙江高20.1%。与国际建筑同行相比则差距更大。据有关资料,我国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日本的七分之一和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清欠工程款。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省政府已发出对拖欠工程款清理的要求,从政府投资工程做起,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付清,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目标,说明省政府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政府重视、企业要积极参与,理清项目拖欠情况,分门别类,落实责任主体,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提高科技含量,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建筑企业的科技应用水平,促进非国有建筑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用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安全系数。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安全培训,规范操作。加强宣传,使《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深入企业、工程项目部、施工班组乃至作业人员,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3、树浙江建筑品牌,发挥非国有企业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对扩大国内、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要保护好浙江建筑企业的声誉,多树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使浙江企业成为建筑行业的一面旗帜,与国外建筑巨头一争高低。充分发挥股份制企业在建筑业企业中的比较优势,加强资本运作,抢占市场先机。同时继续调整行业结构,营造市政、水利、交通、装饰等行业新优势。延伸建筑产品两头,拓展建筑材料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保持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浙江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