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财政应成为解决社保基金缺口的主渠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05: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刚结束的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中国特别全会上表示,中国目前不会延长退休年龄。这至少说明,近段时间讨论热闹的用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的办法来解决养老问题的思路,是行不通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每年增加退休人员300万人,目前企业退休职工达到3600万人,养老保险金的缴费人员与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1 上升到现在的3∶1,也即是三个在职职工要养一个退休职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将那些在民营经济就业的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城镇化率正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1亿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要成为市民,从而也将面临着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问题。可以说,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如果说上述问题虽严重但还有个缓冲时间的话,那么,眼下急需解决的就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透露的数字,目前个人账户有账无钱的空账规模累计已达近6000亿元。现在每年筹集的三四千亿的养老保险基金,基本都用于保证现在36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空账现象说明了我国的社保基金不足,甚至连现在的现收现付都不能维持,将来更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职工的劳动贡献中没有预留一部分作为退休后的养老金,这部分的欠账越积越多,达到了天文数字。这笔欠账构成国家负债的重要部分,迫切需要予以解决。

  对此,很多专家提出了不下几十个解决办法和建议,问题是比较哪个更可行,更有效率。笔者认为,由财政来解决社保基金的缺口是可行的,这不仅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还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尚处于启动阶段,财政对社保事业的投入,是建立与完善社保制度的关键。目前来看,用财政充实社保基金,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减少财政对部分亏损企业的补贴,并将这部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作为筹集社保基金的重要渠道。对于实际上已破产的企业,财政停止或减少对其补贴,让其破产,将所减少财政补贴的部分用作社保基金,由社保机构对破产企业的职工负责。据测算,如果将每年国家财政对亏损企业近600亿元的财政补贴减少5%,则能得到近30亿元的社保基金。

  二是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部分转化为社保基金。国有资产存量变现包括国有闲置资产的出售和拍卖以及国有资产股权的出售和转让。由于国有资产中包含了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积累,将部分国有存量资产转化为社保基金,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的补偿,符合投入与收益相一致的公平原则。并且,这种方案不会增加国家额外负担,还将增强社保基金的承受力。

  三是从国债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转作社保基金。其理由是,如果对职工发行认可债券,意味着国家承认他们以前的贡献,当他们年老退休时可通过认可债券的兑现获得回报。此外,社保基金结余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因此,当社保基金入不敷出时,可考虑这部分国债资金的补充作用。

  四是设置社会保险税、农村公益税、遗产税、赠与税、奢侈消费税等税种,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并法定其收入全部或大部分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这实际上是要社会最富有的阶层拿出一笔钱用于社会保障,再将之有效地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因此,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

  五是加大发售社会福利彩票的力度。目前发行其他彩票意义不大,应把发行福利彩票作为重点,筹集社会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另外,对社会公益捐赠适用不同于民事赠与法的特别法,对社会公益捐赠人给予相应的鼓励和优惠。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础,因此,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上述充实社保基金的措施如能有效实行,中国面临高达上万亿的社保资金欠账这一最艰难的问题就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事实上,郑斯林在国际保障协会中国全会上已表示,做实个人账户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将分别管理,社会统筹基金不再占用个人账户基金。新增的当期支付缺口,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基金增收部分共同弥补。而对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则要探索保值增值的途径。其思路与上述让财政成为筹集社保基金主渠道的看法是一致的。上海证券报邓聿文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