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度浙江省各地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4: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1998〕19号)要求,在前几年监测评价的基础上,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等单位组织了2003年度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调整了部分监测指标的统计口径,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方法,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加大了数据核查力度,使10个监测指标、6个观察指标的监测评价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市科技进步的总体状况。2003年全省各地进一步确立了把科技、教育放在经济发展首位的思想,在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各市科技进步状况综合评价     根据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按在地原则采集了各地区有关的经济、社会、科技指标,按照10个监测指标、6个观察指标的内容,对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如下:     (一)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规模)评价     科技综合实力是综合反映科技进步总量或规模的指标,它是把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的规模指标(是绝对量而不是相对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加权综合而成的。     由于科技进步的一些构成指标,如人员、经费、成果等等,单位、量值不一,不能像地区生产总值一样用一个经济量来反映。经过研究,我们采用的替代方法是用某地区的指标占各市该指标之和的比重来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这样,我们对某地区科技综合实力的评价结果(得分)实际上是该地区的科技综合实力占各市科技综合实力之和的比重。经过综合计算,2003年度各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得分如下:     各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得分 地区 20以上 杭州市(24.2999) 10~20 宁波市(17.3954)绍兴市(12.0958) 温州市(10.7201) 5~10 台州市(9.9846)嘉兴市(7.6942) 金华市(7.3139) 5以下 湖州市(4.3942)衢州市(2.2498) 丽水市(2.1961)舟山市(1.6581)     (括号内数据为各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得分)     (二)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科技综合实力是反映总量的指标,而科技进步水平则是反映相对水平的指标,它所体现的是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所达到的相对强度。     根据综合评价,2003年度11个市科技进步水平大体可分为以下七个层次(括号内数据为各市科技进步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     第一层次:杭州市(87.9004)     第二层次:宁波市(76.6833)     第三层次:绍兴市(70.4939)     第四层次:台州市(66.0678)、嘉兴市(65.7925)     第五层次:舟山市(60.9313)、湖州市(57.7662)、     金华市(57.1551)     第六层次:温州市(54.2707)     第七层次:衢州市(45.8354)、丽水市(43.1824)     (三)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从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意义上说,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科技进步水平评价并不是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前者与地区大小、人口寡多、经济实力强弱相关,后者是各个地区科技、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积累,并不单单取决于监测年度的工作。而科技综合实力变化情况、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才是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科技综合实力变化情况、科技进步水平情况与科技综合实力的大小、科技进步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基数大的地区变化程度可能会小一些。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相当于2002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是以科技综合实力变化情况、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为主(科技综合实力变化情况、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作为评价过程,其结果本报告予以省略),适当考虑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的原有基础后综合而成的。     2003年,各市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层次(括号内数据为各市相当于2002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得分):     第一层次:杭州市(81.3317)、嘉兴市(80.0504);     第二层次:宁波市(75.3948);     第三层次:绍兴市(73.4581)、台州市(72.7216);     第四层次:丽水市(70.9669)、温州市(69.1620);     第五层次:金华市(64.0671)、舟山市(63.5017);     第六层次:湖州市(60.1603)、衢州市(60.1567)。     二、各市科技进步的特征分析     科技进步的统计特征分析是以各市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为主线,着眼于2003年度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实际绩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各地区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均衡性进行判断,企求寻找影响各市科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     (一)杭州市     2003年,杭州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在各市中均居第一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也居各市第一位。     杭州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由于中央属、省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部分集中在杭州市,杭州市的科技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杭州市科技经费投入总额、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份额均超过30%;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50%左右。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和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是2003年杭州市科技进步的主要亮点。2003年,杭州市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长39.0%,增幅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4%,增幅居各市第三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13.2%提高到2003年的14.2%,提高幅度比全省平均高2.3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增长53.9%,增幅比全省高16.4个百分点。统计资料表明,杭州市科技进步与杭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联。     县(市、区)科技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和制约杭州市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2003年,杭州市人才资源增长7.9%,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目前,杭州市财政科技拨款、财政教育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均低于各市平均水平。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等方面的指标在各市中仍居中游,甚至中下游位置。这些是杭州市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重点之一。     (二)宁波市     2003年,宁波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居各市第二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宁波市居各市第三位。     2003年,宁波市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人才资源数增长11.5%,增幅比各市平均高2.4个百分点。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31.2%,比各市平均高7.2个百分点。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31.2%,增长幅度在各市中居第三位;其中,自主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长34.5%,比各市平均高5.5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增长33.3%,比各市平均高3.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9.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5.1%提高到2003年的5.7%。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市的部分传统优势指标发展速度有放缓的倾向。2003年,宁波市专利授权量增长26.1%,比各市平均的37.5%低11.4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七位。由于专利授权量增长速度不到杭州市的50%,每万人口拥有专利授权量与杭州市的差距有所缩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8%,比各市平均的31.1%低24.3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最后一位。目前,宁波市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已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虽然宁波市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幅度较大,但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只相当于各市平均水平的83.5%、86.6%、86.1%,在全省分别居第五位、第四位、第十一位。这也是宁波市需要继续加强的重要方面。     (三)温州市     2003年,温州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分别居各市第四位、第九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七位。     2003年,温州市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人才资源数增长13.1%,比各市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一位;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相对于全省的水平由2002年的87.7%提高到2003年的90.9%。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2.8%,比各市平均高11.7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四位;技术改造投资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7.5%提高到2003年的9.3%。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03年的5.7%。     但是,温州市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2003年,温州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13.6%,比各市平均低10.4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十一位。地方财政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13.5%,比各市平均低10.1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十位。科技经费投入增长21.7%,比各市平均低7.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长22.3%,比各市平均低6.7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增长20.4%,比各市平均低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省级及以上新产品产值增长36.4%,比各市平均低4.9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九位。专利授权量增长12.2%,比各市平均低25.3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八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1%,提高幅度比各市平均低9.3个百分点。这些是温州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点。     (四)嘉兴市     2003年,嘉兴市科技综合实力居第六位,科技进步水平居第五位,相对于2002年度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二位。     2003年,嘉兴市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程度居各市前列。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36.4%,比各市平均高12.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各市第一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29.6%,比各市平均高11.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教育拨款增长34.7%,比各市平均高11.1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增幅均居各市第一。财政科普经费拨款增长37.8%,比各市平均高10.6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三位。     嘉兴市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成效明显。通过引进、培养各类短缺、紧俏、急需的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人才资源数增长10.5%,增幅在各市中居第三位。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29.2%,增长幅度在各市中居第四位。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5.65%上升到2003年的5.66%。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9.0%,在各市中居首位;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15.2%上升到2003年的达21.8%。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3年与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1%(现价),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2.0%,分别居各市第一位、第二位。     但是,嘉兴市专利授权量仅增长26.9%,比各市平均的37.5%低10.6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只有各市平均水平的50.3%,需引起高度重视。     (五)湖州市     2003年,湖州市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各市第八位,科技进步水平居各市第七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十位。     以其它各市科技进步状况作为参照,2003年,湖州市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优势明显。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47.0%,比各市平均高15.9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二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16.0%提高到2003年的17.5%,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已达到各市平均水平的105.1%。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了产业技术层次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调整。2003年,湖州市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9.7%,比各市平均高8.4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三位;新产品产值率由2002年的14.2%提高到2003年的16.2%,新产品产值率已相当于各市水平的156.5%,居各市第二位。农业增加值增长7.5%,比各市平均高2.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二位;农业劳动生产率由2002年的9087元/人提高到2003年的11409元/人,提高幅度达25.6%,比各市平均高14.2个百分点,居各市第一位。     但是湖州市人才资源数、科技经费投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专利授权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各市平均水平。人才资源数增长6.8%,比各市平均低2.3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增长14.8%,比各市平均低9.2个百分点。科技经费投入增长6.0%,比各市平均低23.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3%,比各市平均低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7.77%降低到2003年的6.94%。专利授权量增长11.6%,比各市平均低25.9个百分点。     (六)绍兴市     2003年,绍兴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居各市第三位,相对于2002年度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四位。     2003年,绍兴市在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成效明显。通过引进、培养各类短缺、紧俏、急需的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人才资源数增长10.5%,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四位;目前,绍兴市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已达707人,在各市中居第三位。信息化水平继续提高。信息化规模增长39.7%,比各市平均高9.6个百分点;信息化水平相当于全省水平由2002年的84.4%上升到2003年的90.9%。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2.2%,比各市平均高11.1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达27.66%,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为各市平均水平的166.6%。创新效果明显。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8.5%,比各市平均高7.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3.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     但是,绍兴市科技投入的增幅相对放缓。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18.6%,增长幅度比各市平均低5.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2年的3.92%降低到2003年的3.68%。科技投入增长21.4%,增长幅度比各市平均低7.6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开发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虽然绍兴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但增长速度仍低于各市平均水平,而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还由2002年的5.46%下降到2003年的5.06%。目前,绍兴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分别只有各市平均水平的61.3%、58.2%,要引起重视。     (七)金华市     2003年,金华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分别位居各市第七位、第八位,相对于2002年度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列各市第八位。     2003年,金华市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优势明显。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39.9%,比各市平均高8.8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0.8%提高到11.5%。技术改造促进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69.1%,比各市平均高27.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首位;新产品产值率由2002年的5.0%提高到2003年的6.3%。农业增加值增长4.8%,增幅居各市第四位;农业劳动生产率由2002年的4384元/人提高到2003年的5097元/人,提高幅度达16.3%,比各市平均高4.9个百分点,居各市第三位。专利授权量增长113.5%,比各市平均高76.0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首位;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相对于全省的水平由上年的97.8%提高到152.2%。     但是金华市人才资源数、科技经费投入、信息化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各市平均水平。人才资源数增长3.0%,比各市平均低6.1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增长18.7%,比各市平均低5.3个百分点。财政科普拨款增长8.2%,比各市平均低19.0个百分点。科技经费投入增长23.1%,比各市平均低5.9个百分点。信息化规模增长15.8%,比各市平均低14.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比各市平均低17.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9.1%降低到2003年的7.9%。信息化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原本是金华市的相对优势指标,日前这些优势有所削弱。     (八)衢州市     2003年,衢州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分别居各市第九位、第十位,相对于2002年度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列各市第十一位。     人力资源大幅度增加。全市人才资源数增长10.5%,比各市平均高1.4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四位。衢州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以这样的速度积累人力资本,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5%,虽然比全省平均增幅略低,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5%提高到2003年的3.6%。与此同时,衢州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规模比上年增长30.4%,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六位。     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明显。农业增加值增长4.6%,增幅居各市第五位;农业劳动生产率由2002年的5703元/人提高到2003年的6313元/人,提高幅度居各市第六位。     但是,衢州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对迟缓的方面。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16.3%,增长幅度比各市平均低7.7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2年的2.57%下降到2003年的2.46%。科技经费投入增长13.0%,比各市平均低16.0个百分点;科技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由上年的1.38%降低到1.3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14.9%,比各市平均低16.2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十位。专利授权数增长1.9%,比各市平均低35.6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十位。新产品产值的增长28.9%,比各市平均低12.4个百分点,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十位;新产品产值率由2002年的8.8%下降到2003年的8.6%。     (九)舟山市     2003年,舟山市的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各市最后一位,科技进步水平居各市第六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九位。     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30.7%,增长幅度比各市平均高6.7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上年的2.05%上升到2.76%。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15.7%,增幅位居各市第五位。     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效果明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9%,比各市平均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9%提高到2003年的3.1%。同时,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规模比上年增长30.7%,增幅在各市中居第五位。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24.9%,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4.6%提高到17.0%。技术改造促进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9.1%,比各市平均高7.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四位;新产品产值率由2002年的5.3%提高到2003年的6.3%。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也是舟山市2003年科技进步的主要亮点之一。专利授权量增长85.5%,增幅比各市平均高48.0个百分点,在各市中居第二位。     但是,舟山市人才资源数、科技经费投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分别只有1.9%、7.4%、4.9%,均低于各市平均水平,在各市中分别位于第十一位、第十位、第十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予以加强。     (十)台州市     2003年,台州市的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在各市中分别位居第五位、第四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五位。     台州市财政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25.5%,增长幅度比各市平均高1.5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上年的2.64%上升到2.67%。地方财政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27.6%,增长幅度居各市第四位;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上年的23.8%上升到24.5%。     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是台州市科技进步的另一个亮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9%,比各市平均高7.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二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9%,仅次于杭州市,居第二位。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规模比上年增长32.8%,增幅在各市中居第四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专利授权量增长46.8%,增幅比各市平均高9.3个百分点,在各市中居第四位。     台州市科技发展的第三个亮点是: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创新效果明显。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增长35.0%,增幅比各市平均高3.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7.41%提高到19.37%,技术改造力度在各市中居第三位。创新效果明显。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3.4%,新产品产值率由2002年的14.26%提高到2003年的16.42%。目前,台州市新产品产值率在各市中居首位。     但台州市人才资源数、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各市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与各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应引起关注。     (十一)丽水市     2003年,丽水市科技综合实力居各市第十位,科技进步水平居各市第十一位,相对于2002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各市第六位。     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24.1%,增长幅度居各市第六名;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2年的2.21%提高到2003年的2.28%。财政科普经费比上年增长60.1%,比各市平均高32.9个百分点;人均科普经费从0.42元提高到0.68元。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43.9%,比各市平均高14.9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一名;科技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06%提高到1.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3.5%,比各市平均高12.4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三名;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9.1%提高到2003年的11.0%。信息化规模增长41.8%,比各市平均高11.7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首位。     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绩效明显。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9%,比全省平均高32.8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首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3.7%。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59.0%,比各市平均高17.7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二名;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1.8%。     但丽水市人才资源数仅增长6.4%,比各市平均低2.7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九位。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提高8.0%,比各市平均低3.4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市第八位。尤其是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减少了21.3%,与全省平均增长37.5%有很大反差。此外,丽水市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分别增长5.9%、7.0%,远远低于全省分别增长17.7%、23.6%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