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箭在弦上”但应避免陷入三大“困局”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目前卫生行业高质量人才总量不足、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医疗收费标准与医疗成本倒挂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矛盾十分突出。有关专家日前指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已是“箭
在弦上”,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需在“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
医疗体制改革过度市场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总的改革取向是市场化。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日前在采访时表示,如何在通过市场化提高医疗机构的经营效率的同时,又保证所有国民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大部分城市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市场化的倾向,由此引发了很多问题,这是“十一五”期间应充分认识解决的。
医疗体制改革简单民营化
针对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实行股权多元化,将医院推向市场是“十五”末期一种主流认识。但事实证明,简单地将医院民营化也不一定能解决积存已久的问题。
办公立医院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近似福利化的医疗服务,保障对弱势人群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私人投资医院是为了取得回报和利润。同时,医院市场化和民营化以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得不到改变,患者与医院之间依然是不平等的关系。
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保障公平的机制,单是推进医院的市场化改革必然损害患者利益,造成医患关系对立。因此,必须引入公平的竞争来弥补由监督机制缺乏带来的缺憾。要通过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一个与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和经营管理新体制,增强公立医院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并切实保障和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
医疗体制改革产权“一刀切”问题
产权是医院体制改革的核心。但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诉求的医院体制改革并不能解决当前医疗领域的问题。专家认为,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思路,其中关键是采用公司化治理方式。通过委托代理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