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个“专家买猫的启示”,才知道“习惯性思维”原来是没有国界的。故事说美国工程师逛街遇到卖玩具猫的老妇人,标价500美元,工程师瞧出猫身似乎由黑铁铸就,但猫眼是珍珠,值上千美金,就花300美元买了猫眼。工程师向逻辑学家吹嘘自己的眼光,逻辑学家听了赶过去花200美元买来“铁猫”,用小刀刮去黑漆后,现出“真身”———金猫。逻辑学家的逻辑是这样的: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的,猫身能是黑铁铸的吗?
文章的结尾别具匠心:股票市场上常流行这样一句话:“人们不去的地方,自有通往金山的道路。”
有一篇文章,讲一位投资者成功炒作新股景谷林业的经历,他介入的理由是:近期市场热点匮乏,加上前两日暴跌的余悸,一般散户投资者不太愿意建仓,如果开盘涨幅较大跟风盘就会更少。作者认为他的潜台词就是“散户不敢介入容易导致筹码集中度升高”,其中包含了相反理论的真谛。文章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股价与业绩不匹配(股价越高、业绩越差)往往意味着筹码集中度的提高,往往意味着不为人知的潜在利好。所以ST是好股票,PT是好股票。
太邪门了!这可是正宗“投机”啊,风险太大了,完全与舆论导向的“投资”背道而驰!什么“绩优”啊、“高科技”啊、“蓝筹”啊,早已深入人心,人们总是自觉拿起心理盾牌和亏损、ST、PT、垃圾等等作斗争:不买!“免战牌”高高挂起并美其名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结果又如何?冷暖自知。
回顾曾经风光一时的绩优概念、2000年如火如荼的网络概念,套住多少散户!而当初ST一族被不问青红皂白打入十八层地狱时,又有几人想到今天的“咸鱼翻生”呢?!(晓健/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