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政府不干预股市在理论上不具备条件;政府不干预股市在实践中并不可行;政府不干预股市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只要我们明确政府在危机时刻干预股市的态度,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要,不断改进干预方式,努力避免“政策市”的做法,各部门积极主动、密切配合,选准干预时机,降低干预成本,就一定能使我国股市走出危局,平稳健康发展。
一家之言沈小平
近期,面对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各种利空传闻,投资者普遍信心受挫,上证指数飞流直下千三点,悄然跌破五年大底,大有“江河日下”之势。而恰在此时,市场却出现“证监会将不再托市救市”之说,使股市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政府要不要救市,换句话说就是要不要干预股市,几乎是所有投资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对股市未来预期的重要问题。但是,至今大多数投资者仍在云里雾里。我们认为,政府救市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在何时用何种方式干预股市。
首先,政府不干预股市在理论上不具备条件。主张政府不干预股市源自于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在当今发展为新自由主义。它以反对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在经济上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而在政治上则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干预。这种理论的重要前提:一是市场出清;二是任何资本自由进出股市;三是股价充分反映市场信息;四是股市具备相当规模,供求关系大致平衡。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自动实现经济均衡发展。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这样的国家真正具备这种条件。由于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的缺陷已经从理论上证明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所有的问题不可能都由市场来解决,市场机制也无力解决经济发展中所有的问题,目前,一些西欧国家纷纷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证明了这种理论缺乏生命力,以其指导我国股市运行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政府不干预股市在实践中并不可行。传统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已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被证明无法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美国是一个一向标榜实行市场经济原则的国家,因此,一些人认为美国政府从不干预股市。其实,早在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后,就连座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总统也亲自出马,进行了旨在恢复人们对美国股市信心的“炉边谈话”。“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紧急休市、允许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连续降息、推出1000亿美元财政剌激方案等干预股市,以保证股市的正常运行。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有政府成功干预股市的范例。我国股市建立十多年来,在多次发生危机时刻,都是政府挺身相救才得以转危为安。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采取政府不干预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哪里就会遭受巨大的风险和灾难。例如,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实行“休克疗法”,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东南亚国家因为政府过早放弃对金融的干预和控制,导致了1997年严重的金融危机。一些拉美国家,如阿根廷等国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放弃政府干预,结果导致了拉美国家社会动荡。对此,我们不能不引以为戒。
再次,政府不干预股市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我国股市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目前还有很多制度缺陷:一是我国股市还是一个半流通市,目前尚有三分之二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尚未上市流通;二是我国股市是一个单边市,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三是我国股市国有特征十分突出。不仅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的也大多是国有性质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其他机构,如果这些机构出现重大亏损或破产,最后都得由国家来买单;四是新股发行、市场交易、增发配股、上市公司退出、进出股市资金等也多由政府管制。由于这些制度设计的缺陷决定了我国股市和西方成熟国家的股市运行有着极大的不同,在一个很多市场经济要素尚不完备的非成熟股票市场中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解决我国“新兴+转轨”市场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们主张政府干预股市,不是主张政府去干预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而是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态度明确,在股市危急时刻调整股市政策,出手救市,以此树立投资者的入市信心和持股信心。目前,我国股市出现的危局是多年来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的结果,其中,不少问题是因为政策失灵所造成的,市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系统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放弃救市而任由市场自己消化,将无法保证不会因各种矛盾难以消解而出现崩盘的可能。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主张政府干预股市,不是主张对股市价格的涨涨跌跌进行频繁干预,而是对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股价总水平过份偏离市场价值中枢进行引导和纠正。政府是否干预股市关键是要看股市总体价格水平和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和体制改革进展程度是否相适应,股市的功能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投资者是否对股市有信心。从我国当前股市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五大突破:一是上证A股指数已从2002年7月的2245点下降到本周一的1259点,市值损失12万亿多;二是有30多只股票跌破净资产;三是有三成多新股跌破发行价;四是有些股票跌破了面值;五是沪、深两市总体动态市盈率跌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持续增长30%以上,国家GDP连续五年增长7%以上形成了明显的背离,尽管全球都看好中国经济,可是中国股市却丧失了起码的融资功能,露出了一幅“熊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理由坐视不理。
我们主张政府干预股市,不是主张采用“政策市”的做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根本上修补股市缺陷,全面调整股市功能定位,改变只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而忽视股市的投资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政策和做法。中国股市在早期为国企改制服务,后又为国企三年扭亏服务,在市场已经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又推出中小板为民企融资服务,之后,还要为银行消化不良资产服务,为大型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服务,还要为海归A股上市服务,各方面不断地从股市抽血,使广大投资者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导致市场只能以发行新股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来回应。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方针,不仅是证监会,而是政府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坚决贯彻落实“国九条”,特别是要明确在实施全流通方案时,对流通股持有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是解决我国股市问题的根本办法。
我们主张政府干预股市,不是主张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对股市供求强行管制,而是主张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干预股市。股市本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但目前我国股市却成为计划经济最牢固的堡垒。政府不仅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对上市公司也实行高度的垄断和控制;不仅对股票发行、上市和流通进行全过程的干预,而且对进出股市的资金,特别是对银行资金和国企资金进入股市进行严格管制,这样,人为地加剧了股市资金供求失衡,必然导致股市价格不断下移。要实现我国股市的良性运行,必须从政府自身做起,坚持股市科学持续发展观,不搞竭泽而渔。通过政府职能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冲破用计划经济方法来管理股市的体制性障碍,更新监管理念,由重点监管投资者转向重点监管融资者,彻底放弃以“圈钱”为目的的行政管制,严格上市公司的诚信管理,一方面,由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市场扩容,另一方面,打开各种资金进入股市的合法渠道,由投资者自主判断是否进出股市,这不但不会导致股市管理失控,反而更有利于政府对股市按照市场化的办法进行有效干预。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政府在危机时刻干预股市的态度,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干预方式,努力避免“政策市”的做法,各部门积极主动、密切配合,选准干预时机,降低干预成本,就一定能使我国股市走出危局,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