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观察家) 人民币三大升值压力发生明显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5:5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和来自外部环境压力趋于缓解,物价水平虽呈逐月上升之势,但不存在转发为高通货膨胀风险,同时也不具备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尽管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速较快,对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由于近期货币信贷增幅回落较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国内政策升值压力仍在可化解范围之中。

  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和来自外部环境压力的逐步减轻,货币政策空间自然也就 被释放出来,货币管理层似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调整国内利率、稳定货币供给方面。

  根据有关学者的区分,人民币升值压力包括:1、市场升值压力,即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汇市场上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2、外部政治升值压力,即来自外国政府和利益集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3、内部政策升值压力,即在出现市场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政府为了维护汇率稳定不得不通过买入外汇和卖出本国货币的形式干预外汇市场,这种干预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风险的上升,因此,在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前提下,反通货膨胀政策会成为推动本币升值的压力。

  去年,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三个方面都有,但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政治性升值压力,以及市场升值压力和来自外部的政治性升值压力所造成的内部政策性压力。今年三种压力均存在,但总体趋于缓解。

  一、市场升值压力有所缓解

  进入2004年以后,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升值压力,主要表现在外汇市场上仍然存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仍然处于增长态势两个方面。但是与去年相比,市场升值压力的程度已有所缓解。

  第一,贸易收支出现逆差与政府抑制贸易收支顺差规模有利于缓解市场升值压力。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一部分来自贸易顺差,另一部分来自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今年前4个月,我国贸易逆差累计达到107.6亿美元,逆差持续月份之多、逆差额之高,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第一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进口增速明显回落,5月份以来单月贸易均实现顺差,前7个月的贸易逆差缩小至48.7亿美元。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983.1亿美元,增长百分之三十六点六,当月实现贸易顺差44.9亿美元,为今年贸易顺差最多的月份。1-8月累计贸易逆差9.5亿美元。从资本和金融项目看,2004年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美、日、欧经济逐步好转,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逐步加速。尽管进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还保持相当的规模,但增速并没有大幅增加。境外证券投资在2004年继续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但规模仍有限。因此,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不会大幅增加。因此贸易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市场压力的主要因素。而今年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或顺差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升值压力的作用。

  第二,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市场升值压力的作用。从中长期来看,货币对内贬值引起对外贬值,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是导致本币汇率贬值的诱因。2004年1-8月CPI同比上升了4%。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一般通过两个渠道对汇率的市场升值压力产生影响作用:一是对市场预期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引起货币贬值的预期,这一预期会减少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二是对实际有效汇率和贸易收支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国的对外竞争力取决于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与本币升值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是基本相同的,在这一点上二者有相互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可以缓解本币的市场升值压力,反之,本币汇率的升值也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物价上涨,升息预期也随之产生,如果央行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利率水平的上调将对人民币产生新的升值压力。因此,实际利率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人民币市场升值压力的缓解。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曾是造成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主导力量。目前,美元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经过了长达两年的调整之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基本已经达到均衡水平,美元汇率再次发生大幅度下调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人民币在继续保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未来短期内也会基本保持稳定,对人民币汇率的短期预期不会构成突出影响。

  第四,美元升息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目前,美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美元升息将加大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机会成本,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受国内市场需求高涨以及美元加息的影响,目前人民币的市场升值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减轻

  2003年11月以后,尽管人民币汇率仍然面临一定的市场升值压力,但外部政治升值压力却明显减轻。

  第一,个别国家政府和利益集团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要求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首先,美国国内多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他经济学者或官员反对美政府对人民币施压,不赞成人民币升值。其次,东亚国家并没有跟随美国大棒起舞,大多反对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升值压力。再次,2003年下半年,以前充当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急先锋的日本政府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少再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第二,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美国在屡次对中国施压不果后,不再坚持以汇率水平施压为主的策略,改为要求中国实行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试图通过双边贸易交涉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其次,2003年下半年以后,世界经济状况开始有所好转,世界性通货紧缩趋势的消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的外部政治性升值压力。进入2004年以后,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为改善各国就业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在美元贬值的影响下,2003年第三季度以后,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开始出现好转,这一变化也有助于缓解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对人民币的施压。

  第三,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回调和升值。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的大幅度贬值会引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会助长外部政治升值压力。进入2004年后,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回调,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升值趋势,这一变化缓解了人民币的外部政治性升值压力。

  三、政策性压力在可化解范围之中

  从人民币升值三种压力的关系而言,市场升值压力的出现一般早于外部政治升值压力和内部政策升值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后两种升值压力的存在和变化。在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升值压力将直接引起本币汇率的升值,但一般不会导致外部政治升值压力和国内政策升值压力的产生。而在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下,市场升值压力不会直接引起本币汇率的升值,但有可能通过外部政治升值压力和内部政策升值压力,间接引起本币汇率的升值。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和来自外部政治性压力趋于缓解,物价水平虽呈逐月上升之势,但不存在转发为高通货膨胀风险,同时也不具备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尽管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速较快,对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由于近期货币信贷增幅回落较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国内政策升值压力仍在可化解范围之中。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和来自外部政治压力的逐步减轻,货币政策空间自然也就被释放出来,货币管理层似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调整国内利率、稳定货币供给方面。上海证券报国家信息中心王远鸿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