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迎接消费市场增长新浪潮(观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4:01 人民网-市场报

  万贵生

  国家统计局近日披露,今年以来,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出现了改善趋势,投资增长速度逐步放慢,消费增长不断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9.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4%。今年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58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增幅较上年同期高出4.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保持了去 年下半年以来稳步上升的增长态势。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下,消费需求继续处于平稳上行的通道。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统计数据表明,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一般偏低15—20个百分点,属于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位徘徊,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并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权威人士分析,目前我国居民的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数字显示,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消费升级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青岛、大连、杭州等城市,居民消费已由食物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食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年—2020年将每年增长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到来,消费结构将会不断改变。基于许多人对消费全面启动的预期,出现了以住房和家庭轿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同时,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消费升级将给我国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有关方面最近作了一项调查,本世纪初的10年—20年间,将是我国中产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有13%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中产阶层人数将分别达到7300万和1.7亿。这些家庭正是上万元级家电的目标消费群,而且这些人将迅速进入购买第二套房子的黄金时期。如果以人均家庭规模3口计算,2005年将有2450万户达到中产阶层家庭,2010年将达到5700万户。也就是说,万元级家电到2010年将有5700万台(套)的销售空间。

  长期以来,农民消费不足一直是抑制消费市场启动的重要因素。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技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倾斜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加上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农民税费负担下降,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实际增长10.9%,同比增长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这一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的实际增长8.7%。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带来了消费支出的上升。以重庆市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民由于收入大幅增加,生产投入和生活支出同步大幅增长。其中人均生产投入231元,同比增长1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8.7元,同比增12.9%,下半年消费增长速度还将加快。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在农村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转移,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非常巨大,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意识逐步增强,将会爆发出很大的消费冲击力。

  从消费趋向看,要增加全社会的消费总量,不外乎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增加青年人的收入和消费,因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说来,一个人年龄与收入的消费倾向成反比,年纪较轻的人新增收入中消费倾向较大。反之,年纪较大的人的新增收入中储蓄倾向较大。因此,改善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对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这是因为,居民的消费倾向是和其收入的水平成反比的:一个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越低,他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就越大,在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也就越多。通过改善中低收入的生活而增加社会的消费总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能够消化在许多领域中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保持高收入家庭对各种高档商品强劲需求的同时,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市场报》 (2004年09月17日 第四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