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李梅影 发自北京
9月16日,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在北京联合发布2004版白皮书———《美国企业在中国》,这是两个商会关于美国在华企业状况的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商业环境持续改善,但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和因签证问题造成中国赴美商务旅行延迟等问题仍然突出。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关德辉表示,今年有238家会员企业认真回复了调查问卷,代表了美国在华企业的总体情况。将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在调查中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有增长过快的情况,但他们对中央政府实施“软着陆”充满信心。
关德辉说:“我们连续两年来的研究表明,我们的会员企业继续看好中国市场,计划扩大在华企业规模的公司数量是去年的两倍。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是营造这种积极气氛的主要因素。但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以及美国签证申请程序的日益困难正在损害会员企业业务。”
白皮书尖锐批评了美国政府的签证政策,这一政策造成美国公司每年数十亿美元的业务损失。由于有关政策由华府制定,白皮书呼吁美国政府更好地平衡商业发展和安全需要,为驻华使馆非移民签证部门增加人员和经费,同时持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安全评估标准,并增加签证审批的透明度。
白皮书认为,从2003年中期到2004年6、7月间,中国在履行入世承诺方面取得了进展,颁布了一系列涉及贸易权、保险、汽车金融以及农业方面的法规。其61%的受访会员企业在白皮书的问卷调查中表示,中国入世给他们的业务带来了积极影响。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贝安能指出:“中国政府在履行入世承诺方面值得称道,我们都注意到有关承诺履行及时到位。美国商会愿意继续与会员企业一起配合政府部门继续推动这一进程。”
中国美国商会代表美国在华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和个人。目前商会的会员超过1800人,代表800多个公司。商会的宗旨是为美国在华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并配合中国和美国政府,推动中美之间充满活力的、建设性的商务关系。
上海美国商会成立于1915年,是一个非党派的非盈利性机构。它是最早在海外建立的美国商会,其成立时间仅比美国本土的商会晚三年时间。在中断了38年以后,上海美国商会在1987年恢复了活动,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美国商会之一。上海美国商会推崇自由贸易原则,推动市场开放和私营经济,并促进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17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