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宋汝官窑内地首拍千万成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1:5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黄宇 发自上海

  宋汝官窑不仅存世稀少,而且工艺绝伦,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说法

  中国近年来对民间收藏文物法律法规的完善,使一些流藏在民间的珍宝得以流通

  被誉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国粹汝官窑,9月12日首次登上中国内地拍卖场。在河南郑州举办的河南日信第二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两件稀世珍宝———宋汝官窑瓷粉青釉鸳鸯水中亟和宋汝官窑粉青釉荷叶带把杯,相继亮相。前者以115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被一民间藏家“收入囊中”,后者因没有达到600万元的拍卖底价而流拍。

  宋汝官窑不仅存世稀少,而且工艺绝伦,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说法。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汝官窑在国际拍卖场上极为罕见。记载中的拍卖仅有1992年秋,一件散失于民间的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成交价为154万美元;同年,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在香港拍卖会上出现,为时居中国台湾的前清名宦之后王兴祖所藏的传家宝物,最后以5000万港元出让。

  此次在内地拍卖场出现的两件北宋汝官窑,据文物专家介绍,“鸳鸯水中亟”为具有典型北宋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的文房用具,体宽四点二厘米、身高六点二厘米;另一件“荷叶带把杯”,口径九点五厘米、足径五厘米、高五厘米,也被文物专家称为“清凉寺汝官窑成功之作”。

  中国近年来对民间收藏文物法律法规的完善,使一些流藏在民间的珍宝得以流通,而汝官窑首次登上内地拍坛,更可谓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存世稀少

  汝窑珍贵———这是毋庸毋疑的事实。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的汝官窑仅65件,其中北京故宫藏17件,上海博物院8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3件,英国大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院和私人典藏约十件。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记载不明确的5件。

  汝窑瓷价值千万不仅在于其存世稀少,还在于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幻。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汝窑的“窑变”也非同寻常。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在烧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备受人们的赞誉。

  正是由于汝瓷技艺超群,因而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到北宋晚期,汝窑御用品烧制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以致汝窑瓷汁如堆脂,面若美玉,工艺愈加精湛,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之称。

  北宋晚期将汝窑垄断为官窑,专门为皇宫烧制御用品,时间很短,仅有二十年。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

  传世的汝官窑决大部分为博物馆所藏,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而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能登上拍坛的汝官窑更屈指可数,不要说有历史记载的完整成器,就是一些汝窑碎瓷片也都价值不菲。

  身世传奇

  此次宋汝官窑首次在中国内地拍卖场“现身”自然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人们也不由质疑两件“国宝”级文物登上拍坛的合法性。据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拍卖物品经过了省文物管理局的审核,符合我国文物拍卖的有关法律法规。

  两件珍贵汝官窑的身世极富传奇色彩。据了解,“粉青釉鸳鸯水中亟”目前的“主人”为一位70多岁的鲁姓安徽人。据鲁说,其母亲的高祖是清朝中叶的秀才,家境殷实。到鲁的外祖父时,家境逐渐衰落。鲁的外祖父病故前,把他使用的鸳鸯水中亟给了鲁的母亲。鲁10岁读私塾时,其母将鸳鸯水中亟交给鲁使用,鲁保管至今。

  而另一件汝官窑“粉青釉荷叶带把杯”,来自国内收藏界一“大家”。该家族掌门人曾说,他家的这些瓷器大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拍卖行提供的资料介绍,该家族世代书香门第,先贤均为博学之士,其文风闻名乡里。好古之风名噪远近,珍藏成痴。据该家族族谱上记载,其远祖为周公后裔,自该家族目前掌门人往上追溯五代,会发现他们都是中过举的博学之士。他家的这些藏品,很大一部分为宫廷所赐。

  材料上还显示,民国中期,举国混乱,该家族为避乱曾举家迁居,作为孝贤著名的家族,既崇尚孝道祖上之德,又倍加爱护民族文化精华,毅然舍弃所有家资,惟把祖遗古瓷中之精品,居迁不离,如影随形,故而使得高古名瓷得以保全至今。

  据悉,该家族“未来掌门人”萌发了建立一个家藏瓷器博物馆的想法,因筹建家藏瓷器博物馆需要资金,才将家藏汝官窑“荷叶带把杯”付诸拍卖。

  汝窑(链接)

  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光辉独具。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在北宋晚期的近40年时间里,汝窑作为御窑,专为宫廷烧造瓷器。但产量有限,流传甚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

  几经战乱,汝窑的窑址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经过几代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上世纪末,河南宝丰县西南部的清凉寺被最终确认为汝官窑遗址,这里出土的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及大量碗、盘、盆、碟、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汝瓷的鉴赏视野。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9月17日 第十二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