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调查发现:信改试点一年 支农仍嫌不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08:00 经济参考报 | ||||||||||
    从去年8月份国家决定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至今已经一年了。山东等省作为全国8个试点省份,各省统计局日前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目前虽已取得了成效,但在支农问题上还有待加强。     调查中发现,在进行信改试点一年后,山东省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已经逐步到位,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正在得到初步缓解。但是,据各省统计局反映,迄今
    最需要解决的是小额贷款期限短、大额贷款手续复杂的问题。据介绍,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这不仅与养殖业、林果业的生产周期不匹配,而且与农民从事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加工、储运及其他非农行业的生产时间也不相吻合,既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又增加了贷款成本,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贷款利率高,农民难以承受。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月利率为4.425‰,农信社在此基础上可上浮50%-100%,贷款利率最高可达8.85‰,这已经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再加上个别农村信用社违规操作,农民贷款后先扣利息、保险费、公证费等,农民的实际贷款月利率已达到或超过10‰。     “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农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收缩回城镇,并且没有针对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因此,服务于农民的信贷机构只有农信社一家,农民贷款的空间缩小。另外,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农村信用社加强了对贷款人的审核,严格担保制度,担保程序烦琐。据调查中农民反映,在持有贷款证的农户中,基本没有低收入的贫困户,贫困户虽然最需要资金扶持,但是由于家底薄,不是担保人难找,就是农信社不信任,贷款难上加难。     针对上述情况,来自统计局的专家们建议有关部门平等对待农村信用社,尽快取消限制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缓解当前支农资金不足与“三农”信贷需求增加的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查和清缴工作的考核力度,消除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信用社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