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六大现实风险困扰国有商行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07:30 中国经济时报

    2006年,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在背水一战。然而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同存在的六大现实风险,正严重阻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信息披露力度不够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通过媒体公开披露年度各种信息,是国际银行业通行做法,但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对于信息披露抱以鸵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财务、统计数据不实、信息透明度不够、公告意识薄弱等情况。在信息披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趋势下,国有银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业绩不好一旦披露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披露则更是后果严重。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国有银行信息披露不实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个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根源于现行考核机制。国有银行普遍实行“指标式考核”,上级把任务提前层层分解到下级,下级对上级立下“军令状”并上缴数万元“风险抵押金”,上级结合收息、资产质量、安全保卫、案件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全部完成则双倍返还,否则有可能分文无回。如此考核办法,必然滋生大量短期行为,存款、中间业务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就会视需要人为调整。如公众熟知的“数字游戏”,即通过加大贷款发放总量,甚至票据贴现空转对倒做大分母等非市场手段达成降低账面不良比率的目的。

    推行统一的、科学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大势所趋。审计表明,财会信息不够真实的现象如果再不及时治理和改善,将带来严重后果。

    新增贷款堪忧

    撇开老贷款的沉疴不谈,国有银行新发放贷款扩张迅猛,银行竞相“垒大户”,资金和风险畸形集中,银行很可能在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上被套牢。为争夺优质客户,银行之间恶性竞争,逆程序、超审批权限、无视关联企业循环担保、贷后管理松弛、发放“过桥”贷款等现象屡见不鲜,降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更加剧了资金风险,如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某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人员串通,累计从工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这些贷款有许多没有用于生产经营,而是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出境外。经初步核查,银行贷款损失已超过10亿元。

    新开发金融产品的质量也不容乐观,如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被大量挪用于炒股、分红和还债。

    新增贷款的上述现象,使资金和风险畸形集中,银行很可能在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上被套牢,降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给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票据业务泡沫多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增长迅猛,票据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基层银行受利益驱动,开出和贴现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有的甚至转入“地下钱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本地票据资源有限,银行为了替自身的资金寻找出路,增加经营收入,甚至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在全国范围内“买票”贴现。如2004年审计长向人大作2003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道“2003年审计发现工商银行违规办理汇票承兑和贴现101亿元。在一些地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充斥市场,甚至出现以提供虚假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司,专门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包装’,帮助套取银行资金,从中非法牟利。

    同时,开具票据除了带来不菲的利息收入外,还能靠票据保证金拉动存款。在票据承兑贴现泡沫越吹越大的同时,货币信贷也越吹越大,形成大量的银行垫款,风险最终还是留在了银行。为了掩盖汇票到期垫款,银行通过违规发放贷款或变相重组贷款的方式,对垫款加以置换,最终形成不良贷款。

    盈利能力较差

    国有银行良好的效益是解决历史问题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盈利结构单一、不良资产及非生息资产余额大且暗损严重,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直接影响了盈利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基层行的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的预计损失率高达70%,不少资产已经有账无实。

    国有银行急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实现资产多元化,却缺乏相关机制支持。以中间业务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例,实际开拓过程中却引发内部矛盾,如基金的认申赎及托管属于无风险的中间业务,所以备受银行青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包销虽能增加总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但认购困难,基层行员工在领取推销指标之外,往往还要接受内部“摊派”销售,基层行有苦难言。

    道德风险后果恶劣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营风险大、道德风险高且外部效应广,一旦关键金融岗位人员发生道德风险,就会发生金额巨大、损失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件。从刘金宝案、开平中行案件的恶劣影响可见一斑。

    1998年清理“金融三乱”以来,银行“三产”企业纷纷脱钩改制,然而迄今,仍有大量银行与自办经济实体保持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风险仍在积蓄。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后一批实体的处置还将有巨额损失浮出水面。

    制度环境和信用环境不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运行多年且成效显著,却始终难以彻底走出行政干预的“阴影”。如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企业逃废债现象相当普遍,有些甚至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保护,最终将大量沉淀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除上述六大现实风险以外,国有商业银行还随时面临优质客户、优秀人才流失的风险,这些都必须尽早地加以防范和化解。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业银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