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MBA巡展 > 正文
 
中国MBA教育理性回归 MBA招生巡展启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15:17 新浪财经

  中国MBA教育,从1991年首次试点算起,已经走过14年的发展历程。MBA培养院校从当初的9所发展为2003年的87所,招生人数从原来的数百名到目前累计招生数超过82000名。

  从2001年起,海外商学院军团开始大厮进入中国MBA教育市场,以直接招生、合作办学、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等各种方式大量分流生源。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统计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MBA报考人数较2002年下降了11%;2004年MBA报名人数继续下降,报考人数为35777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人,比2003年44157人下降了20%。

  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南京等高校报考MBA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相关教育机构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MBA的光环不再耀眼?相应的对策又是什么?已经走过14年历程的MBA教育出现这一现象,是MBA教育理性成熟的必然结果还是恶性发展的不良迹象?

  高校MBA招生报名,普遍遭遇冷冬

  北京大学,2003年有2154人报考北大的MBA,2004年有1455人报考MBA。

  清华大学,2004年2300多人报考的MBA,与去年相比减少500人左右。

  2004年,复旦大学的MBA报名人数降幅大约在20%,上海交通大学的报名人数也下降了约三成,而报考南京大学MBA的考生下降了500多人。好的院校尚且如此,差的院校更是惨不忍睹。

  无论招生的院校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MBA教育确实已经脱离了10年来的快速发展轨道,进入减速阶段。

  市场竞争,理性分流还是恶性竞争?

  不少高校MBA的负责人在谈到为什么报名人数下降时都提到了这样一个名词:分流。一是2004年全国MBA的招生院校增加到87所,造成报考人数分流;二是MP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多种教育形式也使报考MBA的生源分散;三是一些国外的商学院纷纷登陆中国,吸引了不少优秀生源;还有就是国内不少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EMBA项目,不需要考试就能入学,给国内的MBA招生带来很大的冲击。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一些院校由于缺少信息和了解不够,存在着为了搞国际合作项目而搞国际合作的现象,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就随便找一些大学充数。除此之外,在一些国内大学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些未获得MBA学位授权的学校或单位滥用MBA名义办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培训班,国外或境外办学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招收MBA学生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MBA教育秩序,影响了我国MBA教育的声誉。有些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MBA招生条件和文凭发放条件,不顾师资局限,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导致整体质量下降。

  中国MBA教育,症结何在?

  纵观中国MBA教育,我们会发现教育本身有着不少问题。

  首先,MBA联考目前还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取得复试资格的分数线是根据当年联考的成绩和全国计划招生的总人数划定的。这造成一些“上线”考生较少的学校通过面试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的空间较小。另外,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之一的MBA联考必须考5门课程,这显然不利于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但没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的考生入学。不过,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从2005年开始,考试制度要做相应的调整。究竟如何调整,我们拭目以待。

  其次,目前我国MBA教育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国外的原版教材或原版教材的中文版,一些学校的部分课程也使用国内的自编教材,但数量较少。国外教材是来源于外国的企业实践,存在不尽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自编教材又存在理论基础较薄弱、内容略显滞后、层次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案例等弊病。案例教学是MBA培养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而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太少,并且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这无疑会使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影响案例教学质量。当然,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MBA案例库,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中国MBA教育案例将逐渐充实,最终将能满足MBA教育市场的需要。

  外部评价,展开有益的探索

  除了教育自身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的问题。在评价体系方面,目前我国对MBA教育质量的评估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具有不完整性。而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市场进行评价,如毕业生被企业录用的情况、第一年的平均年薪等。毕业生的质量情况自然而然地折射出培养他们的学校在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差距。我们可喜地看到,目前已经有一些市场化的机构在尝试着推出一些市场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无论这个体系一开始是怎样的幼稚,我们毕竟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

  市场呼唤,中国MBA巡展启航

  中国开展MBA教育14年来,一直是学院自身在苦练内功。从当初报名的火爆场面到今日的门前冷落,恐怕是那些院长们也没有想到的。诚然,许多学院可以凭借学校历史上的名声获得更多的生源和市场支持。但是,我们应看到,更多的学院已经处在“饥饿”的边缘。

  在西方发达国家,MBA巡展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形式。正如沃顿商学院的招生主任Rosemaria Martinelli这样评价巡展活动:“我们每年都能遇到很多适合沃顿的候选学生”。

  英国的TOPMBA、美国的MBATOUR是两个国际性的巡展品牌,自2001年进入中国。近几年来已经有近百家国外的著名商学院依靠他们在中国抢占市场、攻城掠地,斩获颇丰。

  清醒的中国商学院应该看到:市场在流失,生源在流失,中国的MBA教育已经步入成熟。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商学院应该从当初的眼光向内、粗放管理转为放眼市场、品牌经营、特色办学。

  市场呼唤,中国MBA教育步入品牌时代。参加巡展是商学院积极走向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商学院服务意识的觉醒;参加巡展活动,强化品牌形象,是商学院公众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巡展活动,积极参与优质生源的国际竞争,是中国商学院成长为世界顶级商学院的重要一步;参加巡展活动,使潜在的候选人得以近距离走近商学院、比较商学院,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的选择才是最优的选择。归根结底,竞争是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了帮助中国的商学院加大招生力度、拓展生源市场,为商学院提供展示形象、强化品牌的公共舞台,国际经理人联盟(The International MBA Union)联合美国国际教育策略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for Education, Inc. USA—The MBA Tour)、中国国际人才市场(China Services International),并邀请新浪网作为独家网络协办,共同推出自有品牌的“中国MBA巡展”(China MBA Fair)。

  当前,有不少院校都举办了自己的招生说明会。与巡展相比,单个招生说明会往往劳师动众,投入是参加巡展投入的三至五倍,甚至更高,但往往势单力孤,收效甚微;巡展注重的是规模效益,集合了多家商学院的财力,集中宣传,效果更理想,人数往往是单个说明会的数倍甚至数十陪。单个招生说明会往往学院自己操办,人力物力投入很大,效果不见得好;巡展活动由专业机构承办,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主办方还表示,在举办大规模巡展的同时,也为商学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市场诉求,为其设计并运营单独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媒体、人脉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商学院提供最好的公关服务。

  中国MBA巡展从今年开始,以后每年9月、10月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定期举办,中国EMBA巡展每年3月、4月定期举办。两次巡展对象略有不同,具有相互替代性,都是商学院展示形象、塑造品牌、开拓生源市场的好机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MBA教育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