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看吸引外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 11:49 商务部网站

  中国吸引外资过多了?近些年来,质疑甚至否定外资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而在这种不断加大的声音中,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5400亿美元。

  “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吸引外资。”10日,在由商务部、联合国贸发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研讨会上,商务部研究院王志乐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研究员的发言,代表了与会者较为一致的观点。

  FDI是中国“经济奇迹”最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否定外资的观点,我百思不得其解。”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博士在演讲时这样说到。

  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认为,FDI是过去20余年来中国“经济奇迹”出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固定投资是中国20余年来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中国FDI年流入量高达国内总固定投资的10%以上。FDI不论在流量上与存量上对中国资本累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而外资对促进就业增加的作用,胡祖六用了“汗马功劳”来形容。“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成千上万的三资企业创造了数千万新增工作岗位,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入制造业与国企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年‘以市场换技术’并未产生实际效果”,是质疑外资过多的重要理由之一。“FDI给中国带来了技术转移。技术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包括专利、设计、新型产品,先进机器设备或新的工艺流程。那种认为只有转移高技术才有价值的观点失之偏颇。”胡祖六强调说,“不管是高技术还是低技术,只要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即有技术的进步,那FDI所带来的技术转移就是有价值的。”

  王志乐则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什么资源都能够自己提供,必须吸收外部资源。“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用自己富有的资源换取稀缺的资源,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吸收外资。”

  利用间接投资方式将加快

  胡祖六认为:“中国吸收的FDI全球第一,但用人口、GDP等指标修正后,中国吸引外资的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突出,甚至有略低之嫌。而且,利用外资的形式除FDI之外,还有利用证券投资等间接投资的形式。而后者,中国才刚刚起步。”

  中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此表示赞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合理利用吸引间接投资的手段,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化工业化趋势,大型工程与大型装置已不是单个外商直接投资所能承担的,银团等组织形式已开始出现。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加速,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需求下,间接投资已通过直接投资开始进入中国。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已经开始,超越了单纯直接投资的形式。”

  “而中国的国有经济调整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利用证券方式的间接投资有利于理顺国有经济的融资结构,减少过度负债,为金融体制的改革创造空间,也有利于调整国有经济存量结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曹远征说:“正是改革和发展的这种需要,中国特别重视借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在资本市场率先开始了利用外资方式的转变。”

  他所说的转变,是指2002年11月开始实行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揭开了境外资金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篇章。目前,获得QFII的机构已超过16家,投资额度折合人民币约20亿元。

  “随着QFII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化,中国以间接投资形式利用外资的步伐将会加速。”曹远征认为,“当然,这个进度是和监管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的。”

  吸引外资不能只靠低工资

  一提到中国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很多人就会想到: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

  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司司长海纳弗拉斯贝克看来,“低工资”的优势的确重要,但决不是唯一重要的。

  这位来自德国的人士发现:德国很多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所选择的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这说明,吸引外资流入中国的不仅是低工资。而且,中国劳动力低工资的想象也不可能无限期延长下去。据我得到的统计数据,欧洲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幅度,已经低于中国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幅度。

  因此,中国吸引外资的策略不能仅放在低工资上,要不断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对外资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王志乐认为,中国应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继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在他看来,投资环境不仅包括软硬环境,还包括企业生态环境。“过去说的比较多的是硬环境,现在中国已经做得比较好了,特别是沿海城市。软环境最近也好多了,但是现在外商提得比较多的问题是企业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外资企业周边要有产业链、企业群,区域经济体等问题。企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是下一步引资工作的重点。当然,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确定自己当前引资的重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信息来源:驻新加坡经商参处子站)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