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进入两个支撑一种压力的均衡状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5:30 证券时报 | ||||||||||
半年报的公布,中小板公司向投资者交上了第一份答卷,显示中小板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和成长性两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个板块同时也面临着发行询价政策带来的压力。 高分红送转的预期 未分配利润是上市公司取得的净利润中暂时没有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多寡可
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不大,普遍有着充足的资本公积金和富余的未分配利润,具备高比例送转股的潜力。已上市的38家中小企业中,平均流通股本为2494万股。统计显示,这些公司平均每股资本公积为2.51元,平均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77元,合计为3.279元。从财务指标和股本结构看,中小板公司进行高送转的潜力很大。 高送转还能为将来再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再融资项目的筹资额往往与股本规模相关,高送转扩张了股本规模,有利于提高未来再融资项目的筹资额。中小板分配方案实施的高峰期可能集中在2005年的1至4月份,这种高送转的预期成为支撑中小板股价的动力之一。 对成长性的预期 由于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在今年6月份以后才逐渐到位,中报业绩反映的只是企业规模扩大以前的产能和业绩。38家公司平均每家首发募集资金近2.4亿元,考察中小板企业的成长性,投资者已把目光投向它们的募集资金项目。 募集资金投向的盈利能力,包括投资项目的盈利前景,所投项目的产品行业背景以及时间周期等。募集资金项目的建设周期普遍为2年,预计要到2005年下半年才开始陆续发挥产能。中小板公司上市后净资产的质量较高,主要是因为增加了现金资产,短期内没有不良资产;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主要是针对原有的产业链不断衍生和整合,以及投向新技术项目,用于对新利润增长点的培育,市场对中小板公司募集资金项目效益的预期构成中小板股价的第二大动力。 发行询价政策的压力 根据最新规定,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披露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时,每股收益的计算按以下规定执行:对于未提供盈利预测的发行人,每股收益为发行前一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对于提供盈利预测的发行人,每股收益为发行当年经审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测数除以发行后总股本。 根据以上内容,新股上市时市盈率和发行价的下调,最终使得目前已上市的中小板次新股丧失比价优势。为了判断新股询价制度对中小板已上市个股的压力,以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一个是2003年净利润中含有12%非经常性损益的A公司,另一个是2003年净利润中不含非经常性损益的苏宁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在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再按总股本摊薄计算,在原发行价不变时,两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增高,其中A公司25倍市盈率对应的发行价,恰好在周一收盘价附近,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29倍,说明泡沫基本被挤干;苏宁电器的15倍市盈率为二级市场留下了空间,昨日达29倍市盈率左右,股价上市后也实现了翻倍。 二级市场走势也证明了,股票试行询价制度对已上市中小板公司影响不同。那些主业比较清晰,并具有持续成长性的上市公司, 抗压能力强,反之非经常性损益比重过大的公司,上市后过高的市场溢价已被一步步挤压,直至到市场能接受的价值中枢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