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安基金“多事之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背靠豪门德国安联集团和国泰君安,短短一年时间,管理着超过110亿的基金规模,坐拥最高档的金融办公场所金茂大厦,国联安基金俨然成为基金公司中的骄子。 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内部发生的一切却令人大跌眼镜:
开业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中高层岗位惊人大挪移,德盛小盘基金受到包括投资者乃至监管层的质疑,十几人选择离开。 孙建换岗 2004年9月,很可能是袁柏楠在国联安的最后一段时间。 在基金经理“习惯性跳槽”的今天,袁柏楠的离职似乎司空见惯。纵使作为德盛小盘精选的首任基金经理,他呆的时间仍不到半年。 与此同时,国联安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的孙建将转任市场总监的消息不胫而走,业内不得不把关注目光再次投向这家最早拿到筹建批文的合资基金公司。 国联安基金2003年3月26日开业,国泰君安持股67%,德国安联集团占33%。孙建一直是国联安和德国安联着力培养的对象。 自1998年开始,孙建在安联-德累斯登工作5年,并且一直在国联安筹备小组任职。 孙建在德意志投资信托新兴市场基金部任基金经理时,负责亚洲新兴市场的股票投资。按照国联安的介绍,其业绩在安联集团也是数一数二,是业内人士认可的“既有海外工作经验,又谙熟国内市场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从筹备开始,孙建就和总经理先江携手,深得先江的器重,履历上,孙建一直从事投资,市场并不是其特长。 出任市场总监,的确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国联安市场总监实际上已经空置了半年。 2004年8月4日,国联安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并报请中国证监会核准,同意张维寰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这只是个程序,早在2004年3月份,作为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的张维寰已经离开国联安,履任联合证券主管投资的副总。 张维寰是国联安老臣。早在筹备期间,其作为中方谈判组负责人,与先江率领的外方谈判小组进行了长期艰巨的工作。 在为数不多以股东身份进入公司的高管中,张是其中一个。而在国联安之前,张维寰是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特长也在投资。 外界看来,张的离开是因为希望发挥投资的特长,联合证券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半年后,孙建接替了张的位置。此前,孙建认为,因为投资H股的缘故,始终保持了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密切关注,积攒下不少对今后投资有用的经验。 可能孙建本人也不会想到,其需要去担任陌生的市场总监。 在知情人士看来,这仅仅是一方面,张维寰从筹建到开业,倾注了大量的激情,起初就分管市场,并且首只基金德盛稳健销售做得不错,作为筹备组核心成员,开业不到一年怎么就此匆匆离开呢? 两个不喜好市场、专注投资的人却先后担任了市场总监,虽然不可类比,但以张的经历来看,孙建的“市场总监大旗”能扛多久,同样会是一个问号。 当记者向孙建求证时,孙建不愿多谈,匆匆挂上了电话。 管理架构遭诟 孙建走后,据悉,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钱华转任投资总监。 有趣的是,钱华同样是投资出身,先后担任国泰君安旗下另一只基金国泰基金的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兼任研究部和基金管理部总监,金鑫基金经理。 据悉,钱华是以市场招聘的方式进入国联安的。同时有消息透露,吴任昊将担任投资副总监。 吴任昊来自国泰君安,2002年大学研究生毕业。吴任投资副总监,这在国联安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来没有做过投资。”内部许多人士对此的指责可以用“愤怒”来表示。 投资部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部门,在内部人士看来,钱华、吴任昊分任总监、副总监,即是两利益平衡的结果,而孙健则迷失在这种平衡中。 在组织架构上,国联安沿袭了安联模式。 国联安设有市场营销部、投资研究部、营运部三个业务部门。此外,还有三个部门由总经理直接主管,分别是公关部、稽核监察部以及人力资源部。 这一度是国联安的骄傲:公司的架构是国外基金公司的普遍模式。国联安力求与国际接轨所做的工作,在国内还不多见,国联安的高层这样评价公司的管理架构:“明确,清晰、合理。” 当初在管理层设计上,国联安重心是国泰君安和安联旧部———市场总监张维寰、运营总监钱华、投资总监孙建。 张维寰离职、钱华、孙建换位后,运营总监又暂时没了人选,在评价公司的种种变化时,一位原国联安资深人士用了“诧异”二字。 如今,这套看起来现代化的管理架构似乎没有预想的效果。当初三驾马车的人员选择上,张维寰、钱华、孙建无一例外均擅长投资,不得不说是败笔。 事实证明,国联安管理架构经受到了挑战。 2004年1月30日,国联安将三位部门总监的头衔变为副总经理。“这种改变在级别没有变化,部门总监是海外的叫法,副总经理的职务在国内更为通用。”有人士表示。 据悉,在国联安近50名的员工里,有5人来自德方,18人来自国泰君安,中层干部不少由国泰君安的旧部担任,另外一半员工是通过招聘等方式进入。 另有两个人事变动引人关注,9月4日,来自国泰君安法律事务总部,现任国联安监察稽核部副总监的古韵担任公司监事,查松不再担任公司监事一职。来自台湾德盛的陈明月担任市场发展部总监。 一高层称,双方股东的目的是团队,没有你我、中外之分,部门经理有很多来自国泰君安,有其必然性。 事实上,这只能是理想。大概有10人左右离开了公司,粗略计算,其中市场部5人,投资部3人,后台2人。 以上的人事变动,消息人士透露,已经通过了董事会的批准。对于造成无序局面的缘由,当事人大多表示非常复杂。 中小盘漩涡 据悉,孙建由于德盛稳健不尽理想的投资业绩,受到一定的质疑,但在另一基金公司人士看来,由于是稳健型产品,德盛稳健的业绩并无太多非议之处。 相对而言,4月份发行的德盛小盘精选争议之处更多,有人士透露,在8月份召开的基金联席会议上,证监会暗指德盛小盘精选基金的漏洞。 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在2004年3月15日正式发行,应当讲,国联安准确地把握了市场热点———中小企业板其后的推出似乎也印证了国联安的智慧。 基金契约中如此描述:本基金是一只积极成长型股票基金,专注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上具有成长潜力的小盘股。基金管理人采用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基本面研究,充分发掘小盘股所具有的潜在成长性带来的投资机会。 引起争议的地方是,德盛小盘精选基金并没有遵守其小盘股的承诺。 2004年中报将这一问题公之于众。德盛小盘精选基金投资股票29.7亿,占基金资产净值37.1%,共购入213只股票,但在前100只股票中,大盘股占据了显赫的地位,而小盘股却身影难觅。 这也成为众多市场人士质疑的焦点,德盛小盘精选基金投资于大盘股现实的比例远远超过其承诺的20%上限,接近五五开。 “这与基金募集规模过大有相当关系,小盘精选初始募集规模为83亿,如果真正投资小盘股,根本无法进行投资。”一位人士分析。 作为小盘基金,83亿的首发规模并不是国联安的初衷。 根据基金契约,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的预计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份。 出乎国联安意料的是,因正值基金销售的黄金时期,到4月8日发行期提前结束时,国联安两次调高了发行规模上限。最终德盛小盘精选基金实际共募集83亿多份基金单位,接近预计规模的三倍。 “中小企业的投资难度本身就很大,”知情人士分析,“首先,中小企业的不透明,受到的关注不够,调查研究的信息难度大,需要在研究领域花费大量精力;其次,中小盘企业缺乏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差。” 基金规模达到80多亿后,建仓十分困难,重仓小盘股,很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无奈之下,只能重仓大盘蓝筹。 投资213只股票,国联安启用了双经理制。7月6日,张学军被聘任为德盛小盘精选的基金经理(张学军原为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副经理,国联安交易部经理)。 而双经理制的另一个附加后果是袁柏南的离开。张学军接受任命后,8月初,担任首任基金经理不到半年的袁决定离职。 袁柏南,曾任君安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国泰君安投资部一级投资经理。1998年曾在美国AON保险集团下属之基金管理公司工作。 德盛小盘精选基金的疑惑依然存在,定位是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专注小盘,就应该遵守基金契约。而违反基金契约,投资于大盘股,一旦中小盘收益超过大盘股的话,可能会引起与投资人的争执。 “草根”遗梦 合资基金公司前期的磨合非常重要,安联集团和国泰君安的磨合时间不可谓不长。 国泰君安和德国安联有着著名的马拉松谈判。 1995年,本森银行是最先和国泰商谈合作的。几经变换,伴随着1996年德国德累斯登银行收购本森银行,1999年8月18日,原国泰证券和原君安证券的合并,以及2001年7月,安联集团与德累斯登银行合并,8年磨一剑,最终的合资方变为国泰君安和安联,并获得国内首张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牌照,开始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先江和金建栋倾注的大量精力。 先江,国际关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安联-德累斯登银行重点栽培的对象。 赴任国联安之前,2000年,先江已经在德累斯登旗下的德盛(台湾)证券投资执行董事、总经理的位置上干了近三年,也是德盛在台湾的第一任总经理。 董事长金建栋的个人魅力也不得不提。 金建栋历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泰证券董事长、总经理、国泰君安董事长,是证券市场上难得的老资历。 国联安高层也曾经表示,经过磨合与交流,已经在“双方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从具体的公司人员选择来看,遵循的也是这一原则。 对CEO的人选,采取“安联建议,国泰君安同意,共同提名”的方式产生,而在公司其他层面的人员招聘上,则将依据透明化、公开化,内部招聘与市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既然双方的磨合非常充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无序的局面? 据称,安联集团有一套独创的“草根”理论。 安联建立了一个从事非金融研究的“草根研究”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来源于记者、律师、医生等。 “草根”理论强调的是消费终端市场信息的及时性反馈,由安联集团一位首席投资执行官发明。国联安一度计划全面引进这套先进的研究方法,在投资研究系统中与安联全面对接,打造国联安的“草根研究”系统。 但其后的发展表明,草根金融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一方面,来国联安的人,多数是德累斯登银行,这是多次合并的结果,安联的支持有限;另一方面,在动荡的环境下,公司上下一直难有精力顾及“草根研究”。 “基金公司就是人的公司,在人心涣散之时,其他的价值也就变得有限了。”一位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话颇为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