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收购广发:热望券商并购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3:0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胡海峰 可以预言,中信证券一旦收购广发证券成功,其示范效应无疑是巨大的,此次事件会导致中国证券业进入一个真正并购的时代。 刚进入九月,原本像死水似的中国证券市场开始掀起了波澜,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
面对突如其来的收购,广发证券的员工首先是“惊悉”,其后是“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来表达他们的心情,他们视此次收购是一次“敌意收购”、“一场非理性的空前劫难”,并表示要抗争到底。随后中信证券又再次发表公告,对此次收购行动进行一番澄清。 不管此次收购能否成功,也且不论该收购是善意还是敌意,在证券市场最为低迷和中国证券业普通陷入困境甚至是绝境的时候,中信证券能出此招,无疑是登高一呼。 中信何以中意广发? 当然,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并非一时冲动。 一是中信证券看中了广发证券的品牌和经营网点。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排名,广发证券从1994年起连续十年进入全国十大券商行列。目前广发证券不仅在全国各地拥有78家证券营业部、21家证券服务部,而且在2001年、2003年还先后控股了辽宁锦州证券、福建省华福证券,设立广发基金管理公司,使其旗下拥有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发基金管理公司、广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等公司,已初步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 中信证券作为实施核准制后上市的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挤身于国内十大券商之列,并在股票承销、债券承销、证券经纪业务等方面,已稳居国内券商前三名。 但从资本实力、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网络上看,中信证券不仅与国际上知名的投资银行相距甚远,就是与国内的老牌大券商也有不少差距,因此进行规模和实力的扩张,是中信证券强化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证券市场极度低迷和证券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今天,各个证券公司的经营都步履维艰,此时收购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就可以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控股权,把广发证券揽入怀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增加实力、扩大规模和经营网点之目的,即使此事最终未成,中信证券也会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中信证券的收购行动可谓一鸟数石,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是中信证券是看中了广发证券的人才优势。 众所周知,证券业是一个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其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证券业和证券市场全面开放的日子已经是指日可待,一家公司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一家像美林、高盛那样的“百年老店”,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培养人才、引进优秀人才无疑是一家券商成为有实力、有竞争力券商的关键环节。 广发证券人才云集。据广发证券的宣传资料介绍,广发证券现有博士、博士后及在读博士54人、硕士研究生297人,公司以集中的人才优势享有中国证券行业“博士军团”的美誉,是中国金融行业首批获得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企业。 拥有如此众多高素质、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是国内其他券商所不能企及的,也正因为如此,广发证券先后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多次业务创新,从一个地方性银行的证券部发展为全国性的大券商。 三是收购广发证券有利于进行整合。 一桩收购案的全面成功,不只是表现为收购方最终取得了被收购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更重要的是要在收购后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挖掘其内在潜力,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率。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和业务以及公司文化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方能有的放矢,取得收购的真正成功。 中信证券之所以敢收购广发证券,也在于前者对后者非常了解,有把握进行有效整合。业内人士都知道,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以前曾有过亲密的合作。2002年底2003年初中信证券上市时,它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均是广发证券,而广发证券原来计划IPO时,其上市辅导机构也是中信证券。 双方此次的合作,使中信证券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和掌握广发证券的业务架构、股权结构和股东情况以及公司资产和财务状况等公司内部各种业务机密,也给中信证券提供了接触广发证券股东的渠道和机会,为今天的收购埋下了伏笔。 券商并购潮涌? 据公开资料,广发证券的最大股东为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5%的股份,而辽宁成大的第二大股东便是广发证券工会。该工会共持有辽宁成大法人股4682.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91%。 同时,广发证券目前正在谋划所谓的MBO。据媒体透露,由广发员工发起的深圳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富公司),正式召开了创立大会。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例实施证券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MBO案例。 有消息说,吉富公司募资是在整个广发证券及其控股公司范围内进行的,包括广发证券、广发华福、广发北方、广发基金与广发期货在内的5公司的员工,均可用自有资金自愿认购吉富公司的股份。此次募资最终获得了近2.5亿元资金,其用途就是收购广发证券工会持有的16.91%的辽宁成大法人股,并将向广发证券现有股东收购20%左右的股份。 因此,在此紧要关头,中信证券的突然出手,不啻是给正在实施的广发证券员工MBO当头一棒。 在证券市场多事之秋的今天,证监会认为目前的券商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分为三类,像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都一些比较遵纪守法的券商,而一些新增资扩股和内部人控制的券商,在证监会领导的眼里,则普遍存在着内控机制混乱,违规经营普遍之问题。 因此,目前证监会的监管方针就是“扶强限弱,分类监管”。 对待中信证券此类券商,证监会的政策就是支持其更快地发展,形成证券业的领头羊。 从市场公平交易的角度来看,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并没有让人指责的道理,即便中信证券如广发证券员工所言是敌意收购,但从广发证券和中国证券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如果广发证券想真正做大做强,最终成为与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抗衡的大券商,就必须走强强联合之路,真正实现优势互补、“1+1>2”的结局。 中信证券收购广发证券的意义是深远的。可以预言,中信证券一旦收购广发证券成功,其示范效应无疑是巨大的,此次事件会导致中国证券业进入一个真正并购的时代。 (作者简介:胡海峰,经济学博士,曾长期在证券业工作,先后任光大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投行部副总经理,国海证券副总裁等职。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