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奥地利市场调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2:14 商务部网站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已经引起奥地利经济界的广泛兴趣,不仅奥企业在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奥双边贸易额也逐年增加。据中方统计,2003年中奥双边贸易额达到1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中国从奥进口11.05亿美元,增幅23.7%;中国对奥出口6.74亿美元,增长39.7%。根据奥方的初步统计,中国继2002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奥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海外第二大贸易伙伴后,2003年在“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然保持了这一地位。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奥双边经贸关系的日渐紧密,也使得奥经济界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近日,奥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权威报纸经济日报用专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报道和评论,有关奥企业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反应也连续见诸报端,现将这些报道综合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评述

  一篇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指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应对经济过热等潜在问题,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2003年9.1%的增长速度的话,将在中期内导致经济过热,而这是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的。但是迫于城市就业和农村流动人口等社会压力,以及国家为实现增加9亿农民收入的目标,国民经济又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此未来几年内,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面临挑战。文章引述我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的话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头,搞得好,经济可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搞不好,可能就会出现大起大落。”

  尽管国家计划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大投入,但这恐怕还是不够在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状况。城镇居民在经济繁荣中大为受益的同时,农村人口却面临失业和贫困的困扰。金融体系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也是中国的一大隐患,积极的方面是2003年各大银行对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私人企业的贷款明显增加。

  引资方面,中国仍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3年共吸引外资53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对外国投资者而言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多集中在出口工业生产领域,使得中国出口在去年增长强劲。文章指出,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必须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和相关政策,否则投资将可能是灾难性的。文章还提醒奥企业注意,即使是在中国业已站稳脚跟的外国企业,也可能因为政府政策或行业标准的突然改变而措手不及。例如中国去年底公布的无线局域网(WLAN)国家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而令以美、日为首的外国企业大伤脑筋,而中国的同行业企业却早有准备。奥报纸还报道了中美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方面的矛盾,称人民币凭借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成功地抵御了美元对欧元的大幅贬值。

  奥企业难以抗拒中国经济的吸引力

  奥经济日报中国专版撰文指出,目前奥企业已累计向中国投资4.3亿欧元,约有200家奥企业在华设立子公司或代表处,其中1/4是生产型企业。有关中国经济的歪曲报道并未阻碍奥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持续增加。

  奥驻华使馆商务处副商务代表AndreasHaidenthaler表示,基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奥企业对中国的兴趣非常之大。奥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仍然是在华生产产品。此外,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开展对华业务方面有着巨大的机遇,因为德国的宝马、奔驰、大众等汽车公司正在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

  奥迄今在华投资额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企业AT&S公司(投资额1.2亿欧元)表示,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其设在中国的工厂的生产能力近期就可实现满负荷,公司同时正在考虑增设第四条生产线,雇佣的员工总数也将从现在的700人增加到840人。

  Semperit公司是生产橡胶和塑料的大型康采恩,在华业务也十分成功,目前已筹备在上海建立第三家生产厂。其它大型公司如兰精集团(LenzingAG)也将在华设立生产厂。奥生产特种耐火材料的康采恩RHI公司利用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契机,在港口城市大连投资3000万欧元建立了第二家在华生产企业。

  在大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奥中小企业也在努力拓展中国市场。例如生产管风琴的中型企业RiegerOrgelbau公司已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深圳文化中心获得两笔大订单。

  文章还报道说,奥对华出口自1997年以来翻了一番,2003年达到8.97亿欧元,虽然增幅只有3.5%,却是因为受到欧元强势和“非典”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奥出口市场中位居第18位,并且是美国之后的奥第二大海外市场。奥对华出口的重点是机械和设备,主要出口地区是上海、广东和江苏。根据奥方统计,中奥双边贸易额2003年达到26.6亿欧元,增长3.8%,占奥外贸比重为1.7%;其中,从中国进口占奥全部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21%,对中国出口所占比重为1.14%。

  中国国内部分产业过热引发连锁反应

  较为突出的例子是近来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过热发展已招致奥钢铁行业的抱怨。4月7日,奥经济日报再次报道奥一家中型钢铁企业已经受到中国钢铁经济膨胀的严重冲击,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家生产镀锌钢板和金属丝的企业雇佣了80名员工并在德国设有一家子公司,目前虽仍在生产,但已无法买到而且也买不起新的原料。该公司总经理表示,远东地区对钢铁原材料的极大需求已导致钢铁市场紊乱,废钢铁的价格在数月之内上涨了120%,焦炭的价格则翻了5倍,从每顿100美元涨至500美元。由于中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十分旺盛,预计还会继续使国际原材料市场局面恶化并牵动价格的不断上扬,届时企业将被迫关闭。

  文章说,对奥钢联等大型钢铁企业而言,当前局势虽不乐观,却可以应对,而中小型企业却受到国际原材料紧缺的严重威胁。基于原料日益紧张的情况,奥钢联公司已经在考虑收购矿山的计划,以防钢铁危机加剧。

  奥国内部分行业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

  1.奥纺织业迎战来自中国的竞争

  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配额2005年将被取消,奥纺织业为此忧心忡忡,担心中国纺织品低廉的价格会给他们的产品带来冲击。据称爆发性扩张的中国产品正在占领美国市场,今年的市场占有量将从2002年的9%上升到75%。因此奥纺织业一致认为,如果中国产品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他们将要求欧盟延长对中国出口配额限制的时间。

  奥纺织工业协会主席PeterPfneisl向媒体表示:“中国的纺织品对全世界来讲都将是个问题,毫无疑问会在未来给奥纺织业造成压力。2005年WTO多种纤维协议到期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入欧盟市场的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如果中国的工业结构不做调整,纺织品生产过剩的局面将得不到改善。中国人可以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产品,因为他们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

  该协会认为,中国纺织企业近70%属于国有企业,如果中国在今年夏季之前改制不利,他们将要求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继续设限2至3年。针对目前欧盟的一个特别工作组正在对此进行审查,此时提出大量申诉有利于促使欧盟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

  尽管如此,延长对中国产品设限的时间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奥纺织界的生产现状和困难。此外,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其它亚洲国家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强。整个欧洲的纺织业预计将有40%的生产能力受损。

  奥企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纺织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不足40欧元,而且企业的废水排放成本只有奥企业的1/3,这也是中国纺织品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三废排放成本低或没有排放成本,也是奥几乎所有企业认为中国企业不平等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可能抢占其它亚洲国家30%的市场份额,因此不仅欧盟成员国有意延长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其它非欧盟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纺织品出口大国也对中国纺织品心存戒意。

  为迎战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有力竞争,奥纺织企业在舆论上造势的同时,注意在资金和产品特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据林茨纺织集团总裁Lehner介绍,该集团自有资产达到了66%,资产负债表总额由2002年的1.475亿欧元减少到了1.338亿欧元。林茨纺织集团还试图以其特色的纺纱产品涉足亚洲市场,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向韩国和香港出口。

  奥纺织界人士认为,中国的服装工业正在加速发展,对进口面料和其它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很快,奥对华纺织品出口在基数小的情况下可能会大幅增长,但总量不会太大,因为中国市场看似很大,但进入和占有的机会很小。为更加有力地开拓中国市场,奥纺织工业协会已联合德国、瑞士的同行共同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为本国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预计该办事处头两年的开支为25万欧元,奥地利承担其中15%-20%的费用。

  奥地利纺织工业主要生产棉纱、织布、家纺产品如针织品、编织品等纺织产品,85%的产品供出口。全国共有企业近200家,就业人数约1.7万人。2002年奥纺织行业的营业额达到29亿欧元,同比增长0.5%。2003年上半年的营业额下降了5.9%,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极有可能下半年也无法补平这一缺口。

  2.奥服装界呼吁对中国服装产品设限,但反对延长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

  奥服装工业协会主席WolfgangSima、干事长FranzPitnik针对目前奥纺织协会要求欧盟继续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到2007年的要求发表意见认为,对中国纺织品(原料如布料或棉纱等)的进口限制应如期在今年年底取消,而对服装的进口要延长设限时间,原因是来自亚洲的竞争压力对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资本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而且欧洲的服装工业对亚洲进口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奥纺织工业协会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业内200家企业中有一半认为将会遇到问题,而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另一半企业持乐观态度,理由是中国目前还无法生产他们的产品。

  目前中国是亚洲地区对奥服装出口额最大的国家,并且远远超过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2003年中国对奥的服装出口额达到3.52亿欧元,同比增长23.2%。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时间应是个临时措施,根本上应从整个行业系统考虑对策。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